一周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下稱「河套深圳園區」)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揭牌儀式,同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成立。「一所一中心」聚焦生物醫藥臨床試驗環節,共同打造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
11月26日閉幕的2024河套創新論壇見證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創新技術轉化中心的成立,「兩中心」作為醫學中試轉化平台,將努力實現從研究人員設想到産品産業化生産的轉化閉環。
近年來,河套打造生物醫藥創新高地的步伐不斷加速。晶泰科技、信立泰等前沿生物醫藥企業紛紛進駐,亞洲抗衰老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華潤生命健康研究院等創新機構頻頻落子。作為河套深圳園區的三大重點産業之一,2023年生物醫藥産業規模已超百億元。
「今年6月,河套深圳園區10家中試平台集中授牌,其中3家涉及生物醫藥産業。生物醫藥作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重點支持的發展領域,聚集發展態勢正在逐步形成。」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晉周在論壇上如是説。
港質量+深效率
加速重大創新載體中試轉化
河套深圳園區毗鄰香港,集聚全球藥械高端創新資源,藥械臨床試驗、審評、檢查等規則方便與國際接軌。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下稱《深圳園區規劃》),提出聚焦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細胞與基因等前沿交叉領域,協同香港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中試轉化基地。
日前發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下稱《香港園區綱要》)亦將生命健康産業作為園區發展的重中之重。《香港園區綱要》中明確,將立足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打通數據、樣本等創新元素跨境使用。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創新技術轉化中心的揭牌啟用,是落實《深圳園區規劃》《香港園區綱要》關於生物醫藥臨床試驗、中試轉化發展要求的最新成果。據了解,前者結合香港大學優勢學科,打造深港合作、信息化、開放共享的醫學研究平台,加快基礎醫學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後者則聚焦高端醫療器械研發與製造、生物醫藥科技創新與産業實踐、細胞與基因治療前沿交叉領域等,努力實現從醫療應用需求到産品臨床使用、從研究人員設想到産品産業化生産兩個轉化閉環。
「港大生物醫藥研究有『重基礎』『輕應用』的特點,研究中心可以很好彌補這一不足。基礎研究在河套進行轉化,再引入到港大深圳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最後直接與生物科技企業對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張文智表示,研究中心可以扮演大灣區臨床轉化研究「超級聯絡人」的角色,成為香港大學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到臨床應用乃至藥械産品生産上市的重要創新通道。
於今年8月落戶河套深圳園區的華潤—南科大生命健康研究院,同樣將成果轉化作為科研的重要導向。「研究院將華潤集團在産業健康領域的傳統優勢,與南科大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方向相結合,兼備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兩大職能,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屆時將賦能更多內外部醫藥企業研發工作。」華潤—南科大生命健康研究院院長張明傑在論壇上分享了研究院建設目標。
以此為代表,河套正持續推進創新載體與轉化平台建設,讓更多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邁過成果轉化的「死亡谷」。2020年12月,國家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下稱「藥品大灣區分中心」)落戶河套深圳園區。據河套合作署發布的信息,截至今年8月,藥品大灣區分中心已服務藥企2900余家次,通過提前介入,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溝通指導的139個藥品裏81個品種已進入臨床前研究,31個品種已獲批IND(新藥研究申請),6個品種已提出上市申請。
軟聯通+硬支撐
完善醫藥企業落地全鏈條服務
與其他産業不同,生物醫藥有着高風險、高投入、高産出、低回報的特點,起步支持非常重要,河套深圳園區從政策、空間、資金等方面着手,為入駐藥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
不久前,2024年深圳市生物醫藥産業投資促進大會在河套深圳園區舉行,發布了深圳首批經認定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專業園區,河套科創中心(一期)是其中之一。專業園區的認定將進一步提升河套産業研發小試、中試和生産製造承載能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産研發環境,促進産業集聚。
産業空間方面,目前,河套深圳園區已經先後建成共計約9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産業園一期、二期産業空間,正在建設深港開放創新中心(21萬平方米)、生物醫藥産業園(三期,3.6萬平方米)等科創空間。已匯聚多家生物醫藥類企業與機構,包括廣州實驗室檢測評價中心河套分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晶泰科技、信立泰等。
作為河套深圳園區建設運營主體,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華海寧表示,「深港科創公司將從空間、跨境、研發、轉化等方面,為入駐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全鏈條全周期的支持,包括乾濕實驗室代建、臨床前CRO服務、科研物資集中報關等,幫助企業和機構降本增效。」
晶泰科技是在河套深圳園區成長起來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發」獨角獸企業,先後在深圳找尋過不同地方後,因看中了河套優質的産業空間選擇在此落戶。企業已於今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
資金支持方面,《深圳園區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內地和香港創投資本共同設立創投基金,探索組建河套合作區跨境雙幣早期母基金和系列專業子基金,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論壇上,博約資本、晉天投資、國宏嘉信資本採用雙幣、跨境架構,三方簽約設立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母基金和系列子基金,將為優質深港、粵港科創項目提供境內外全投資周期賦能。投控東海、重慶盈田實業集團簽約設立河套深圳園區私募股權母基金,將圍繞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産業進行投資,助推河套前沿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此外,為滿足企業在技術布局、成果轉化、市場拓展、産學研合作等環節對高質量産業信息服務的需求,深圳國家高技術産業創新中心基於國際創新産業信息服務平台,開發DIKI@河套産業智能分析平台,並在論壇上正式發布,供認證企業免費使用,其將在找技術、找人才、找合作、找投資等方面為河套招商引資、企業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