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建設,打開香港發展新天地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2025-01-13

  「北部都會區的地理位置不但可以為香港發展提供大量土地,還可以把産業發展帶到新的高度。」在香港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主任丘卓恒看來,這片土地可以讓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相關産業更好互動,「為香港帶來更大的發展活力」。

  在香港由治及興的發展大勢下,北部都會區亮麗的前景吸引了眾多目光。目前已有85家企業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書》,35家企業簽署參與北都開發項目協議32份,涉及金額超千億港元。

  未來新引擎

  佔香港總面積約1/3的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6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這塊毗鄰深圳的區域,將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去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年度施政報告中就明確表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特區政府會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提速推進都會區內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完成上述建設計劃後將「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助力吸納人才、留住人才落地生根,並提升市民生活質量,惠民生、添幸福」。

  在中國社科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鋒看來,香港發展一直面臨着空間不足、資源約束的難題,同時其核心區距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其他支點城市太遠,從物理空間上限制了香港的發展潛力和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深度。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展現了香港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力的決心。

  「在未來5年,北部都會區將有約6萬個住宅單位完工,並將推出新的創新科技用地。再過5年,新的住宅單位再增加15萬個,提供超過1000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作不同經濟用途。」李家超強調,北部都會區擁有廣闊的土地和明確的産業定位,將為各行各業提供優質商機。

  都會新景觀

  「香港商界看到一張非常全面的發展藍圖。」在實地考察了解北部都會區整體規劃和現場建設情況後,香港信和集團副主席黃永光説,「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潛力巨大,集團對此充滿信心,對香港經濟充滿信心,將全力支持。」

  從設立「對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專班」到規劃以「産業帶動,基建先行」為主軸,再到去年10月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特區政府將就新田科技城首階段基礎工程尋求撥款,爭取自2026年至2027年起陸續推出約20公頃新創科用地。經過不斷調整與謀劃,如今的北部都會區正按下發展「加速鍵」。

  支振鋒分析,北部都會區着力發展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着力打造創新科技地帶,着力建設口岸商貿及産業區,着力構建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這些方面的建設將助力香港城市能級的提升。「北部都會區對推動香港的創科産業、建設區域教育樞紐、促進深港融合發展,以至改善港人的居住條件均有重要作用,值得社會各界同心支持。」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陳志豪説。

  在他們看來,北部都會區的規劃願景非常清晰,那就是媲美以國際金融中心為標誌的維港都會區,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都會區,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一個「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

  融入新機遇

  總面積約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深圳河兩側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是香港北部都會區與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的天然交匯點。「河套為港深兩地科研機構和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機會,特別是在政策創新、人才流動以及科研項目落地方面具備獨特優勢。」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表示。

  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看來,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理位置優越,「是香港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以河套為代表的北部都會區發展,將促進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更緊密的經濟合作和互聯互通,把握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重要機遇,同時也為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提供新焦點,注入新動力。

  支振鋒認為,北部都會區建設將大大提升香港與廣深在科技和産業上的銜接、協作,從而使香港與廣深在地理上「更親近」,産業結合上「更緊密」,發展協同上更有力。開發北部都會區,成為香港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一步。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表示,作為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本地抓手」,北部都會區建成後,將形成更高效的深港發展軸,推進大灣區跨境合作和一體化發展進程,重塑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