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港澳要抓住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機遇」「要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一國兩制』是港澳發展的最大底氣」……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代表委員積極參政議政,對國家和港澳發展前景滿懷信心。
他們表示,港澳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涉港澳部分新增「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吳志良認為,港澳要把握在新時代的定位與發展方向,「在國家健全對外開放機制中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同時實現自身突破性發展」。
港澳一直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中地位獨特,貢獻突出。港區全國政協常委施榮懷錶示,香港以國家為堅實後盾,並擁有資本流通、信息交流等相對自由的特點,可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效的外部聯結。
「香港一直積極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努力把外資『引進來』、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凌友詩認為,未來,香港應把握好「三中心、一高地」的戰略定位,當好「超級聯繫人」,進一步發揮獨特作用。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黃潔貞認為,國家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凸顯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所擔當的功能角色。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施家倫表示,澳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扮演着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精準聯繫人」的角色,發揮重要平台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關鍵詞。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毅認為,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也為港澳自身發展提供動能。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能獲得更多人才,能與內地市場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吳小麗表示,澳門地域小、經濟結構比較單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才能使澳門得到更廣闊發展空間。
「香港和澳門的未來,不僅依賴於自身努力,更需要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開創更加繁榮穩定的局面。」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星對「一國兩制」下的港澳發展充滿信心。
2024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順利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歷程充分説明,維護好國家安全才能確保香港繁榮穩定。高質量完成此項立法是香港履行憲制責任的重大進展,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築牢安全屏障。
「回歸祖國以來,澳門居民親身感受到『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對這一制度充滿信心,始終堅定擁護『一國兩制』。這成為澳門維護國家安全、保持社會穩定、取得經濟發展成就的堅實基礎。」施家倫説。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從如何更好履職盡責的角度出發,建議港澳代表委員充分利用自身在內地與港澳社會的廣泛聯繫,發揮橋梁作用,不斷提升港澳同胞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香港和澳門在國家發展進程中從未缺席,也不應缺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港澳要與內地攜手共進,讓『一國兩制』在實踐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施榮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