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融合發展更進一竿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發布時間:2025-03-20

  大力支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促進深港跨境數據高效便捷流動、加強深港會展業及商貿物流合作……近日,深圳前海推出《前海建設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2025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圍繞「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業,推進民生領域一體化融通」「促進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推進規則機制一體化銜接」「加強與香港産業協同聯動,推進深港市場一體化建設」等方面提出23項重點任務,為加速深港深度融合發展按下「快進鍵」。

  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業

  在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業方面,《行動方案》從大力支持香港青年創業、就業、交流實習,提供就學、就醫、住房保障,營造銜接香港的生活環境及文化氛圍等方面提出8項任務。例如,促進香港「老字號」等商業機構集聚,建設港式商業街區;為在前海工作和居住的香港居民子女提供入學(入園)保障;搭建深港文化展覽和演藝平台;推動蛇口碼頭建設成為內地首個「海港客運+跨境直升機」複合型口岸等。

  「《行動方案》的第一部分內容是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業,推進深港兩地民生領域一體化融通。其中提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環境,營造港風、港韻、港味的氛圍,促進深港青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首席港澳聯絡專家黃梓謙説。

  香港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創會主席凌俊傑認為,《行動方案》中提出的深入實施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1510」發展模式,即面向港青港企推出「1元入駐孵化、5億組建基金、10萬平方米産業空間」等系列措施,真金白銀助香港創業青年圓夢,很具吸引力。

  「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演藝團體在前海演出等舉措,將為深港文化協同創新提供發展空間。」香港男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莫華倫表示,前海的濱海藝術中心、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等演藝空間硬體條件世界一流,可有效緩解香港演出場地緊缺問題,助力人文灣區建設。

  促進各類要素跨境流動

  在促進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方面,《行動方案》從推動深港金融、數據、跨境貿易、法律及建設領域規則銜接、標準對接等方面提出8項任務。例如,探索落地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數據跨境流動「負面清單」制度,研究編制與香港互認互通的綠建環評標準,聯合香港共同成立前海深港合作基金等。

  「經過多年發展,前海已建立全國首個域外法適用體系,並積累了成熟的經驗。」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梁美芬認為,《行動方案》中提出深化深港跨境法律規則銜接,包括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涉外律師學院、新聘港澳及國際專業人士擔任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員等,這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司法規則機制「軟聯通」,有效降低跨境商業和經濟活動的「額外成本」。

  數據顯示,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實現「港資港法港仲裁」,探索「港區陪審」「港區調解」制度,先後聘任81名港區陪審員、累計參審案件1111件,聘請49名港澳台地區及外籍特邀調解員參與調解跨境商事糾紛2811件。

  不僅僅是在法律領域,目前,工程建設、涉稅服務、文化旅遊等領域的25類港澳專業人士經備案(登記),即可在前海執業。從跨境金融、合作查驗等專業領域,到人才跨境往來、車輛跨境通行、數據跨境流通等要素跨境流動,再到政務服務跨境合作等,《行動方案》從多個維度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措施,不斷擴大深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覆蓋面。

  加強深港産業協同聯動

  在加強與香港産業協同聯動方面,《行動方案》從深化深港金融業、會展業及商貿物流、科技服務業、專業服務業、新型國際貿易、現代海洋産業、健全一站式港企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出7項任務。例如,打造前海港資(外資)功能性創新總部基地、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聯合舉辦「香港工展會」、聯合香港建設全球首個開放式「AI+無人船」示範基地等。

  「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這是前海的總定位。「開發建設前海,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深港融合最理想的狀態是『1+1>2』,實現互利共贏。」黃梓謙介紹,為了在各個領域與香港實現更好銜接對接,此次前海推出的《行動方案》徵求了香港有關方面意見,並大量將這些意見融入和吸納進來。

  隨着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飛速發展,深港攜手積極搶佔新賽道、催生新模式、形成新動能,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已經成為共識。在基礎科研方面,香港實力雄厚,擁有5所世界100強名校、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凌俊傑認為,加強深港産學研合作,可充分發揮香港的研發能力及深圳的産業鏈優勢,實現協同發展。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看好低空經濟發展。「低空經濟在內地發展不錯,香港地方小,我們一定要跟內地尤其是一河之隔的深圳合作,大力發展跨境低空經濟,這將加快人流、物流等要素跨境快捷流通。」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