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多件珍貴真跡登陸香港,「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日前在港開幕,引起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觀展。不少香港市民交口稱讚:「中華文化魅力無窮,一定要傳承!」
160多件珍貴真跡登陸香港
共赴一場穿越百年的藝術之旅
本次展覽由超過20家重要機構參與推動,展出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等嶺南名家的160余件經典作品,配合大量珍貴文獻、歷史影像與數字化多媒體技術,以沉浸式展陳方式全景式呈現廣東美術百年革新曆程。
本次展覽展期到6月2日截止,共分為6大板塊:
第一部分「勇立潮頭——洋畫運動在廣東」:集中展示林風眠、李鐵夫等藝術家的油畫作品。這類作品主要詮釋廣東美術如何開風氣之先,他們留學海外,將西方繪畫技藝帶入中國,是美術界的「先行者」。
《盤中魚》 / 李鐵夫 油畫 / 82×97cm / 1941年 廣東美術館藏
第二部分「藝術革命——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重點呈現嶺南畫派藝術家作品,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藝術家作品,他們的畫作「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畫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注重寫生,突出包容性和創新性。
《飲馬渡關圖》 / 高劍父 中國畫 / 172×95.6cm / 1917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第三部分「匕首投槍——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展出抗戰時期的新興木刻版畫作品,以藝術喚醒民眾抗日意志。
《魯迅先生葬禮》 / 黃新波 版畫 / 26×36cm / 1936年 廣東美術館藏
第四部分「激情歲月——為人民服務 為時代謳歌」:新中國成立後前30年,大批藝術家在不同藝術品類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體現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東美術的創作風貌。
《礦山新兵》 / 楊之光 紙本設色 / 133×99cm / 1972年 中國對外藝術展覽公司
第五部分「開放變革——改革開放中的廣東美術」:中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長足發展,對美術領域的創作走向和藝術生産結構均産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這是廣東美術走向繁榮和多元發展的新時期。
《黑牡丹、白牡丹》 / 鄭爽 版畫 / 56×74cm / 1984年 廣東美術館藏
第六部分「百花爭妍——創新創造 再築高峰」:歷經改革開放40餘年的巨變,廣東美術在二十一世紀迎來新的輝煌。
《不盡的黃昏》 / 范勃 油畫 / 220×180cm×3 / 2004年 廣東美術館藏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稱讚,這次展覽是一場穿越百年的藝術之旅,將讓更多香港市民和游客欣賞廣東美術經典,共同回顧救亡謀存的烽火歲月,加深大眾對抗戰歷史的認識,提升社會各界的家國情懷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眾多市民游客打卡探展
「中華文化魅力無窮」
香港市民鄭女士是一位資深繪畫愛好者。她提到,此次畫展在藝術圈內早已享負盛名,吸引了眾多同好的目光。作為廣東人,她對本土藝術有着深厚的認同。她強調,畫展對香港來説是「福氣」,不僅提升了香港公眾的藝術鑒賞水平,更讓市民無需遠行,即可近距離接觸到高水平的藝術佳作。
香港市民葉先生觀展後感嘆,藝術創新應建立在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尊重之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畫的魅力得以延續,並煥發新的生命力。
香港市民葉女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認為,這樣的展覽對於提升學生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很重要。她希望多學習和觀察,將中華文化傳播給香港的下一代小朋友。
在3B展廳內,許多觀眾在參觀展覽後紛紛留言讚嘆本次展覽之精彩,感慨本次展出的畫作傳承嶺南風貌,展現廣東美術的歷史與底蘊,讓參觀者得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6月2日前,趕快來香港看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