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遇見雲岡數字公益藝術展」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紫荊藝術展覽空間亮相。展覽展出以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為主題的42件裝裱圖片和4件3D打印複製佛像,並結合增強現實(AR)技術,通過四個展區全方位展現雲岡石窟造像藝術的魅力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價值。此次展覽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雲岡研究院聯合主辦,免費向公眾開放,展期持續至7月31日。圖為3D打印技術複製的雲岡石窟「第10窟前室北壁門額須彌山」造像。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來賓在展覽現場欣賞展品。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一位女士通過AR眼鏡隔空體驗雲岡石窟的魅力。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來賓欣賞裝裱圖片等展品。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來賓在現場等待展覽開幕。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來賓在3D打印技術複製的雲岡石窟「第12窟前室窟頂南側腰鼓伎樂/夜叉」造像前參觀。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3D打印技術複製的雲岡石窟「第10窟前室北壁門額須彌山」造像。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一名小朋友在3D打印技術複製的雲岡石窟「第12窟前室窟頂南側腰鼓伎樂/夜叉」造像前玩耍。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一名小朋友在現場觀展。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pagebreak
圖為雲岡研究院副院長閆丁在開幕儀式上介紹展覽相關情況。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