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天,雲卷雲舒宛若流動的畫卷。斗轉星移,古道駝鈴穿越了千年時光,激蕩起新時代的友誼交響。
伊希姆河畔的阿斯塔納,盛夏花香沁人心脾。迎着正午陽光,習近平主席走出專機艙門。「非常歡迎您再次來到哈薩克斯坦!」老朋友托卡耶夫總統熱情迎接,親切的中文問候,傳遞着賓至如歸的溫暖。
6月16日至18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指針指向新一輪「中國—中亞時間」。從千年古都西安到草原明珠阿斯塔納,中國—中亞峰會第一次走進中亞。
東道主哈薩克斯坦全力籌備,精心安排。從楚河盆地的比什凱克,從阿姆河畔的杜尚別,從卡拉庫姆沙漠邊的阿什哈巴德,從奇爾奇克河谷綠洲上的塔什幹,其他中亞四國領導人紛紛奔赴「中國—中亞之約」。
中國同中亞五國國旗高高飄揚在阿斯塔納。世界在矚目,也在思考:當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亞這片聯通東西、貫穿南北的廣袤土地,為何選擇與中國更緊密地握手?
拉長時空經緯,其中的深意愈發凸顯。曾幾何時,在地緣政治敘事裏,中亞因地處文明「十字路口」而被視為所謂大博弈的場域。與中國握手,它發現了與大國平等相待、和睦相處的新可能,交到了一位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好兄弟。
曾幾何時,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中亞因與海洋相距遙遠而被視為「發展的洼地」。與中國握手,它獲得了聯通世界上最活躍經濟空間的新機遇,打開了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的新天地,找到了一位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同道人。
因為中國與中亞的握手,世界也在重新發現中亞的意義,重新定義中國的角色,重新審度全球南方的力量、亞歐大陸的未來。一片由3300多公里邊界線連接起來的1360多萬平方公里的熱土,近15億人共同逐夢現代化的故事,怎能不鼓舞世界,又怎能不激動人心?
「在亂雲飛渡中做彼此堅強的後盾,在發展振興中做彼此有益的助力」。
何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共同推動百年變局向着有利於人類發展進步的方向演進?習近平主席中亞之行,給出了中國答案。
一種精神,煥發千年友誼的新彩
4月東南亞之行、5月訪問俄羅斯、6月來到中亞,今年以來3次元首出訪皆聚焦周邊。「親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習近平主席常用這句話形容中國同周邊國家的交往互動。
翻看新時代以來中國同中亞國家「禮尚往來」的一頁頁,多少難忘的瞬間!是建交30周年的「雲端」相會,是時逢中國新春的「冬奧之約」,是新冠疫情以來首次出訪選擇中亞,是一次次奔赴中國出席共建「一帶一路」盛會……
不到一年時間,再次踏上中亞大地。這是習近平主席擔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第9次中亞之行、第6次到訪哈薩克斯坦。
穿過熟悉的街景,駛過巍峨的國家獨立紀念碑。17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主席的車隊抵達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會場——阿斯塔納獨立宮。
昂揚的禮兵打開大門,習近平主席沿迎賓毯健步走來,托卡耶夫總統微笑着上前迎接,兩位老朋友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海藍色巨型屏幕上,中國同中亞五國國旗如一面面飄動的風帆。六國元首並肩而立,中國—中亞峰會第二張「全家福」就此定格。
兩年前的維夏之月,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領導人相聚西安,共同擘畫中國中亞合作的「西安願景」。此次再聚首,是為回望「西安」、啟程「阿斯塔納」,為中國中亞合作接續加力,開拓新前景。
「我懷着溫暖的情感憶起我們在西安舉行的首次峰會,正是那次峰會為中國—中亞機制夯實了根基。」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動情地説。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用諺語「獨行快,眾行遠」形容中國中亞合作。他自豪地表示:「西安峰會以來,我們在打造高效對話與務實合作平台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表達着這樣的期許:「我相信,阿斯塔納峰會將進一步鞏固我們在西安峰會上形成的廣泛共識,繼續深化各領域的共同合作。」
……
獨立宮會議廳,中國紅、哈薩克斯坦藍交相輝映,六國元首圍桌而坐,形成一個「同心圓」。一個共同的命題擺在領導人面前:機制在發展,形勢也在變化,如何與時俱進、順勢而為,為中國中亞關係發展作出新的頂層設計,為中國中亞全方位合作指明新的行動方向?
托卡耶夫總統邀請習近平主席作主旨發言:「我們形成了建立在睦鄰友好、相互支持基礎上的前所未有的合作模式,公正地説,偉大政治家習近平主席所領導的中國發揮了引領作用。」
這是大歷史的視野——
「我們的合作根植於兩千多年的友好往來,鞏固於建交30多年的團結互信,發展於新時代以來的開放共贏。在長期實踐中,我們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中國—中亞精神』。」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中亞精神」,揭示了中國同中亞國家正確相處之道,為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這是謀未來的智慧——
「堅守彼此信賴、相互支持的團結初心」「優化務實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打造和平安寧、休戚與共的安全格局」「拉緊同心同德、相知相親的人文紐帶」「維護公正合理、平等有序的國際秩序」,從政治、經濟、安全、人文、國際協作五個維度,習近平主席指明中國同中亞國家朝着命運共同體目標砥礪前行的行動路徑。
2100多年前,那場「鑿空」西域之旅,打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物産、技藝、風俗循路而來,中國同中亞人民共同書寫了「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的絲路佳話。
30多年前,中亞五國宣布獨立,中國率先與其全部正式建交。從徹底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到共同構建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從睦鄰友好到戰略夥伴再到全面戰略夥伴,中國同中亞國家為「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樹立了樣板和典範。
步入新時代,秉持親誠惠容理念,中國同中亞國家睦鄰友好、合作共贏、融合共生的光明之路越走越寬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三個全覆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全覆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全覆蓋、雙邊和區域命運共同體全覆蓋。
跨越千年的友好史詩,積厚流光。中國同中亞的故事,是古老的,更是惟新的。
筆尖沙沙劃過紙面,六國元首鄭重簽字。此次峰會最重要的兩份成果文件正式落地。
一份是《阿斯塔納宣言》,16個方面,6000多字。其中一段話被國際媒體反覆報道:「各方一致認為,中國同中亞五國保持富有成效的全方位合作,符合六國和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着眼地區各國人民未來,六國決心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一份是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內容不長但分量很重。以法律形式將世代友好的原則固定下來,這是六國關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創舉。托卡耶夫總統表達着喜悅之情:「我們高度贊成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倡議,令人鼓舞的是,這一重要理念就體現在峰會簽署的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
山水相連、唇齒相依,以信相交、以誠相待。從阿斯塔納,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再出發。中國攜手中亞,正闊步走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的前列。
一條大路,托舉發展振興的夢想
在綠洲棉田,農機人員學習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在魯班工坊,青年學子練習操作城市熱能動力設備;在大漠,一株株綠苗紮下了根長出了枝椏;在碼頭,一隻只集裝箱踏上了陸海聯運的新路程……獨立宮會議廳,中國—中亞相關合作中心和平台揭牌儀式正在進行。大屏幕播放着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合作畫面,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領導人認真觀看,露出讚許的笑容。
「各位同事,是否同意中國—中亞相關合作中心和平台揭牌?」托卡耶夫總統詢問。「同意!」各國元首依次回答。大屏幕上,紅色帷幕緩緩拉開,中國—中亞減貧合作中心、中國—中亞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中國—中亞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台的金色牌匾熠熠生輝。
百年變局風雲激蕩,力量重組、格局重塑同步加速,聯合自強的中亞渴望成為「讓世界重視、矚目的新的文明區域」。各類「中亞五國+」模式不斷涌現,為何中國—中亞機制能夠脫穎而出,成為區域合作的新標杆?
兩個時間維度,看得清楚——
一個是從元首峰會啟動兩年,看中國—中亞機制的行動力。
兩年前,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正式啟航,中國—中亞機制實現升級。兩年來,機制建立起13個部級合作平台,秘書處全面運行,四梁八柱基本成型。有貿易額增長35%的亮眼數據,有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的突破性進展,有中哈、中烏互免簽證政策生效引發的「中國熱」「中亞熱」……對此,習近平主席打了一個形象比喻:「我們一起栽下的6棵石榴樹,已經花滿枝頭,象徵着六國合作欣欣向榮。」
一個是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2年,看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給各國民眾帶來的獲得感。
2013年,習近平主席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首訪中亞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得到中亞五國積極響應。路通了,燈亮了,特産找到銷路了,工作有了着落了……中亞成為共建「一帶一路」項目落地最多的地區之一,中亞民眾也因為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合作果實,過上了更好的日子。
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講起蜂蜜、水果、小麥、禽肉等中亞農産品進入中國大市場的故事;米爾濟約耶夫總統介紹烏方如何借鑒中方先進經驗落實數十個大項目,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扎帕羅夫總統感謝中方提供獎學金,讓吉爾吉斯斯坦學生得到在中國大城市接受教育的機會;拉赫蒙總統説,塔吉克斯坦的年輕人口超過全國總人口一半,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為青年人創造了寶貴的成長機遇……
「行動力」加「獲得感」打造了共建「一帶一路」在中亞的好聲譽,鑄就了中國—中亞機制的「品牌吸引力」。習近平主席曾説:「新形勢下,中國—中亞合作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此次峰會達成的一系列重要成果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論斷。
六國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為「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年」,這意味着,貿易暢通、産業投資、互聯互通、綠色礦産、農業現代化、人員往來六大優先方向,將有更多具體項目、更多早期收穫落地。
六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這是中國首次同周邊單一區域內所有國家整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亞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示範區成色更足、動力更強。
還有習近平主席親自宣布的「今年向中亞國家提供15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未來兩年向中亞國家提供3000個培訓名額」等務實舉措,更是被中亞媒體稱為回應中亞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迫切需求的「暖心之舉」。
來讀一讀峰會正式發布的成果清單吧——
10份多邊合作文件、40份雙邊合作文件、100多項合作共識,共同織就了一幅中國中亞關係的錦繡圖。放眼未來,兩個合作方向尤為矚目:一個是向「新」,一個是入「心」。
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大潮澎湃激蕩,中亞國家不甘人後,它們不約而同望向中國。「中國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大國和人工智能發展中心,哈薩克斯坦有濃厚興趣與中國夥伴實施聯合項目」「土庫曼斯坦熱烈期待在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領域與中國開展合作」「烏茲別克斯坦希望繼續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並借鑒中方經驗和實踐落實綠色規劃、推動生物工程的發展」……峰會期間,中亞國家領導人紛紛表達攜手中國向「新」而行的熱望。
因為摸索着走出了一條現代化的新路,中國深知其中的不易。習近平主席鄭重承諾:「中方願同中亞國家共享發展經驗和最新技術成果,促進數字基礎設施聯通,加強人工智能合作,培育新質生産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這些年,中國中亞合作越來越走「心」、入「心」。此次峰會,人文交流同樣碩果纍纍:簽署多份友城協議,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友城數量突破100對;簽署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合作倡議,中國和中亞國家民眾「走親戚」將更加便捷;商定積極推動互設文化中心、合作開展「中國—中亞文化和旅遊之都」評選,讓六國歷史文脈更緊密聯結,讓千年絲路情誼一代代傳承……
「中哈友誼心連心,絲綢之路永光明。你幫我來我幫你,和平幸福永不停。」當天真爛漫的哈薩克斯坦少年用中文為習近平主席朗誦起自己編寫的小詩,「民相親」「心相通」已是可感可及的生動現實。
有學者説,中國式現代化是「開源式的現代化」。與中國進行發展戰略的更深度對接,與中國市場、中國機遇、中國技術、中國經驗更緊密「鏈結」,中亞國家成為「聯通亞歐大陸物流樞紐」的夢想愈發靠近現實,作為「國際關係和全球合作重要主體」的地位不斷夯實。托卡耶夫總統如是感慨:「在這一積極進程中,與中國的全面合作發揮着關鍵作用。」
一份願景,指引時代進步的方向
「我親愛的朋友,我的兄長,非常高興再次見到您」「尊敬的主席先生,今天很高興與您會面」「尊敬的主席閣下,感謝您能夠撥冗同我進行雙邊會晤」「我的老朋友和兄長,非常高興在此實現期盼已久的會見」……
17日上午,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先後來到習近平主席下榻酒店。雖然最近的一次見面相隔不過數月,中亞國家領導人仍希望在峰會期間同習近平主席單獨會面。每場雙邊會見都有一項特殊安排:兩國元首共同見證雙方宣布簽署合作文件。
在阿斯塔納不到48小時的時間裏,習近平主席密集出席10余場活動。從總統府到下榻酒店再到獨立宮,雙邊會晤和多邊峰會漸次展開,大國外交的畫面豐富而生動。
何謂大國?一個國際上的共識是,大國當是引領時代潮流的國家,它們開啟新的時代,得到普遍的尊重和廣泛的讚譽。
猶記峰會開始時托卡耶夫總統那一段「出其不意」的中文開場白:
「首先,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尊敬的朋友習近平先生訪問哈薩克斯坦並出席本屆峰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在您的卓越領導下,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繼續穩步鞏固世界強國的地位。」
猶記一場場雙邊會晤時中亞國家領導人那一句句堅定的承諾、真誠的感謝:
「我想再一次向您承諾,吉爾吉斯斯坦在所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支持中方立場,也堅定支持您所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
「感謝您對『新烏茲別克斯坦』改革計劃的高度評價以及對烏中關係處於前所未有高水平的肯定。我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些成就得益於您本人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對合作進程的親自參與。」
……
當然,也記得令人倍感溫暖的「中國情誼」、倍受鼓舞的「中國支持」。
「在你的領導下,哈薩克斯坦走出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振興之路,國家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作為友好鄰邦和戰略夥伴,中方由衷地感到高興。」
「不久前,塔方成功舉辦首屆國際冰川保護高級別會議。我向你表示祝賀。中方將繼續支持塔方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
是大國格局、大國風範,更是大國擔當、大國引領。
當下的世界,紛至沓來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衝擊着國際秩序,牽動着各國神經。「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成為最緊迫的時代命題。
「唯有不移公平正義之心、不墜互利共贏之志,才能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發展。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註定傷人害己。」
「我一貫主張,歷史不能倒退,應當向前;世界不能分裂,應當團結;人類不能回到叢林法則,應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振聾發聵、擲地有聲的「中國聲音」在中亞大地久久迴響。
扎帕羅夫總統明確表示:「我們贊同中方所持的立場,即貿易戰沒有贏家,希望相關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米爾濟約耶夫總統感慨道,中國已成為人類進步和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今世界任何重大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中國」。
是六國共同的立場和主張,更是六國共通的時代觀、世界觀、秩序觀。《阿斯塔納宣言》鄭重寫下這樣幾段話:
「各方重申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各國獨立、平等、主權和領土完整。」
「各方堅定捍衛多邊主義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致力於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各方致力於鞏固以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國際貿易規則與時俱進,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各方重申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加強發展議題討論的重要意義,強調支持開放、包容、可持續、穩定、多元化和可靠的全球供應鏈的必要性。」
站在年中,回望今年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波瀾壯闊的一幕幕,新時代中國作為「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的本色愈發鮮明。
是廣迎四方賓朋、深化全球「朋友圈」的大氣度——既「走出去」也「請進來」,接待世界各國客人,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領導中國推進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持續打造多元化的「展會矩陣」,真誠歡迎各國搭乘中國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快車、便車。
是團結全球南方、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大作為——訪問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致信中非合作論壇成果落實協調人部長級會議以及此次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下凝聚起「覺醒的力量」,協力推進現代化進程,攜手建設更美好世界。
阿斯塔納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引用的兩句話,彰顯着中國同中亞國家理念相通、命運與共——中國先賢講:「兼相愛,交相利。」中亞也有句諺語:「和睦與團結就是幸福與財富。」
這樣的願景,當是各國的共同追求,更當是人類所牢牢錨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