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安排青年學子以多種多樣的方式赴內地交流、實習、考察,助力他們成長成才。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5月,香港已有累計逾13萬名高中學生和1.5萬名教師參與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民科」)內地考察團。
在香港國安法頒佈實施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特區政府曾推行國民教育卻一再遭遇阻力。國民教育的缺失,加上一些政治勢力和不良媒體的誤導,令一些香港年輕人對祖國內地不但缺少了解,更被強加了許多錯誤的印象。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後,特區政府得以不受干擾地推行教育,舉措之一便是讓青年學子有機會赴內地游學,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了解祖國內地的真實樣貌。
從2022年起,所有修讀本地課程的香港高中生都可獲全額資助參與一次公民科內地考察。此外,「百萬青年看祖國」「香港學生內地實習千人計劃」等活動,也為香港學子提供了去內地走走看看的豐富選擇。對處於學習和成長關鍵期的香港青少年而言,游歷內地不僅是課業意義上的必修課,更是一堂可能影響一生的「成長必修課」。
游歷內地可以幫助香港學子建立正確的國家和民族觀念。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國家觀念與民族觀念是青少年成長的精神基石,關乎個人價值塑造、社會凝聚力提升與國家民族的未來。通過參觀各類文化古跡、歷史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等,香港學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歷史和傳統文化,了解近代以來中國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和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更好地建立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並從中找到香港的歷史坐標,找到自己在國族和文化認同層面的「根」。
香港學子通過親身感受內地在基礎建設、創新科技、鄉村全面振興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成就,可以了解國家以及各省區市最新的發展情況,增廣見聞,破除成見,進一步體會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這一最大優勢的依託所在,理解「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深層含義,激發為國家貢獻的熱忱,思考學習和成長的目標方向,為未來迎接更多機遇和更大舞台做好準備。
香港學子在內地行程中與內地同齡人、師長以及各行各業人士接觸交流,建立了友誼,增進了情誼,對彼此的生活狀態和文化心理有了實實在在的認識。人與人交往而達致「人心相通」,是香港青少年「親近祖國」最有效的路徑之一。一份真摯的友誼、一段充實的實習、一場難忘的相遇,都可能成為香港青少年愛國之情具體而微的構成要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香港學子只有親身走進祖國內地,才能真正認識並愛上這片土地。打開眼界、看見美好的香港青年一代,定能更好地在融入國家發展中實現自我,讓青春綻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