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一條僻靜的巷子裏,粵劇武打行——鑾輿堂赫然醒目,推開古樸的黑色木門,只見屋內擺放着習武專用木人樁,樁身與人齊高,樁後陳列着單刀等兵器。這一方天地,曾培養出多個粵劇武打行家。
出身於澳門武術世家的李健豪,自幼跟隨葉問第二代傳人譚錦興學習咏春拳。癡迷於中國武術的他,逐漸對咏春拳來源産生了濃厚興趣,曾多次到內地尋根,經過幾番周折最終找到鑾輿堂。
圖為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的鑾輿堂。陳楚紅 攝
「我一直在思考咏春拳的動作是從哪發展出來的,葉問曾説咏春拳來源於紅船。2019年我找到鑾輿堂,這裏的紅船木人樁包含了咏春拳所有動作,而且還有108式口訣,每個動作之間都有連貫性,非常適合教學。」澳門五軍虎粵劇行當協會理事長李健豪近日接受採訪時説。
粵劇紅船木人樁起源於清嘉慶末年,紅船是粵劇團的水上交通工具,木人樁設置在紅船船頭,供武生練習身手和戲功之用。紅船木人樁全套共有108個動作,包括「手搭樁橋」「飛出鳳眼」「天王托塔」「霸王夜宴」等,又可根據龍、蛇、虎、豹等形象變化衍生出上千個動作。
從2019年開始,李健豪經常往返於穗澳兩地,在鑾輿堂學習紅船木人樁。「我剛開始學習時動作打得不太順暢,後來發現只有掌握粵劇武打的基本動作才能連貫地打起來。於是我向梁思源師傅學習了粵劇武打的基本動作,陳志超師傅教會我節奏和眼神。」李健豪説。
圖為李健豪在鑾輿堂展示紅船木人樁。陳楚紅 攝
練習紅船木人樁時,須以木人樁為假設的對手,使用劈、擋、削、剪、攔、鉤、撐、壓等各種技擊方法與之對打。李健豪現場展示了他最拿手的「猛虎憑欄」和「紫微伏獸」,只見他聚勁下沉,紮好馬步,雙手像老虎一樣迅猛出擊,左右手來回擋、壓,發出「砰砰」的撞擊聲,粵劇南派武功魅力盡顯其中。
「咏春拳一直強調柔,我認為柔的同時要有力量,腿和手有足夠硬度才能發揮它們的作用,這是我學了紅船木人樁之後領會的。」李健豪説,「出拳時要集中精神,一瞬間讓肌肉收緊。在放鬆的過程中隨時收緊肌肉,這需要不斷練習。」
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是粵劇祖師華光師傅的誕辰,按傳統習俗,粵劇戲行會抬着華光師傅像巡游。李健豪多次帶領徒弟從澳門到廣州參加華光祖師誕巡游展演活動,表演觀賞性極強的連環撞拳,推廣紅船木人樁。與此同時,他還將華光師傅鑾輿出巡儀式帶到澳門,使其成為澳門華光誕節慶的一部分。
圖為李健豪在鑾輿堂指導學生練習紅船木人樁。陳楚紅 攝
為了傳承粵劇南派武功,李健豪還在廣州和澳門開設「粵劇紅船木人樁」學習班,並對澳門旅遊大學、澳門青洲中學等學校學生進行定期培訓。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他總結出紅船木人樁四個練習要點,即「馬步紮實」「出拳有力」「寸度準確」「眼睛有神」。
「我以前一直在澳門教咏春拳,我用教咏春拳的對練方法去教紅船木人樁,加上它有清晰的口訣,任何年紀的人都可以學習。」李健豪介紹,「澳門每年都會舉行國際幻彩大巡游,我們將紅船木人樁的動作變成街頭表演,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喜歡。」
在傳承紅船木人樁的同時,李健豪還致力於促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的文化交流。他多次帶領澳門學生到廣州荔灣,了解粵劇歷史和嶺南傳統文化。
「現在大灣區的交通越來越方便,特別是『澳車北上』政策實施後,從我家開車到荔灣只要兩個多小時,平時我帶一些教學書籍和工具過來非常便利。」李健豪説,「紅船木人樁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我至今仍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