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6歲,我特別激動,旁邊的大人們都特別開心。『游子』終於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那種歸屬感和自豪感至今仍非常強烈。」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彼時還是孩童的吳家豪現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時光荏苒,現在的他已成長為港珠澳大橋博士工作站首名入站博士,親身經歷了「祖國好,澳門會更好」的故事。
那一年,就讀於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的容韻琳領唱《七子之歌》,歌聲響徹神州大地。如今,同為培正校友的江苑絳在海外打拼多年後,決定回國助力家鄉發展,目前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從事高新科技産業。而她的家族,共培養了15位培正子弟,是這所百年學校在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的見證者。
正值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12月19日,南都、N視頻記者對話家族傳承的培正校友、港珠澳大橋建設參與者等多位澳門同胞,聆聽他們見證澳門回歸後的故事。有受訪者説,希望未來邀請更多澳門青年來到內地,實地感受這裏的發展變化,找到更多發展的機遇。
回歸祖國25周年,澳門街頭處處洋溢着節日喜慶氣氛。新華社發
一校融三地
1999年12月20日,伴隨着《七子之歌》稚嫩純真的童聲,澳門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當時在文藝晚會上領唱此歌的容韻琳,還是一個九歲的小姑娘,正在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讀書。
「澳門回歸祖國那天,我在電視上聽到這首歌,窗外傳來陣陣煙花聲,那種激動難以用言語形容。」澳門培正校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三藩市培正同學會副會長江苑絳説。
而她所在的家族,至今已培養15位「培正人」,在粵港澳三地的培正中學都留下了他們讀書的身影。
「粵港澳三地培正中學的發展史是粵港澳三地一家親的縮影,世界各地的培正同學會也是中國向世界不斷開放的證明。」她告訴南都記者。
江苑絳(左一)參加澳門培正中學田徑運動會。受訪者供圖
廣州市培正中學創校於1889年。之後,學校於1933年在香港購地創辦培正中學香港分校。1938年1月,為逃避戰亂,學校從廣州遷至澳門,澳門培正中學由此誕生。
「我來培正讀書是因為家族傳承。」1979年,江苑絳與她的母親來到澳門生活,母親在澳門培正中學教書。上世紀80年代,她進入澳門培正中學讀書。
當時培正老師的「沉浸式教學」令她印象深刻。「我的語文老師教我們古詩詞時,用粵語帶我們朗讀,並搭配古樂播放。」江苑絳向南都記者回憶道。
據悉,粵語一直在相當固定的地域、相對封閉的環境內使用,其聲調、音律和中古時代的較為接近,因而朗誦古詩詞會比較押韻。
學校歷史課堂的「玩中學、學中玩」式教學也給江苑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她仍記得,歷史老師在課上帶着學生製作古錢幣等標本,讓中華文明從歷史書上跳出來,「從2D變成3D」。
現在,澳門培正中學的學生依然能看到當年學長、學姐製作的標本,校友們還向母校捐贈3D打印機,供學弟、學妹在工作坊裏使用。
「這就是傳承。」江苑絳感嘆道,「我帶家族後輩回校參觀時,很激動地指着用紙板做的秦始皇馬車標本説,這是以前我們做的。」
江苑絳。受訪者供圖
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江苑絳由此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蓬勃活力。在美國任職化學工程師多年的她決定回國,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目前,她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從事高新科技産業,負責其公司「一帶一路」相關基建項目,主要研究領域是智慧城市頂層設計。
「如今,我在橫琴買了房,也會經常和美國的華人朋友們分享祖國的變化。」在江苑絳看來,橫琴發展勢頭猛,新興産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而當地便利政策,以及澳門高校相繼落地橫琴,更是為年輕人提供許多機會。
橋連大灣區
「那年我6歲,當我看到解放軍車隊緩緩駛入澳門,我特別激動,旁邊的大人們都特別開心。澳門這個『游子』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那種歸屬感和自豪感至今仍非常強烈。」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依法進駐澳門,彼時還是孩童的吳家豪,現場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吳家豪。受訪者供圖
「我是一名出生於澳門這片熱土,又懷揣着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澳門人,也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一員。」他告訴南都記者,「在澳門,我和朋友們在街頭巷尾嬉戲玩耍,在學校努力學習,而祖國為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人們更有錢了,社會更穩定了,生活更豐富了。」25年來,吳家豪不僅是澳門更新變化的見證者,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參與者。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提出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同年,他開始在澳門攻讀博士學位,主修國際旅遊管理專業。
「很多澳門青年會選擇進入銀行、酒店或銷售行業。攻讀博士期間,在和內地同學的聊天中,我更加了解大灣區的發展情況,當時我就在想,或許我有機會在這片廣闊天地中有所作為。」吳家豪説。
2022年,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設立博士工作站,其中的藍海豚島(東人工島)旅遊項目開發,與吳家豪的研究方向匹配度高,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他投去簡歷,並被錄用。
作為港珠澳大橋博士工作站首名入站博士,吳家豪加入了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綜合開發團隊,成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營運發展部主管,協同團隊開展大橋旅遊、文創開發、品牌運營工作。
他向南都記者介紹道,「在這裏,我們團隊致力於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世界級旅遊品牌。不僅要向游客展現這座橋的宏偉壯觀,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歷史,讓游客感受到中華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厚重底蘊。」
吳家豪所在團隊創新旅遊産品,打造特色旅遊線路和研學項目,吸引國內外人士前來觀光體驗。他説,團隊將大橋工程元素融入到文創産品設計中,通過創意産品,讓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港珠澳大橋的工程技術難度及三地融合等涵義。
工作一年後,港珠澳大橋旅遊試運營正式向公眾開放。「像是我親手種下一棵樹,今天開花結果了;或像是我培養一個孩子,今天孩子要上學了。」開通儀式上,吳家豪非常感動。
粵澳新篇章
隨着「大橋游」日趨火熱,為更好推動文旅項目開展,澳門青年吳家豪及其同事多次與內地及澳門在旅遊規劃領域的專家學者、機構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超級工程」旅遊和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科普議題,促進項目多元發展。
「我的導師曾説,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每個人的生命都像一本書,封面由父母書寫,而內容則需要我們自己一步步填充,書的厚度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努力。」吳家豪告訴南都記者,「要活在當下,更要了解港珠澳大橋的歷史意義,作為新一代大橋人,我肩負着講好大橋故事的責任。」
近日,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及港澳進行,吳家豪參與了賽事的籌備工作。「我們就港珠澳大橋的道路勘探、海底隧道空氣質量檢測以及後勤保障等議題討論多次。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從珠海情侶路、香港迪士尼樂園,到澳門大橋,如何串聯粵港澳賽道,展現三地特色。」
未來,吳家豪及其所在團隊正計劃組織研學團。「邀請更多澳門青年來到內地,讓他們實地感受這裏的發展變化,找到更多發展的機遇。」
江苑絳感慨於澳門回歸後的變化之大。她説:「澳門從一個曾經以博彩業為主的城市,已經轉變為一個多元化、國際化的都市。它的多元文化氛圍,不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成為了我國與葡語系國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澳門大三巴牌坊。新華社發
2021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合作區建設從此進入了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經過三年的磨合運作,合作區體制機制運行基本順暢、漸入佳境,橫琴島上澳人澳企快速增長、創新要素加快集聚、「四新」産業加快發展,一批可知可見可感的標誌性成果陸續結成,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建立。
在她看來,橫琴的科技創新氛圍,給澳門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澳門則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蘊,為橫琴注入了新活力。「現在橫琴與澳門的深度融合,就像是一對默契十足的搭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推動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