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澳門,這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上個月起,圓明園十二獸首銅像中的猴首、牛首、虎首、豬首在澳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展出。到明年1月中旬或1月底,展出的四尊銅像都將是原件,之後會改用複製品。這幾日,展覽在澳門很受關注,當天線上預約已滿。在入口處領取紙質票後,不少觀眾和我一樣,一進館就直奔這四件著名文物。
博物館中央位置,4件獸首銅像分立於玻璃展櫃中,三面數字大屏環繞着豬首、猴首、牛首和虎首銅像。「牛的獸首最能體現中西文化之間的結合。看一下牛角,在中國比較常見的牛,譬如水牛或者黃牛,牛角都是向後的。但在這個獸首上看到的牛角是向前的,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隻西方的牛。」工作人員介紹道。
十二獸首,原是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的水力鐘噴泉部件,是中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從工作人員的介紹中,便可見其藝術性。
等待觀看的隊伍排得很長,為確保更好的體驗,每人可觀看3分鐘。在這3分鐘內,出於對文物的保護,我沒有太近距離拍攝,但肉眼仍可見一些細節,獸首銅像上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劃痕,豬首銅像頂部有一處凹坑,而虎首銅像的虎須只余一根。
這幾天的參展人群中,有不少是年輕人,李世海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訴我:「內地和澳門是緊密相連的一體,對於我們國家這種(流失)海外文物,澳門也一直在出自己的一份力。」實際上,此次獸首來到澳門,尤其是豬首銅像再臨澳門,與21年前的歷史瞬間遙相呼應。2003年9月,港澳愛國企業家何鴻燊把價值600多萬元的圓明園豬首銅像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讓流失海外多年的國寶文物得以重回故土。
「這些平時在網上也經常刷到,每刷到一次的感觸都會很深。」參觀結束,游客李香梅和我的感觸頗為相像。心情激動也很複雜,更多的是溫暖,「回家」的溫暖。
我想,獸首的回歸之路,不僅是珍貴文物重回故里,見證着今天祖國的滄桑巨變,也見證着澳門與祖國血脈相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