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質量發展打造百年老店實現基業長青——訪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8-11-05

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在香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9月21日攝)。新華社發(王申 攝)

  八十年前,在熱血救國的抗日烽煙中,華潤的先輩們在香港中環一間小閣樓裏成立了聯和行。今天,華潤已從最初只有三個人的小商號發展為躋身世界500強前列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

  國家改革開放的40年間,華潤發揮在港中資企業的窗口作用,發展自身,建設香港。截至2017年底,公司總資産達12000多億元人民幣,形成了年逾5500億元人民幣的經營規模,在海內外提供了42萬個就業崗位,在中央企業中利潤總額排名第五,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86位。

  華潤集團成立80周年之際,集團董事長傅育寧在港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將華潤建設成百年老店、實現基業長青,是這一代華潤人的使命和夢想。

  傅育寧認為,隨着中國經濟不斷發展,改革邁入深水區,企業的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都必須發生根本性轉變。

  “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有全球視野,站在戰略高度上看待經營發展,要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上下苦功。高質量發展的實質是對企業發展邏輯和發展方式的變革,也是我們經營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變革。”傅育寧説,“作為‘國之重器’,國有企業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有一頭標誌性銀發的傅育寧在企業界以儒雅著稱,早年在英國取得博士學位。這位大型綜合國有企業的掌舵人認為,企業只有長期保持危機感,才能躋身世界一流。

  “華潤創新最大的障礙在於自己,現有業務市場地位不錯,這種情況下很難走出‘舒適區’去嘗試新東西。這就需要不斷引導企業積極對標全球範圍內的領先者。”傅育寧説。

  傅育寧提出了華潤下一輪創新發展的總體設想:要求華潤每一個戰略業務單元以贏得競爭為出發點,實現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進步,搭建面向全球的創新平台,通過新技術和新産品推動企業創新。

  目前,華潤旗下的連鎖超市、房地産等業務均已發展到全國領先地位。而華潤的第一家超市以及初期的地産項目均是從香港起家。

  傅育寧介紹,華潤利用香港薈萃全球先進商業模式的優勢,通過學習、消化、吸收、轉化,結合內地市場和客戶的特點,積極傳承和創新,多項業務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今天的業務格局。

  “今天華潤在內地很多領域都有長足進步,香港很多業務和內地相比反而落後了。受限於香港居高不下的成本和有限的市場空間,華潤在港的很多業務需要改造和提升。”傅育寧説,華潤將重塑在香港的業務。

  他表示,華潤將加大對香港民生的關注力度,增加相應的投資。一是鞏固傳統業務,二是尋找機會在港發展地産業務及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研究借鑒香港科技園的運營模式,在河套地區建立新興産業孵化基地,引入內地創新人才和科研成果,孵化培育,形成新的商業價值,進而返銷內地市場,為推動香港再工業化貢獻力量。

  談及前景可期的粵港澳大灣區,來港工作20年、先後擔任過2家駐港央企掌門人的傅育寧説,華潤將香港放在整個大灣區範圍內審視發展機遇。大灣區可布局的資源更多,可服務的市場更大,可以通過各方優勢組合實現有效競爭。華潤可以充分把大灣區成本優勢、製造業優勢和更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與香港的科技及部分高端服務業優勢結合好,助力香港調整經濟結構,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香港醫療水準高,醫藥管理水平高,值得內地借鑒。隨着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們對健康水平的需求增大,有必要將海內外高水平醫療服務、醫藥産品和先進的健康管理理念引進嫁接到內地市場。”傅育寧説,“這樣既能滿足內地市場需求,又能使整個健康産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傅育寧表示,華潤將首先從人才培養做起,在大灣區建立醫療教育中心和國際水準的醫療中心、康復中心、養老中心,發展中醫藥産業,推動以健康為背景的消費産品和服務業進入大灣區。

  他還説,華潤將發揮總部在香港的優勢,將在港業務團隊帶到大灣區,為香港年輕人在大灣區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和上升空間。(記者李濱彬、顏昊)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85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