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新局面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8-11-16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澳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既是對港澳未來發展的期許,也是對兩個特別行政區繼續做好各項工作的鞭策。港澳各界和社會人士積極踐行講話精神,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同心協力謀發展,必將開創“一國兩制”事業的新局面。

  對香港、澳門來説,“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40年來,在與國家共同發展的進程中,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

  從改革開放初期為國家引進資金、人才、管理經驗和國際營銷網絡,到後期為內地企業走向世界搭建平台,成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和專業服務中心,香港的角色不斷轉變,始終奮發進取,與國家發展大局緊密相連。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香港地區展示區以“香港進”作為主題,這正是香港40年砥礪奮進的真實寫照。

  一組數據可以為證:香港是內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截至2017年,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額為10082億美元,佔內地引資總額的53.2%;香港作為內地企業最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超過1000家,佔港股總市值逾六成;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全球七成離岸人民幣結算在港進行;香港還是內地重要轉口港,2017年經香港轉口的貨物有58%原産地為內地,54%以內地為目的地。

  “在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仍具有最重要的‘窗口優勢’。”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説,香港仍可作為國家融資及對外交往中心、全球規模最大及最可信賴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助力民企融資,推動民企轉型升級,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提高國家經濟的競爭能力。

  澳門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亦從未缺席,許多澳門商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來到內地投資興業,成為改革開放第一批“弄潮兒”。近年來,澳門利用自身産業優勢,更深融入區域發展。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首個落地項目,位於珠海橫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已經建成30萬平米,註冊企業88家,其中澳門企業24家,利用澳門背靠內地、面向海外的獨特優勢,幫助內地和澳門中醫藥行業“走出去”。

  “在助力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澳門也獲得發展機會,逐漸突破民生困局、制度制約、人才不足等瓶頸,加快建設長效機制,大力推進民生工程,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説。

  進入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成為港澳發展新的重大機遇。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香港、澳門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的定位,以實際行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必能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2016年成立“一帶一路”辦公室並擴大駐內地辦事處的網絡,2017年12月與國家發改委簽署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特區政府還於去年11月與同屬“一帶一路”沿線的10個東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相關投資協定。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面,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及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目前推進大灣區建設有三大重點工作: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香港的優勢産業落戶大灣區;通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

  “未來應建立起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專業服務中心、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智造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中心等品牌,並思考如何加快大灣區創新要素的流動,借助香港平台協助人才更市場化、國際化。”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建議説。

  為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區域協作,澳門特區政府本月12日正式設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負責統籌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短、中、長期總體設計和工作部署,推動展開相關研究,制定有關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何潤生認為,全力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離不開特區政府進一步完善行政機制、凝心聚力,研究和推出更多扶助政策,持續與大灣區內各個城市保持密切溝通協商。

  十九大報告指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為港澳發展明確了定位,擘畫了前景。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更促使香港和澳門奮發有為,充分發掘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在確定自身新增長點的同時,積極配合整體戰略,不僅分享祖國發展的富強榮光,也為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記者 丁梓懿 郭鑫 蘇曉)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9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