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大灣區需要新思維開發新聞寶藏

來源: 大公報          發布時間: 2019-05-20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5月19日在廣州舉行,主要來自內地九市和港澳兩個特區一百一十家媒體的二百七十多位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並發表講話,會上發布了《峰會倡議書》,號召灣區媒體相互學習借鑒、分享機遇與成果,不斷探索創新媒體合作機制,共同為推動灣區發展作出貢獻。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今年二月公布以來,灣區發展步伐加速,各項工作落實展開,而19日舉行的媒體峰會,可説是這一重大規劃中舉足輕重、必不可少的一環。

  事實是,自灣區規劃和發展提上日程以來,大灣區在內地和港澳兩個特區已經迅速成為各方關注焦點,聲名遠播,一般民眾都知道“好犀利”,業界和“雙創”青年更是磨拳擦掌、躍躍欲試。這裏面,媒體廣為報道起到的作用,絕對功不可沒。

  就以香港特區為例,過去一年,要搜尋媒體“熱詞”,“大灣區”三字必然上榜,“見報率”和“出鏡率”之高可説無出其右。這當然一方面是由於中央重視、部署得宜,另方面,本港媒體也充分發揮了靈敏的“新聞鼻子”和鍥而不捨的“追新聞”精神,對灣區新聞和動向給予了大量的篇幅和報道,以至本來不知有大灣區規劃或對內地新聞一向不感興趣的港青也聞風而動,有興趣了解更多細節,甚至坐言起行,踏上了灣區之路。

  從事實中也可清楚看到,大灣區發展的確就是眼前九市兩特區和整個國家以至亞洲地區的頭等重大新聞,用19日峰會某傳媒代表的話來説這是個“富礦”,有大量極具價值的新聞材料、題目等待傳媒工作者們去發掘、探索、報道和作出評論。

  進入灣區這座“寶山”,記者們只要帶着一雙眼和一顆心,就可以寫出前人沒有寫過的文章,作出有新聞和社會價值的報道,就像當年美國硅谷曾經産生過不少優秀感人創業報道和重要科技訊息那樣。

  大灣區發展需要媒體作橋梁,但媒體也需要有適切可行的條件作為“橋梁”才可以開展工作。如果“新聞鼻”嗅到有新聞,但卻不知從何着手、如何進行,或者碰着的是“一問三不知”的陳腔舊調、“官腔”十足,甚至聯繫採訪無門,那麼,記者縱有生花妙筆或如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19日在峰會上説的“如椽巨筆”,怕也是做不出好文章,寫不出好報道來的。

  粵港澳大灣區除了經濟發展,體制創新也是其中一個重要探索,那麼,媒體工作完全可以、也應該成為實施體制創新和觀念創新的一個重要“試點”,包括面向兩個特區傳媒大幅度開放新聞採訪,提供渠道和方便,鼓勵記者到實體中去進行採訪,可以報成績、也可以報不足和缺點,把有血有肉的創新人物和有苦有樂、有喜有悲的創業過程如實報道出來,合成一幅幅奮鬥灣區、成長灣區的動人畫面和樂章。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3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