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堅守法治香港才有未來──重溫鄧小平關於“一國兩制”的重要論述

來源: 大公報          發布時間: 2019-07-05

  這個夏季燥熱難當,一時烈日高溫,一時大雨傾盆,天文台日前挂出一號風球,預示颱風季節已經來臨。香港的政治氣候更加惡劣,過去一個月來已發生多場大游行,七月一日那天更爆發破壞及佔領立法會事件,搞事者意猶未盡,網上號召再去西九鬧事,更多更大的亂象恐怕還在後頭。然而,不管多麼糟糕,但天不會塌下來,“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仍將在崎嶇中行穩致遠。

  總有人搗亂

  今年四月九日,多名“佔中”搞手被判刑,正當善良的人們以為公義終於彰顯、香港亂象將告一段落之際,一股更兇猛的高氣壓已經形成。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爭議成為導火線,反對派在外部勢力聲援下發起多次示威行動,儘管政府審時度勢宣布暫緩修例,聚焦經濟與民生,反對派卻得勢不饒人,提出毫無道理的訴求,甚至要求干預司法,赦免暴亂嫌犯,這就暴露他們無法無天的真面目。七一當天,立法會被暴徒攻入佔領,這是香港法治最悲哀的一天,連一向唯恐香港不亂的外部勢力都不敢公開支持了,但本港反對派政客仍為暴行辯護,將責任全部歸咎港府,這只能説是強盜邏輯。

  然而,世間總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實上,“一國兩制”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早就預見到這一幕,諄諄告誡不要以為香港回歸就大功告成,萬事大吉,香港不會一帆風順,甚至可能發生動亂,“切不要以為沒有破壞力量”。他還説,儘管中國政府會遵守對“一國兩制”的承諾,但“總會有人不打算徹底執行,某些動亂的因素,搗亂的因素,不安定的因素,是會有的。老實説,這樣的因素不會來自北京,卻不能排除存在於香港內部,也不能排除來自某種國際力量。”

  回歸二十二年已經見證,香港一直在挑戰中不斷前行,尤其是在二十三條立法、國民教育、政改等重大事項上,香港內部的反對派與某些國際勢力勾結,並與中國境內境外的各種分裂勢力遙相呼應,不斷以“兩制”挑戰“一國”。説到底,有些人就是不接受香港已經回歸的事實,不認同中央權威,利用各種機會及一切手段“奪權”。非法“佔中”發生後,“港獨”思潮如野草瘋長,企圖將香港分裂出去,從旺角暴亂到近日的連串衝擊行動,都可以看到“港獨”分子的黑影。

  最為陰險的是,那些拿着鵝毛扇的幕後策劃者利用年輕人的激情及不滿情緒,慫恿他們衝鋒在前,充當炮灰,與警方衝突,他們甚至將個別人的自殺悲劇美化為烈士及獻身精神,鼓動更多人輕視生命,萬一發生執法中的死亡事件,那就正中下懷。搞事者是多麼迫切地希望香港重演當年大型死傷混亂的一幕,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有“人血饅頭”可吃,並當作自己的政治資本。在這種情況下,警方的忍讓,特區政府的退讓,中央的顧全大局,就是不得不爾的選擇。

  亂就得干預

  由於香港是國際城市,有各種利益交纏,回歸後的種種亂象,某種程度上是“娘胎裏”帶來的,而高瞻遠矚的鄧小平不僅發出“總有人搗亂”的警告,更一早制定多條錦囊妙計。

  首先,鄧小平強調“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何謂愛國者?標準就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與穩定。為了確保愛國者治港,中央已有制度性安排,包括政改“五步曲”及全國人大的“八三一框架決定”,這就破了反對派藉由所謂“國際標準”奪權的圖謀,他們寧願一拍兩散,導致二〇一七年政改以失敗告終,香港人與普選特首失之交臂。最近反對派再彈啟動政改的老調,但不管怎麼樣,都繞不開“八三一”的規定,藉普選奪權註定徒勞。

  其次,鄧小平當年力排眾議,強調要在香港駐軍,因為駐軍不僅體現中央對香港行使主權,更可以防止動亂。“那些想搞動亂的人,知道有中國軍隊,他就要考慮。即使有了動亂,也能及時解決。”事實亦是如此,反對派可以斗膽佔領中環,圍攻及佔領立法會,將來有可能圍攻其他管治機構,但駐軍的存在,他們就不能不有所顧忌。反對派頭面人物心中清楚,動武“一定會輸”,因為香港有駐軍。

  該干預時就干預,該出手時就出手,中央一早擺明對香港可能發生動亂的態度,大局在握。當然,如何干預、何時干預,都必須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及有關全國性法律行事,而且,中央干預並非一定是出動駐軍。事實上,絕大多數香港人不希望動亂,關鍵時刻必然挺身而出。何況香港警隊有能力維護法治,制止動亂,涉嫌在六月十二日及七月一日搞暴力衝擊的十多名男女已被拘捕,就展現了執法的效率。至於反對派一再別有用心炒作的所謂出動駐軍,只能贈他們一句:殺雞焉用牛刀!

  香港要穩定

  正如我們一再指出,香港的亂象不會在短期內消失,而將長期存在,而這不僅是香港內部問題的凸顯,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大國博弈的一個小戰場。

  當然,香港亂像是不斷惡化,還是亂中有序,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不僅取決於中央的決心及魄力,更取決於香港自己,具體而言,香港人是坐視亂象蔓延,百年基業一旦休,還是把握自己的命運,趁着內地經濟崛起、“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建設之東風,運用香港人的靈活及拚搏精神,再創輝煌?

  香港目前千頭萬緒,百廢待舉,年輕人對現實生活有許多不滿,這是事實。趁着回歸二十二周年之機,是時候分析得失成敗,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治港方略,但最根本的一條,香港必須走出泛政治化、內鬥內耗的泥沼,團結一致向前看。問題需要解決,而不該坐視其積重難返;年輕人的不滿需要宣泄,但不是好勇鬥狠,而是要有渠道讓他們表達意見;特區政府切實傾聽市民的心聲,解決其實際困難;處理香港事務的中央部門也要更加“接地氣”,到群眾中去,關心年輕人福祉,將惠港政策落到實處。總之,要讓市民尤其基層有幸福感、獲得感,讓年輕一輩看到前途與希望。

  只有停止一切暴力行為,回到理性討論的方向上,香港才能有發展。實際上,暫緩修例的同時,也暫緩了那些可能有爭議的項目,目的就是化解紛爭,休養生息。歸根結底,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更是七百四十萬市民的安身立命之所,香港被搞垮了,國家固然有損失,但最受害的則是香港人,“我愛我家”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有些人一方面鼓吹或參與暴行,一方面説“我愛香港”,簡直虛偽之極。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香港正處於多事之秋,風雲變幻,有時更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感,這其實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點小浪花,是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考驗,也是中國崛起的宏大敘事中的一個小插曲。對香港人來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憑着獅子山下的奮鬥精神,一定能克服困難,將“一國兩制”偉大事業建設得更加美好!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