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文化 參與其中——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的夏日精彩

來源: 紫荊網          發布時間: 2019-07-10

2019年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全體成員合影

  “觀看亞洲文明展請上樓至北2、北3展廳……”“您好,歡迎填寫問卷給我們多提寶貴意見。”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張樂兒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觀眾服務部實習,原本不擅與陌生人溝通的她越來越感受到國博觀眾的熱心和友善。6月10日,張樂兒與其他129名港澳大學生參與的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開啟。他們被分配到北京和上海兩地的34所文博機構,進行為期五周的實習。感知文化並參與其中,這個夏天,對他們來説分外精彩!

  “每一份工作都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的高彤,在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實習。實習第一天,部門老師給小學生們講解紡織歷史和古人編織技巧,高彤在一旁擔當小助手。老師讓她給小朋友派發紡織物料,並嘗試指導紡織手工。看着小朋友們由最初的雞手鴨腳到逐漸掌握技巧,最後拿着自己的小小紡織品歡呼雀躍地離開,高彤感到,一座博物館的偉大不僅在於藏品和展示,更擔負着育人的重任。“這次體驗讓我眼界大開,深深感受到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成功。”

  “每一份工作都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這是澳門大學漢語言文學系龔鈺涵對實習工作的最深感受,她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劇場部負責檢票。在她看來,這份簡單工作其實需要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技能,既要看票面上的劇目、地點、時間、座位號,也要看觀眾是否將食品飲料等不准帶入場的東西拿在手上,同時嘴裏還需要説着“請將手機調至靜音”“演出過程中謝絕拍照”“請對號入座”等引導語。

  事實上,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在前期策劃和實際統籌中,都非常注重學生專業與實習崗位的匹配度,同時充分考慮結合他們的國際化背景。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港澳大學生們更好地在實習崗位學以致用、發揮所長,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文博機構與各位同學對接起來更順暢。

  “當我知道可以在中國交響樂團實習時,實在是驚喜萬分,因為我是音樂系的學生,也十分喜愛交響樂,而中國交響樂團更是代表國家首屈一指的樂團,這個實習機會真的是千載難逢!”香港浸會大學吳頌恒激動地説。不過他的實習工作不是表演,而是參與籌劃演出。比如一場外事演出前,吳頌恒要整理編制一份舞台座位表交給國外樂團,其中樂器的排位、聲部人數一定要百分百準確,最後還要經過指揮、團內舞台經理等多重檢查才能完成。他也沒想到,一份表單竟然包含這麼繁複的程序。

  “他的話語中有嚴厲,亦有一份親切感”

  通常,在港澳大學生們實習上崗前,各文博機構都會安排一至兩天的培訓,各部門的負責老師也會在工作中對同學們進行一對一的耐心指導,在生活上也常常噓寒問暖,這讓大家倍感暖心。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係的孫慧芹,被安排在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中文圖書數據組,負責民國書籍的掃碼著錄。“老師們都很友好親切。由於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相關工作,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即使老師正忙着手頭上的工作,也會第一時間停下來解決我的疑難。” 她説,老師們也樂意介紹北京好去處,幫忙規劃行程,鼓勵她多去逛逛北京、了解北京。

  同在國家圖書館實習的嶺南大學歷史系同學張智勇,認為實習經歷使自己對圖書館的工作和架構有了更進一步的接觸和認識。他所在社會教育部攝影組的老師,毫不吝嗇地傳授了他種種有關圖書館工作的知識和經驗,如拍攝圖書、攝製宣傳影片、籌備講座等等。

  當中央交響樂團副團長來看望實習同學時,吳頌恒見他氣場十足,起初甚至有一點點害怕,但聊了一會兒後發現副團長其實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叔叔。“副團長有問我們‘在北京生活習慣了嗎?吃的會不會跟香港區別很大,吃不慣?…’”吳頌恒説,“他的話語中有嚴厲,亦有一份親切感。”

  “老師們會特意安排我們去看演出。在短短的一個星期裏,我們已經看了三場音樂會了。”在北京音樂廳實習的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系陳曦,沒想到上班最開心的是有機會可以免費聽到想聽的音樂會。她説,老師們還會親切地向她講解音樂會的性質,令她對音樂廳的運作和音樂會的不同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實習的日子猶如幻夢般美好”

  除了在工作中收穫的知識和經驗外,對這些青春少年們來説,更難以忘懷的是老北京胡同裏的蟬鳴、單位可口的飯菜和牛街“奇怪”的小吃,是閒暇時不經意間感受到的美,是每天穿越京城車水馬龍感受到的快,是祖國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若烈日當空,她便‘金碧輝煌紫禁城,紅墻宮裏萬重門’。若梅梅小雨,她便是韓愈詩裏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故宮博物院實習的香港大學中文教育係吳美儀也曾以游客身份進過紫禁城,只知道那道厚厚的城門背後凝聚了明清兩代的滄桑巨變。“游客來故宮是看建築、看文物、看歷史。但在這裏工作的人,看的是院子裏的小花貓、熟透了掉在草地的桃子、正午時分映在地上的樹葉剪影……這一切都不是以一個匆忙的游客的心能夠感受到的,而是需要一天一天地重複、把故宮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察覺到的。”

  在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王雯潔看來,故宮出版社實習的日子猶如幻夢般美好,幾乎有些失真。一有閒暇,她就會抓緊機會,在宮裏左右穿梭,逛不同的有趣展覽,看種種珍貴文物。隔着玻璃望着琉璃珠玉,望着桌椅匾額,她覺得那種感覺總是很奇妙。

  在整個實踐活動期間,主辦方還精心安排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在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在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基地觀看中幡表演、傳統古彩戲法,體驗製作老北京捏面人,在梅蘭芳大劇院欣賞打擊樂音樂會等。

  此外,同學們自己也會充分利用工作之外的空余時間游歷北京城:用腳步丈量天安門廣場,搭黃包車串串什剎海胡同,逛一逛光怪陸離的三里屯,或是在書店裏翻一翻內地的暢銷書……

  嶺南大學翻譯系的張凱柔讚嘆,內地的電子化發展比香港做得更好,衣、食、住、行等日常瑣碎事電子系統全都能照顧妥當,和組員外出時能使用電子貨幣包支付所有消費,下班後感到疲憊不堪時還能用手機應用程序點外賣,這些都是她在香港從未感受過的便利。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青年工作部、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教育與青年工作部、香港青年聯會和澳門基金會共同主辦,旨在促進港澳大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加深他們對中華文化和祖國國情的認知了解。

  活動自2005年創辦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4屆,共組織了千 餘名港澳優秀青年學子到北京、上海的知名博物館、劇院劇場、文化企業等開展工作實習和文化交流活動,成為了港澳青年了解祖國、開拓視野、學習實踐的重要平台。

  2015年,時文化部現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開幕式上致辭表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了解祖國的文化歷史、認知國家的發展現狀、感受同宗同源的民族情、體會血液中流動的中華魂,是每個青年人成長的基礎,也是貢獻社會、創造生活的源泉。他希望港澳同學們通過實踐活動,對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與當今社會的蓬勃發展有進一步了解,成為內地與港澳的文化大使;也希望通過行之有效的工作實習,幫助同學們提高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於實處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為香港、澳門的建設者,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貢獻更多力量。

  活動承辦方負責人——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楊青向記者介紹道,十多年來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不僅每年參與的港澳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加入這支隊伍的文博機構數量也逐漸增多、類型愈發豐富,活動對港澳大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今年,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還以實習單位的身份接收了三名港澳大學生。楊青説:“接觸下來覺得港澳學生思維活躍,工作獨立性挺強。他們不僅能夠很快適應各自的實習崗位,還能夠對這些工作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我相信這些經歷對他們將來走上社會有一定的幫助。”

  來自澳門的鄭敏坤是文化實踐團中為數不多在北京上學的成員,今年即將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她深刻感到,促進文化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對正式走進社會、實現個人理想十分重要;新一代青年肩負着發展國家和特區的重責,應當不懈努力,學有所用,為國家和特區發展貢獻力量。

  對每一位參與文化實踐活動的港澳大學生來説,他們所完成的每一項工作既是未知新奇的,又是充滿挑戰的。雖然初來之時會感到些許陌生,過程中會經歷小小挫折,但堅持下來後,他們無不感到珍貴且充實。他們紛紛表示,將把這次實踐的收穫帶到未來的學業和工作中,看到祖國的強盛和內地無限的發展機遇,也會更多考慮在內地擇業、融入國家發展。

學生們體驗老北京非遺技藝(劉路 攝)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8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