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共享,仁愛和平”——呂志和與他最在乎的事業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9-08-22

呂志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6月27日攝)。(新華社 吳曉初 攝)

  新一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獲獎名單日前在港出爐,在當前香港紛亂的時局面前,這個旨在以正能量推動社會進步、促進世界和諧的獎項發布,顯得如此不一般。

  獎項創始人,香港知名商人、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在記者會上説:“我們將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為建立更和諧社會持續努力,我相信只要大家互諒互讓,攜手向前,必定能匯聚成江河大海,連綿不斷地滋養着彼此的善意及文明和諧的世界”。

  呂志和在商界叱吒風雲70多年,從一個街邊攤販,到“礦石大王”“酒店大亨”,乃至位列亞洲富豪榜前列。但對他來説,為社會奉獻大愛,向世界傳遞“和諧共享,仁愛和平”的價值觀,才是最在乎的事業。

  上世紀30年代,5歲的呂志和隨父母從家鄉廣東江門移居香港。出身富裕家庭的他衣食無憂,但這樣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

  “我剛上初中一年級,香港就淪陷了,我也因此失學。”在位於北角的辦公樓,呂志和對記者回憶起當年日本佔領香港期間的境況,“在街上隨時能看見屍體,被殺的、餓死的。”説到這,老人家和藹的面容頓時嚴肅起來。

  戰爭期間,呂志和父親的製衣生意大受打擊。小小年紀的呂志和便自己動手製作沙琪瑪、花生糖、松糕等既便宜又能填肚子的小吃,拿到街邊擺賣,維持生計。只有13歲的他初次創業便賺來人生第一桶金。講到這裏,他讓人搬出當年攢下的豐厚“財産”——一箱二戰時期日軍在香港發行的軍票。

  呂志和緩緩地打開這個深咖啡色的老舊木箱,裏面是一沓沓鈔紙已發黃、發脆的軍票。“當時1元軍票兌換4港元,這些夠買一整條街了。”呂志和説,當時一整幢樓的價格也不過幾千港元。

  二戰結束,軍票作廢,呂志和的財富瞬間蒸發,但他沒有氣餒,而是選擇重新出發。1955年,呂志和創立嘉華集團,從採礦業起步,迄今業務已遍及建材、地産、酒店和娛樂休閒等多個領域,總資産達數百億美元。

  坐落在港島北角渣華道旁的嘉華國際中心,是呂志和每天上班的地方,位於30樓的會客室視野開闊,維多利亞港的景致一覽無遺。彼岸是宏偉的啟德郵輪碼頭,其所在地觀塘區從20世紀50年代發展成為香港著名工商業區,這之中有呂志和的重要貢獻。

  “整個觀塘填海,八成是我開山填出來的。”呂志和的話語間滿是自豪。

呂志和(右二)出席“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新聞發布會(8月19日攝)。(新華社 李鋼 攝)

  呂志和在香港打拼了70多年,對這片土地懷有拳拳之心,而廣東江門是他的出生地,同樣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牽掛。在他會客室的醒目位置,擺放着一個江門碉樓瓷盤。多年來他始終心懷桑梓,盡一切機會為家鄉和社會貢獻大愛。

  “中國要強起來,必須要有人才。”熱心公益的呂志和尤其看重教育事業。多年前,他到訪上海復旦大學,看見學生們排着長隊,“我好奇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學生們排隊借學校電腦。”他很感慨,立刻決定向該校捐出500台電腦。多年來,他在內地和港澳捐助的教育機構數不勝數。

  2015年,他出資20億港元設立旨在促進世界文明發展的“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所設3個獎項分別為“持續發展獎”“人類福祉獎”和“正能量獎”。歷屆獲獎者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氣象組織、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等。

  與社會上其他獎項相比,“呂志和獎”更關注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這世界需要愛和包容,”呂志和説,“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個體與族群,需要互諒互讓,彼此寬恕,建立一個和諧共享的美好世界。”

  對社會的卓越貢獻讓呂志和多次榮獲各種社會榮譽,包括特區政府大紫荊勳章。他經常勉勵年輕一輩:“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不同的困難,但相同的是,只要全力以赴、默默耕耘,總會嘗到雨過天晴的回報”。

  談到近段時間香港的局勢,呂志和格外痛心,“眼看幾代港人辛苦耕耘的創業成果被破壞”。經歷過戰亂的他,知道安定和平對於一個社會有多麼重要,“當前社會紛亂持續,扼殺了香港的安定繁榮”。

  他呼籲,中國的傳統文化重視仁義道德,社會應培養互相尊重和互助互愛精神,當前各界應該放下歧見,互諒互讓。“期盼香港人珍惜得來不易的繁榮穩定。”

  雖然已屆耄耋之年,但呂志和仍未有退下來的意思。他每天清晨5時許起床,先活動活動身體,再吃早餐,然後到辦公室上班。作息規律,生活簡單。呂志和認為,平凡而簡單,也許才是人生快樂的本源。

呂志和向新華社記者展示自己的畫作《和諧共享》(6月27日攝)。(新華社 吳曉初 攝)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25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