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穿越”古蜀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發布時間: 2019-08-26

  8月24日,參加交流活動的香港青年在成都杜甫草堂合影。當日,參加“四海一家•川港同行”交流活動的部分香港青年在成都開展形式多樣的參觀交流活動。(新華社 劉坤 攝)

  歷史總是神秘而長久。掩映在綠樹下的三蘇祠是一座遠古的中式庭院,蘇宅古井,綠苔叢生,黃荊樹盤曲出枝,枯木逢春。

  8月23日~25日,近700名香港各界青年分四路入川,分別在成都、綿陽、德陽、廣安和眉山感受蜀地文化和祖國歷史。“認識一個地方應該用腳去丈量,而不是在網上download(下載)。”香港青年陳裕淦談起這幾日的感受。

  23日一早,三蘇祠裏種植的古樹還沾有露水,就迎來它年輕的客人。許多香港青年記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正是出自蘇軾之手,內地誌願者説,現在是“共話一家親”。

  另一路的青年此時正走進綿竹年畫村。幾個水盆和一排顏料擺在他們面前,一張張已有輪廓的年畫變幻出不同的色彩組合。香港學生吳曉帆畫的是掃地童子,“我用了一些陰影來營造層次感,還用了眼粧幫他弄成哪吒的樣子,讓他有一點喜感……可以學到一些中國畫的文化。”他舉着新創作的畫説。

  綿竹年畫源於北宋,色彩鮮艷明快,線條古拙流暢。在“5•12”大地震中,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的綿竹年畫遭到了沉重打擊,年畫村被毀殆盡,災後人們迅速重建,其中也有香港奉獻的一分力。

  畫畢,人們舉着各自的作品齊聲用粵語表達:四川好靚,年畫好讚,祖國最強。

  類似的呼聲也在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響起。24日,年輕人舉着國旗喊出:“開放四川,國際成都,我們好鐘意你啊!”

  一位名叫陳海燕的團員在此地還有意外之喜,“這個色號香港一直缺貨,能在這裏買到我好開心!”她拿着一支在鐵路港買的口紅興奮地説,“這裏的價格比香港還要便宜。”

  在青神縣竹編藝術博物館,感慨變成驚嘆。王露看到許多用竹子編制的包,驚訝於竹子竟然可以像一張紙那樣薄。同行的陳海峰戴着無線耳機,墨鏡別在胸前,他站在四川的竹海裏説:“香港很少有這麼大面積的竹林,這裏給了我一個很難忘的回憶。”

  廣安縣的回憶,與他們熟悉的一個人物有關。鄧小平1904年誕生在這裏的一座普通農家三合院的北廂房,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期的15個春秋。看到他生前穿過的衣服、用過的物品,19歲的香港青年李泳熹感受到的是親切:“覺得我跟鄧小平的距離好像更拉近了一點。”

  香港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許榮茂來到鄧小平銅像前,靜默、鞠躬、獻花。他説,“‘一國兩制’這個偉大構思是他老人家親自創立的,我們飲水思源。”

  在鄧小平的故居,香港青年觀看了紀錄片《小平,您好》,並種下了樹木,期待它長出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8月25日是香港青年羅艷鴻的18歲生日。此前,當地誌願者偶然聽到這個消息,簡單商量之後,便決定與她的兩位好友“密謀”,策劃一場他鄉生日派對。

  25日凌晨剛到,志願者們帶着造型為熊貓的生日蛋糕,端着熱氣騰騰的長壽面敲開了羅艷鴻的房門,她在驚喜和感動中完成了終身難忘的成人禮。

  “愛意寬大是無限,請準我説聲真的愛你。”歸途的大巴車上響起歌聲,先是幾個人,而後迅速匯成川港青年的大合唱,唱完《真的愛你》,大家又唱《朋友》《成都》,“年輕人聚在一起,氣氛很活躍的。”志願者喬振經説,有香港青年在徒步時告訴他,很喜歡這樣一起交流一起拍照,大家雖來自天南海北,但聚在一起卻這麼開心。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25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