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香港青年顏耀輝毅然放棄精算師的穩定職位,與夥伴投身科技創業浪潮,成立保險科技公司Bowtie(保泰)。去年底,該公司獲得香港首個虛擬保險牌照,成為香港保險界的科技轉型探路者。
「作為傳統行業的保險業如今已逐漸和科技脫節。我們希望從零開始,利用科技重新建立一家保險公司。」Bowtie創辦人及聯合行政總裁顏耀輝説,所謂虛擬保險,就是把保險公司的投保、索償、批核等程序,都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去重新設計,務求做到快捷、方便以及零佣金。
如今,Bowtie已經被業界視為香港本地的下一批「獨角獸」企業之一。孕育這家企業的數碼港,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數碼創新社群,具有充滿活力的數碼創科生態圈。目前,這裏雲集了超過1400家數碼科技公司,其中大部分是初創公司。
據介紹,數碼港近年來培育的「獨角獸」企業包括:2013年成立的智能貨運服務平台GoGoVan、2013年成立的香港第一家虛擬銀行WeLab、2015年推出的目前香港最大佔有率的電子錢包公司TNG,以及旅遊體驗預訂平台KLOOK(客路)等。
據了解,2019年4月至7月,數碼港的初創企業融資超過20億港元,正呈現爆發增長之勢。
如今,香港街頭隨處可見印着GoGoVan標識的小型客貨車。而在6年前,5名「80後」香港青年創辦這家公司時,青年科技創業者在香港仍是極少數,數碼港的創業計劃也沒有太多申請者。
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見證了最近幾年香港科創氛圍的巨大變化。他説,3年前,如果有年輕人説要創業,家長很可能會覺得沒信心,認為不如好好去當律師、醫生或會計師。但現在不一樣了,家長會鼓勵年輕人去闖蕩,還會關心融資等創業細節。
香港科學園是香港另一個科創重鎮,近年來這裏已經培育了商湯科技、貨拉拉等知名科技企業。2018年全年,科學園的科創企業融資總額近200億港元。
據科學園管理方介紹,目前有700多家科技公司在此從事研發,1.3萬名入駐員工中有約7000人在做研發。要入駐科學園的條件之一,就是企業有一半以上的人員從事研發工作。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告訴記者,香港聚集了5所世界百強大學,強項在科研,而缺乏的是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産品及商品,可以説弱項在研發。「科學園的工作就是為研發創造條件,為初創企業找到它們的應用場景,和資本或大企業對接。」
香港科創生態圈中的另一位重要成員,是香港生産力促進局。和培育科創企業相比,該機構重在孕育新技術,倡導工業4.0和企業4.0,希望協助香港企業運用新技術提升能力。
記者在這裏看到,香港第一條展示工業4.0概念的全自動生産線,向香港企業演示如何邁入工業4.0;通過和華為合作,這裏成為香港第一棟5G信號覆蓋的大樓,為香港企業提供新技術的測試場所,協助開發新産品……
技術展廳中,體積小成本低的手提式電動車充電系統、能夠監測和分析交通狀況的智能街燈系統、人工智能診症系統、樂齡護理監察系統……勾勒出觸手可及的未來科技新生活。
「50多年來,我們堅持研發新技術,幫助香港中小企業解決特定行業存在的痛點。」香港生産力促進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告訴記者,目前600多名員工中近半數從事研發工作,平均年齡只有38歲。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工程師和科學家加入,這個團隊的平均年齡正在下降。
為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本屆特區政府已投放約1000億港元,落實多項推動創科發展的措施。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初創企業共有2625家,同比上升18%;聘用員工9548人,同比上升51%。
「整個香港的發展如今正面臨又一次重要轉型,就是要邁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林家禮説,對於香港青年而言,這是一個黃金機會。
林家禮説,粵港澳大灣區有超過7000萬人口的大市場、深圳的高端製造業、港深兩個股市,區內的通融合作必將創造光明的發展前景。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香港-深圳科技集群已經位列全球第二,今年有望再創新高。
為鼓勵大灣區青年加強交流合作,數碼港將推行了8年的「數碼港粵港青年創業計劃」,升級為「數碼港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計劃集合粵港澳有志創業的青年,通過舉辦創業營等方式促進交流,協助三地青年組隊設計創新的科技商業方案。
林家禮説,在數碼港,最成功的科創團隊都是混合團隊,由香港本地精英、內地人才,再加上海外專家組成。數碼港的「獨角獸」企業,多數由這樣的團隊帶領。
緊鄰深圳河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如今正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成為繼前海之後深港科創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其中,位於香港境內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黃克強説,「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建成香港科學園的2.0版,希望在2023年前能建成第一棟樓。將來,這裏緊鄰深圳和內地,是科創企業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的最好地方,也將是香港科創發展最好機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