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國家富強是幸福之源復興之基

來源: 紫荊          發布時間: 2019-09-27

  七十年篳路藍縷,七十年砥礪前行。七十個年頭,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浪花一朵,在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上也是短暫一瞬,卻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命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中國,讓中國人民的幸福有了堅實的依託,讓中華民族的復興展現清晰的前景。

  

  壯麗七十年,奮進新中國。當今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名列世界前茅。經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載人航天、深海探測、C919大飛機、“天眼”望遠鏡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奮人心,青藏鐵路、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等國家工程捷報頻傳,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一個繁榮昌盛、日新月異的泱泱大國不斷向世界呈現出中國奇蹟。

  國家富強是人民幸福的源泉。這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改善的七十年。“芝麻開花節節高”。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2018年,我國人均GDP從119元增加到64,644元,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27.7%和30.1%。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歡聲笑語的好日子多了。我們告別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種票證,消費結構迅速從生存型向發展型進而向享受型轉變,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2018年的77歲,教育水平從1949年文盲率超過80%到2019年大學毛入學率超過50%,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國家富強是民族復興的根基。這是中華民族再次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七十年。古老的中華民族在世界上創造過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曾譜寫出漢唐盛世、永樂盛世、康乾盛世等華彩樂章。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滑到歷史的低谷,陷入長達一百多年的漫漫長夜。新中國誕生及七十年飛躍發展,從根本上扭轉了中華民族不斷衰落的歷史頹勢。中國在國際上的分量越來越重,影響力越來越大。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179個。中國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還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無論是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彰顯了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色、大國風格、大國氣度,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現在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二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國家富強來之不易,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不懈奮鬥,於舊中國的山河破碎中救亡圖存,於新中國成立後的一窮二白中艱苦創業,於改革開放的春潮涌動中奮發有為,於新時代的慷慨高歌中砥礪前行。中國從積貧積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偉大的奮鬥精神。

  近代以來,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國人民為尋求民族獨立不懈奮鬥。從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中國人民從一次次失敗中不斷站起來繼續探索奮鬥。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改變了中國革命不斷失敗的命運,在黨的領導下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偉大鬥爭,戰勝日本軍國主義,推翻頭上三座大山,重整破碎山河,終於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一窮二白,中國人民為建設新生活不懈奮鬥。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探索,涌現出無數感天動地的奮鬥者:為堵井噴,“鐵人”王進喜縱身躍進泥漿;狂風肆虐,“公僕”焦裕祿帶頭頂着風沙去查風口;不畏輻射,“兩彈元勳”鄧稼先親手抱出核啞彈;為找新藥,青蒿素發現者屠呦呦把試驗針打到自己身上……正是依靠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中國人民迅速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家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自力更生。

  改革開放後,大江南北春潮涌動,中國人民為國富民強不懈奮鬥。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小崗破冰,深圳試水,海南弄潮,浦東逐浪,雄安揚波……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陸,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不懈奮鬥,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大地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偉大變革。

  進入新時代,舉國上下一派生機,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從“蛟龍”入海、“悟空”騰空、首艘國産航母下水等振奮人心的消息,到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等耀眼全球的成就,中國人民以卓越的智慧、傑出的才能展現出新時代奮鬥者的新風貌。

  不久前獲頒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氫彈之父”於敏、戰鬥英雄李延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天眼”項目總工程師南仁東、“一國兩制”傑出貢獻者董建華等42名功勳模範人物,就是中華民族奮鬥者的傑出代表。為國家富強而不懈努力的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奮鬥精神的接力者、傳承人,正在廣袤的國土上續寫着中國人民偉大奮鬥的歷史新篇章。

  三

  新中國波瀾壯闊的七十年,也是香港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七十年。香港和內地人相親地相連,兩地同胞血濃於水,兩地發展息息相關。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香港兩次成功的經濟轉型依託的都是內地的市場、移民等要素。“三趟快車”風雨無阻,為香港運來“數量足、質量優、價格平”的生鮮食品。東深供水是香港唯一外來供水渠道,佔香港總用水需求的75%。改革開放後,香港依託內地廣闊發展腹地,確立了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地位。回歸以來,偉大祖國更成為香港發展最堅強的後盾。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香港面臨極大衝擊。危急時刻,中央政府宣布不惜一切代價支持香港,為香港戰勝風險挑戰提供了實實在在幫助。CEPA、自由行、人民幣國際化試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技北水過河等一系列惠港挺港措施,更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提供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祖國人民同樣也不會忘記,長期以來,香港同胞懷着赤誠的愛國愛鄉之心,無私地支持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全面封鎖,是香港為祖國打開通道,輸送了大量急需物資。改革開放之初,香港同胞率先到內地投資建廠,創造了諸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寄託了香港同胞的拳拳愛國愛鄉情。每當內地遭受自然災害,香港同胞都會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以多種形式向災區同胞表達關愛和慰問。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香港向災區的捐款超過百億港元。香港市民黃福榮在青海玉樹地震災難中捨身救人,英雄事跡令14億同胞為之動容。

  放眼未來,國家正在向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加緊衝刺,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闊步前行。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全國人民團結拼搏,當然也離不開廣大香港同胞的共同奮鬥。我們必須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堅守“一國”原則,高舉愛國愛港旗幟,切實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注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解決好香港深層次矛盾,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發揮自己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最近一段時期,香港出現回歸以來最為嚴峻的政治風波,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極大的風險與挑戰。有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作堅強後盾,只要廣大香港同胞同心協力,堅定不移地撐特首、撐警隊、撐法治,旗幟鮮明地與暴力行為堅決鬥爭,香港一定能夠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東方之珠必將再次煥發奪目光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我們相信,有包括廣大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不懈奮鬥,經歷七十年發展的新中國,必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在新時代創造出彪炳史冊的新輝煌!

  (原文發表於2019年10月號《紫荊》雜誌)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29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