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創業青年與粵港澳大灣區共融成長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9-11-19

  8年前,香港青年章小健憑着對內地互聯網産業前景的信心,毅然來到廣州尋找創業機會。從互聯網外包服務起步,他創辦的公司如今已經成為香港共享充電寶市場的頭部企業。回顧創業歷程,他由衷感嘆,粵港澳大灣區友善的創業環境為港澳“草根”創業者帶來了豐富機遇。

  11月17日,在一場主題為“我為大灣區代言”的粵港澳青年就業創業分享沙龍上,章小健與來自廣東、香港和澳門的創業者及近200位青年代表共聚廣州,交流各自的大灣區創業心得。

  “大灣區不僅人才濟濟、富有活力,而且有很多面向創業者的融資平台,支持政策也十分高效。”章小健説,“以我正在推進的創業項目為例,我們的軟體、硬體團隊在廣州,資本集中於香港,供應鏈位於深圳,主要目標市場放眼東南亞等海外地區。”

  澳門創業者傅騰龍説,他曾經輾轉內地多地創業,最終決定扎根粵港澳大灣區。他認為,這裏的政策更了解港澳情況,更契合港澳創業青年的需求。“隨着大灣區各地相關政策越來越明朗,我們更加願意留下來專心事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大灣區為青年人提供創業、就業、實習和志願工作等機會,推動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國家、參與國家建設。目前,廣東已出台多項政策鼓勵支持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城市創新創業。

  2014年,傅騰龍決心從澳門的一間IT企業辭職,來到內地進行電商創業。最初的創業歷程並不輕鬆,也走過彎路,傅騰龍在創業的第一年裏甚至經歷過發不出團隊工資的窘境。回想當年,他認為“那才是真正創業的開始”。

  經過反思再出發,傅騰龍在2個月內找到方法成功翻身,在主流電商網站取得了戶外服裝品類銷售第一名的驕人成績,他的團隊也由此躍升為電商平台的關鍵商家。

  現在,傅騰龍將更多精力放在“幫助別人創業”上,他和團隊在廣州從事創業教育工作,從2017年至今已在線上線下培訓超過110萬人次。“現在大灣區的基礎建設越來越好,港澳青年可以嘗試踏出創業的第一步。”

  對於出身程序員的香港創業者鄧文俊而言,這一年他過得忙碌而充實。去年9月起,決心創業的鄧文俊深入大灣區考察各地的科創環境,最終選擇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落地。“我們正在開發一個面向大灣區城市的綜合性資訊平台,幫助商家對接本地的商業資源。”鄧文俊説,“我們團隊有12個人,大家都在加緊工作,爭取在本月底推出第一個試驗版本。”

  廣東國科細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煌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目前,他正致力於牽頭建設幹細胞與生物醫藥穗港平行孵化園區。他説:“從大環境來看,香港科研水平先進但缺乏産業化落地平台,與內地城市具備互相合作、互利互惠的空間。”

  “創業前期,我看重廣州在大灣區當中的定位和資源;未來的發展則離不開大灣區的互聯互通、資源互補。” 陳東煌表示,他希望為兩地青年創業提供更大的幫助,“利用大灣區不同城市的産業資源,把概念産品變成落地的、可量産的産品,為大灣區創新創業出一份力”。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36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