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深圳家中的香港商人段永青,一邊喝茶一邊調試手機,以他為原告起訴的一起借款合同糾紛案的調解會議即將在網上舉行。
鈴聲響起,他打開手機上的微信視頻群聊,屏幕上出現兩個視頻畫面。一方是來自江蘇省揚州市的台籍被告人陳先生,另一方則是身處香港的特邀調解員徐晶。
這是廣東省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開展跨境糾紛在線調解的一次嘗試。5年多前成立的前海法院,地處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集中管轄深圳市基層法院審理的一審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致力於為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積累經驗。
近年來,前海法院專門成立多元化糾紛解決中心,組建國際化、專業化的調解力量,為跨境糾紛中的當事人指定港澳台地區調解員參與調解,打消港澳台地區當事人因法律、文化背景差異帶來的顧慮。
「港澳台地區調解員的身份主要有三種:律師、具有專業資質的調解員,以及在內地從事國際金融、貿易等領域的知名人士。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申請或法院邀請兩種方式,經過一定的身份審核成為法院的特邀調解員。」前海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中心的法官劉哲介紹説。
來自前海法院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前海法院在冊的港澳台地區調解員和外籍調解員共有74名,已成功調解案件659件。案件主要為借款合同糾紛、股權糾紛、新類型金融糾紛、國際買賣合同糾紛和運輸類合同糾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前海法院廣泛運用在線調解,為港澳台地區的當事人和調解員省去了出行不便、費時費錢的麻煩。
已年過半百的徐晶,是香港和解中心認可調解員,在香港律師行從事香港及內地法律事務研究近18年。早在2015年,她便作為跨境調解專家,多次在廣交會上協助處理投訴與調解對接的國際商貿案件。
近兩年來,徐晶在前海法院處理訴調對接案件超過360宗,並獲得前海法院授予的「金牌調解員」、深圳市訴調對接先進個人等榮譽。
「每次調解成功,他們很開心地感謝我,這是我作為調解員最大的收穫。」坐在電腦前接受記者採訪的徐晶,長髮高高盤起,笑容親和,語氣卻鏗鏘有力。
在調解段永青訴陳先生的借款合同糾紛中,兩名當事人險些爭吵起來。徐晶當機立斷,將調解由「面對面」轉為「背靠背」,分別去做兩名當事人的工作。
「在線調解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心情調整策略,當他們心情不好時最好分別溝通,等情緒緩和下來,再想辦法讓雙方達成和解。」徐晶説。
「我知道你們各有各的苦衷」「有什麼怨氣可以衝我發出來」……調解過程中,徐晶總是耐心勸説,在關鍵時刻三言兩語把言語纏鬥的兩人分開。
「要不是看調解員的面子,我一定會告到底。」一番情緒安撫過後,第一次參加在線調解的段永青,怒氣漸漸平息。
「很多人像我一樣,氣不過就到法院去告,但其實告得越多越耗費司法資源,如果通過調解能幫我要回欠款,是最節省人力物力的。」段永青説。
如今,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家廣東自貿區法院已實現調解資源共享。共享名冊中的港澳台地區調解員可根據糾紛各方當事人的選擇或由法院指定,進行訴前委派調解和訴中委託調解。
劉哲説,國際商事糾紛地域跨度大,解決起來時間長、成本高。為此,法院不斷創新跨境調解機制,充分尊重當事人選擇調解地點的權利,盡可能地為域外當事人提供方便經濟的調解方式。這也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改革,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2019年8月,包括中國在內的4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新加坡調解公約》,這意味着在訴訟、仲裁之外,調解將成為未來化解國際商事糾紛越來越重要的途徑。
一些港澳地區調解員建議,通過廣東自貿區法院現有的平台,積極探索港澳台地區調解員與內地調解員聯合調解的方式,吸取各家所長,形成一套與國際接軌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作為調解員,我有一種使命感,想讓更多人知道,調解是能夠真正為當事人解決爭端的方法。」徐晶説。
除了參加前海法院組織的培訓,徐晶也會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充電,研究各類案例和法律條文。「一路踏着晨光、披着晚霞,對我來説是一種享受,不覺得辛苦。」徐晶説,「調解是一份平凡卻有社會價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