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攬才 香港厚植創科土壤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 2020-10-26

  “香港近年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本屆特區政府已投放超過1000億港元在創科領域。”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日前在受訪時,充分肯定創新科技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推動大灣區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過程中,香港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並為自身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如何厚植香港的創科土壤?業界普遍認為,首要一條是培育和吸引人才,這也是香港現今和未來創科發展的重點。

 

  積極創造條件

  “培育、吸納及保留人才,是香港創業界蓬勃發展的關鍵要素。”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深知培育人才的重要性,今年他們成立“香港科技園創科學院”,為香港培育創科“後浪”。黃克強介紹,創客學院首個重點項目“明日創科領袖培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自7月份公開招募學員後,共收到超過600份來自香港及海外的申請,最後選出8名頂尖學員,享有26個精選業內實習培訓和全職工作。

  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生物化學博士楊朗庭在入圍計劃前,曾嘗試尋找與藥物開發臨床研究有關的工作,發現並不容易。恰好創科學院主要栽培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生物醫療科技、數據及智慧城市、金融科技4大領域年輕人才,他入圍後順利獲得優質實習及工作機會,未來期待發揮所學知識,實踐理想。“希望通過這項計劃,年輕人能看見創科行業的良好前景及機遇,從而吸引他們投身創科業,也助力香港提升在國際創科界的競爭力。”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商務總監徐建表示。

  香港特區政府也採取了相關舉措,包括推出“研究人才庫”計劃,資助創科機構聘用香港本地高校畢業的人才等,以鼓勵年輕人投身創科行業。“年輕人是香港未來創科發展最重要的原動力,因此一定要讓他們有機會順利進入職場,獲得足夠經驗,在創科領域發光發亮。”薛永恒説。

  吸引各方人才

  除了培育本地科研人才,香港也重視吸引內地和海外人才。“香港擁有良好的基礎研究土壤,又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可以在吸引內地和海外人才來大灣區服務方面作貢獻,這將是香港未來幾年創科方面發展重點。”薛永恒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享有“一國”之利,而“兩制”則讓香港維持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有利於吸引內地和海外人才。

  早在2006年,香港已推出“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成功吸引不少各行各業的專家。而2018年更在原有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目前已吸引超過百位來自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金融科技、材料科學、生物醫療科技等方面的人才。

  香港特區政府還創建了3個“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憑藉香港多所大學的科研能力、與海內外的良好合作關係,吸引世界各地的知名學府和科研機構落戶香港,與香港高校合作從事醫療以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效果理想。

  “香港面積很小,無論是人口或自然資源,先天條件不算好。受到這麼多限制,香港仍能維持高度競爭力,人才是最重要的關鍵。”香港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偉光認為,在育才攬才方面,主要靠香港公營部門、企業和公會三方攜手合作。

  對接灣區市場

  在特區政府大力支持下,過去幾年,香港創科發展勢頭良好,創科公司數量和相關行業就業人數都顯著增加。據了解,2014至2018年間,香港創科企業數量增長2至3倍,創科就業人數增長4至5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國家政策支持,為香港帶來了更多機遇。

  然而,市場規模較小,地價和租金昂貴,人力市場也不夠全面,這是香港在創科方面的弱項。薛永恒認為,香港需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發展,例如深圳、東莞等在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方面有豐富經驗和能力,香港研發的産品可對接這些城市的産能和市場。尤其現在世界經濟熱點正逐漸由西轉向東,香港可以借機重新部署,放眼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和東盟等市場。

  “大灣區內地城市經濟發展強勁,尤其創科和先進製造業充滿活力,這些都將為香港下一輪發展提供市場。”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説。

  至於來自疫情的衝擊,薛永恒認為,當中有“危”也有“機”。“我們用了很多香港本地研發的科技來抗疫,例如可追蹤居家檢疫是否有效落實的電子手環,以及可反覆使用的口罩和傢具抗疫涂層等。”他説,這些産品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在實際生活中為市民提供幫助,也使得香港研發的産品有機會進入香港本地市場,乃至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區市場。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85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