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深圳河——三位香港跨境貨車司機的口岸故事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0-11-02

  卸下近30年的辛勤和忙碌,63歲的香港司機莊榮不用再跑下一趟貨車了。

  上世紀70年代末期,隨着內地開始改革開放,不少港商將殷切的目光投向深圳河的另一端。1978年,文錦渡口岸正式開放通車,貨運汽車可以直接進出香港和內地兩地運營,粵港通關邁出了歷史性一步。

  跨過深圳河,是無數同莊榮一樣的香港貨車司機的工作常態。幾十年間,他們駕駛貨車,滿載一趟趟貨物,往返於內地和香港,見證了港深越來越密切的聯繫,也見證了內地越來越“靚”的發展。

  文錦渡口岸開啟貨運生涯

  上世紀80年代,受惠於改革開放政策,香港轉口貿易發展如火如荼。葵涌貨櫃碼頭上,碼頭工人熱火朝天搬卸貨櫃,日均處理超過一萬個標準貨櫃。雪花般的訂單從內地傳來,催生越來越多香港人投身跨境貨運行業。莊榮就是其中一員。

  “當時我給一家染料廠送貨,一個月扣除人工等雜七雜八的費用,也就剛夠生活了。但跑運輸一個月可以掙一萬多(港元),比只在香港跑的司機高,而且我還可以去內地看看,了解自己的祖國。”莊榮説。

  莊榮是柬埔寨第三代華僑,不滿15歲時便和家人來到香港。一場大火後,染料廠倒閉了,沒生意可做的莊榮便和朋友合資買車牌,在繳納了十幾萬港元的牌照費後,於1987年正式成為了一名跨境貨車司機。

  貨車裏是什麼?衣食住行,樣樣皆有。莊榮們從香港的貨櫃碼頭將進口的糖果、罐頭和衣物裝車,經陸路口岸運至廣東省各地,再把汕頭的瓷器、江門的藤制傢具運至香港碼頭,銷往新加坡和歐美。

  文錦渡口岸是莊榮跨境貨運職業生涯的起點。跑一趟汕頭前,莊榮笑稱自己就像應對饑荒一樣在超市“掃蕩”,準備好三天三夜的食物和水,從葵涌碼頭提取貨櫃後,立刻趕赴文錦渡口岸,等待人工報關。

  “文錦渡口岸很小,都擠滿了車,而且人工報關效率不高,特別擁擠,我們經常一等就是十幾個小時。”莊榮回憶説。

  跑貨運非常辛苦,但酬勞也高,靠着奔波打拼,莊榮在香港置業,日子一天天地富足起來。

  “上世紀90年代,香港貨運業發展特別紅火,我一個月可以拿到兩萬多(港元)。在內地運貨時,當地居民都説我們是‘萬元戶’。”莊榮笑着説。

  鋼絲繩封條和貨車“三件套”

  隨着深港兩地經貿來往日益密切,往來兩地的貨運需求大幅增加,尤以公路貨運增長幅度最大,僅靠文錦渡一個口岸已不足支撐。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港深兩地在文錦渡口岸以東和以西分別設立了沙頭角口岸和落馬洲-皇崗口岸。

  跑跨境貨運逾20年,香港司機鄧志偉至今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次通關時,貨車過關步驟繁瑣,出入境檢查十分嚴格。以香港至東莞的貨車為例,貨車在香港的落馬洲口岸清關,開車抵達深圳的皇崗口岸後,需要把貨車車廂門把手及貨櫃櫃門鎖上鋼絲繩封條,到了目的地東莞才能拆封清關。

  駛出口岸、抵達深圳後,鄧志偉眼前的景象也與香港的高樓大廈截然不同:目之所及大多是空地和荒地,路邊幾乎沒有路燈。

  “上世紀的深圳跟現在完全兩樣,路邊都是樹,還有魚塘,路面也不平整。”莊榮補充説,當時香港貨車在內地行駛須遵循指定的路線安排,從深圳前往廣東省各市,沿途沒有飯店、旅館或服務站,為爭分奪秒運貨,司機普遍通宵趕車。

  疲勞駕駛下,司機們很容易出交通事故,因此貨車上大多備有“三件套”:一條大鐵鏈、一個水桶和一個後備胎。

  “當時路不好走嘛,下雨時地上還有泥,貨車陷在路旁無法動彈時,過路的司機可以幫忙用一條鐵鏈把困住的貨車拉出來。水桶是我們用來接水洗臉、刷牙的,備用車胎則可以替換被扎破的輪胎。”莊榮解釋説。

  2000年後,香港和深圳分階段擴充了港深之間的口岸設施,逐步推進電子報關係統,簡化清關手續、加快清關速度,進出深圳越來越便捷了。2007年,深圳灣口岸開通。駛過深圳灣大橋,鄧志偉首次體驗“一地兩檢”便捷通關模式,還看到深圳灣附近矗立起越來越多的高樓。

  內地發展越來越好,鄧志偉的跨境貨運業務也越做越大,並於2015年成立了一家跨境物流公司。“現在的深圳灣口岸高樓幢幢,文錦渡口岸附近也是燈火通明。”鄧志偉感慨地説。

  口岸更多選擇 通關更加便捷

  2020年8月26日,港深間第五個陸路貨運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啟用,為實現兩地跨境貨運“東進東出、西進西出”通關新格局打下重要基礎。“新口岸客、貨運分開,人車直達。”鄧志偉説。

  “口岸增加了,設施更加齊全,過關方便很多。”跑了十多年跨境貨運的司機黃偉昌説。

  跟當年幾乎所有貨車都在文錦渡口岸排起長龍不同,黃偉昌有了更多的選擇:前往珠海可以走港珠澳大橋,往粵西可以走港深間的陸路口岸;如果工作太晚,則可以走24小時通關的落馬洲-皇崗口岸。

  “正常情況下,1小時就可以通關。跟人工清關不同,我們現在實行電子報關,清關時打電話、網上填報都可以。”黃偉昌説。

  不僅通關更便捷,黃偉昌注意到內地的新變化不勝枚舉:一條條高速公路穿行在城市間,沿途有了數不勝數的飯店、酒店和汽車服務站;貨車經過收費站時,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可自動扣除貨車經行費用;微信等電子支付流行起來。

  近年來,國際上轉口港競爭激烈,與跨境貨運的黃金期相比,如今香港的貨運訂單減少,而工作強度大,跨境貨車司機這一職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

  今年36歲的黃偉昌告訴記者,現在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從事跨境貨運了,“不過我們這行朋友多,彼此會分享訂單,哪有貨,我們就能去哪”。

  包括莊榮在內的不少初代跨境貨車司機已經退休,新一代的香港司機們正駕駛着貨車,行駛在條條高速公路上。車窗外,內地的面貌正日新月異。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86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