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新使命 服務大灣區 廣州南沙打造港澳青年“雙創”首選地

來源: 南方日報          發布時間: 2020-11-19

創業、就業、生活、投資……和港澳“同聲同氣”的南沙正成為吸引港澳青年的“磁極”。

  “今年8月,我們在‘創匯谷’成立了第二家分公司,因為這裏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廣州薪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嘉瑞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對南沙的認可。

  陳嘉瑞口中的“創匯谷”是全國首批“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目前已構建起港澳青創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為港澳青創企業(團隊)提供創新創業、産業鏈上下游對接等多元化服務,累計引進156家青創團隊(企業)入駐,其中港澳青創團隊(企業)佔146家。

  創業、就業、生活、投資……和港澳“同聲同氣”的南沙正成為吸引港澳青年的“磁極”。留在南沙、服務大灣區,在這裏,港澳青年找到了施展拳腳、發光發熱的舞台,他們的“逐夢”也不斷為大灣區建設注入港澳青年的力量。

  港澳青年大灣區“追夢”

  “我們要用國際化的視野和戰略眼光看待人生規劃,將國家戰略和自身發展糅合在一起。廣州南沙距離近、人才多,所以我來了。”80後澳門創業青年、易享集團董事局秘書楊誠説。

  “在選擇大學的時候就想到內地搏一搏,於是來了暨南大學。”孫弘睿靠着一股“搏”的拼勁,不斷踩中行業“風口”。到內地求學,做酒類貿易,選擇電商行業,到現在成為粵港澳(南沙城)國際青創社區總經理,南沙對資源和人才的虹吸效應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從創業者變成服務者,孫弘睿正幫助更多的港澳初創項目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為了讓更多的初創項目脫穎而出,我們發起了‘薪火計劃’。”孫弘睿介紹,依託賽飛商學院的導師培訓體系和專創空間平台運營,南沙城不僅為創業者們提供辦公的物理空間,還提供加速器平台。

  以楊誠、孫弘睿等為代表,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奮力應變,灣區“追夢”。究其原因,離不開“推”“拉”二字。

  成熟穩定卻缺乏發展空間的産業結構、競爭的壓力將一些年輕人逐漸“推”出舒適圈。另一方面,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迅速、機會眾多,不僅將港澳青年“吸”過來,更讓他們“留”下來,甚至將家人和朋友“帶”過來。

  除了借助更多協會、組織、團體的力量,讓更多的港澳年輕人來到南沙交流參觀,南沙還推出實習計劃、就業見習計劃、創業支持政策,為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港澳青年搭梯搭台,讓他們乘勢而為,踏浪前行。

  截至目前,超過1600名港澳青年在南沙完成實習,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奉獻青春力量。

  共青團廣州市南沙區委員會書記宋曉冬表示,今年團區委、區青聯首次推出以就業為導向的港澳應屆畢業生“職場菁英”就業見習計劃,提供超100個薪資水平高、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港澳青年專屬就業崗位,吸引近百名港澳應屆生報名參加。

  在創業扶持政策上,南沙出台“港澳青創30條”,為港澳青年提供就業創業全生命周期的獎勵與補貼內容,不斷整合資源、“放大”服務,進一步降低港澳青年到內地發展的風險和成本,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在南沙發展。

  聚合效應進一步釋放。截至目前,南沙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共簽約入駐創業項目團隊(企業)近300個,其中港澳青創項目團隊(企業)215個。

  打造港澳青年雙創“生態圈”

  10月22—24日,南沙第三年參加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現場開展南沙及葡語系國家商品展銷中心推介會,展現“南沙魅力”,吸引更多澳門創新創業青年“到南沙來”。

  引才還需留才。南沙正着力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生態圈”,依託創享灣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2.0版本,積極引入“啟迪之星”等國內外知名孵化器,着力推動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提質升級,探索在商業樓宇、國企物業中打造新基地,形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矩陣,建設“灣區啟夢港”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平台,打造集經營辦公、生活居住、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國際青年人才特色社區。

  南沙“創匯谷”又迎來了新的孵化器,裝飾一新的啟迪之星正在等待更多港澳青創項目團隊(企業)入駐。

  “我們有專門提供企業註冊、稅務等服務的中介機構,創業項目可以‘拎包入駐’。”啟迪之星(廣州)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尹光宗介紹,企業聚焦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人才培養。目前已孵化1萬家企業,其中直接上市41家,間接上市40家,股權收益超200億元。在全球80多個城市有160個實體基地,是國內最大的實體孵化器。

  港澳初創項目團隊(企業)往往會面臨着融資難、融資貴,到哪找投資?南沙引入並掛牌港澳青年創業引導基金,策劃開展“港澳青創賦能Talk”輔導計劃、南沙新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為港澳初創項目團隊(企業)搭建起投融資對接的平台。

  “南沙可以興建一些香港青年社區,發展當地具有港澳特色的服務業,既可以吸引香港青年到當地長期發展和就業,亦可進一步引導南沙實現更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發展。”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周文港建議。

  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發揮港澳所長,服務灣區所需。港澳在資本市場、高端服務業、法律金融等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南沙作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將攜手港澳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如何發揮港澳所長、服務灣區發展是一直思考的問題。

  “作為法定機構,我們擔負着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重任,正推動粵港深度合作園、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産業園等港澳重大平台項目在南沙落地,我們需要金融貿易、建築設計、土木工程等港澳青年人才參與其中。在目前已招聘4名港澳青年的基礎上,我們還將開發更多港澳青年專屬崗位,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人才參與灣區、南沙建設。”南沙新區産業園開發建設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留在南沙的港澳青年也在為兩地交流融合貢獻自己的智慧。

  “作為一名90後教育科技創業者,我很喜歡南沙的創業氛圍,希望能在這裏為更多港澳學子到內地升學提供幫助。”廣州英才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曾祥盛正在謀求用科技手段提升教育水平。

  作為曾到內地求學的港澳學子,曾祥盛和創業團隊成員非常了解港澳學生來內地升學的痛點。“兩地聯考市場信息極不對稱,所以我們打造線上培訓課堂,專門為港澳學生提供聯考諮詢和服務,只需要上網點擊就能學習相應課程。”目前英才盛世正在和南沙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聯手打造語音教材項目,為更多境外學生提供網絡學習素材。

  一個意大利客人在亞馬遜下訂單,要一個蘋果手機殼。他將需求發給香港或新加坡的設計師,圖紙交給內地工廠生産製作,在南沙進行分銷和信息數據採集,最後發到意大利客戶手中——哲思儒(廣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曉峰在南沙建了一個迷你的“世界工廠”。

  為什麼選擇南沙?“南沙既靠近東莞、佛山等製造業基地,又臨近香港澳門,可以嗅到最新市場變化。”葉曉峰表示,“南沙有港口、貿易環境成熟,很適合電商發展。”

  “港澳青年應該在發展科創和高端製造業、推進生物科技與醫藥研發、拓展自資高等教育産業、促進互聯網+産業發展等方面參與大灣區建設。這些領域既能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又適合港澳大學生個人發展,有利於他們快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周文港表示。

  吸引港澳青年灣區“乘風破浪” 對接需要更順暢

  廣深港高鐵停靠在慶盛站,港澳青年人才從這裏往返兩地。

  港澳青年人才的流動離不開便捷交通。當前,南沙正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但調研團隊在過程中發現,目前慶盛站直達香港西九龍站的快速列車每天僅一班,無法滿足香港青年出行所需。

  交通對接需要更便利。在歷屆的廣州市、南沙區兩會上也有代表委員曾多次建議,增加慶盛站直達香港西九龍站快速列車的車次數量,進一步加強南沙與香港之間軌道交通便利性。

  機制對接要更順暢。南沙慶盛樞紐區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土地已平整完畢,這裏將是首批入職南沙産業園管理局4名港澳籍青年揮灑汗水的舞台。

  審批、稅務、報銷……香港青年洪逸曦一開始接觸這些業務的時候曾“一頭霧水”,“因為香港沒有發票,稅務制度和內地也不一樣,所以很多事情需要從頭再學。”

  港澳青年懷抱一腔熱忱到大灣區“乘風破浪”,免不了要跟各個政府部門和各項制度打交道。機制對接的不順暢,可能令港澳青年“多走彎路”,甚至會在各種程序中消磨熱情。

  南沙正高質量推動“三區一中心”建設,擁有廣闊的産業發展空間,體制機制創新改革持續推進,國家、省、市政策相疊加,與港澳合作的優勢突出。近年來,南沙在推進與港澳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機制要素的“軟聯通”、人員往來“心相通”等方面有了很多實踐,取得了積極成效。南沙還計劃以粵港深度合作園等平台為載體,打造內地與港澳規則相互銜接示範基地,這將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投身建設大灣區的熱潮中。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89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