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國際金融樞紐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大有可為

來源: 中新社          發布時間: 2020-11-23

  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迎來了快速發展,2019年該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在廣州舉行的國際金融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合作上大有可為。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發布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前司長梁錦松指出,香港是全球的金融中心,無論在資本金還是券商融資方面,都可為中國企業做貢獻。內地公司到香港交易所上市比較容易得到國際投資者的參與。香港還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在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看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不斷加深,服務業已經具備更快發展的條件。

  如何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服務業?李東榮指出,要將三地的法律、經濟、財會、技術各方面資源優勢糅合起來,金融業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近年來,廣州金融業發展勢頭不減。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716億元,同比增長8.9%,佔GDP比重9.8%。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邱億通指出,廣州期貨交易所已經獲得國務院的批准試立,將於近期正式掛牌運作。此外,廣州還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力爭早日能夠獲批落戶南沙。

  值得一提的是,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是中國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不僅進一步完善了中國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也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邱億通指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合作發展的關鍵在於融和通,核心是創新突破。“當前我們依然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加、跨境規則對接難度大和標準體系不統一等困難,下一步將繼續攜手香港、澳門、深圳等大灣區城市,推動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

  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餘利明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的短板在於央企資源支撐不足。從支撐金融業發展引擎來看,京津冀區域主體是央企和地方國企,長三角地區是外企和央企主導,粵港澳大灣區的主體是民企。

  餘利明指出,要結合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立央企與地方企業合作的良好機制,助力區域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89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