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子大灣區“追夢”:這裏機會多、空間大

來源: 中新網          發布時間: 2021-02-26

  “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機會多,發展空間大,可成為香港年輕人充分展示才華的大舞台。”來自香港的徐正傑博士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説。

  近年來,伴隨着內地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選擇到內地求學。據教育部資料,2020年通過各種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超過萬人,目前,共有2.32萬名港澳學生在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其中香港學生有1.6萬名,數字持續上升。

  去年剛從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博士畢業的徐正傑,以及正在暨南大學念大三的林心瑩,正是這批香港“北上”求學的其中一員。

  當記者在位於廣州珠江新城的中山眼科中心新院區見到徐正傑時,他剛做完一台手術,利用下午短暫的空閒時間,和記者聊起了他在內地求學經歷。

  十餘年前,徐正傑從香港來到廣州,進入暨南大學全英文教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習。本科畢業後,他又回到香港大學攻讀碩士。其後,原本計劃畢業後留在香港當醫生的他,選擇再次北上,進入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攻讀博士學位。如今,他已順利畢業並成為中山眼科中心的一名醫生。

  回想起這些年的求學經歷,徐正傑感嘆內地發展速度之快,“剛來廣州時,珠江新城CBD很多高樓還沒建成,到處都是塵土飛揚的建築工地。短短十年,如今珠江新城的繁華堪比香港中環。”

  內地教育環境的不斷改善,也讓徐正傑感觸頗深。暨南大學是一所國際化辦學特色鮮明的大學,他就讀的班上,同學分別來自國外、內地及港澳台,“大家生活背景不同,但都很願意交流。”徐正傑説,當地同學還邀請他到家裏吃飯,同學的家人也都非常友好。

  內地的教育方法、模式也在不斷演進。他舉例説,在念博士期間,他跟導師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導師非常注重實踐,無論是課程方面還是臨床學習方面,導師都是手把手地教,“我的博導梁小玲教授是中山眼科中心的防盲辦主任,對於內地以及國內外落後地區的眼疾問題不遺餘力,有空閒時,她會帶着我們到周邊地區考察和參加義診活動,並向我們講解當地民生及衞生問題。”徐正傑表示,相信未來除了臨床工作,他也可以從公眾衞生角度為眼科公共衞生作出更多貢獻。

  “中山眼科中心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眼科專科醫院,經常都有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來演講和分享經驗,為青年醫生提供很好的成長環境,在這裏學習和工作是很多醫生的夢想。”徐正傑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再次回到廣州深造,不僅因為中山眼科中心的行業地位,更因為他深信內地醫療行業發展正經歷質的飛躍,人們對醫療服務和疾病防治的需求越來越大,該行業未來前景無可限量。

  如今,徐正傑每天除了門診之外,還有很多任務,包括審閱影像資料、做手術等,“雖然忙碌,但並不覺得辛苦,這裏無論是醫療人員還是病人都很充足,資源豐富,我要趁自己還年輕,盡量多學點東西,盡快提升自己。”

  相比徐正傑已學成“出師”步入職場,年僅22歲的林心瑩目前還在暨南大學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讀。不過,談起內地這幾年的求學經歷,林同學同樣有話要説。

  “當初選擇來暨南大學唸書,首先是看重它是內地的重點大學和華僑最高學府,每年招收的港澳台學生非常多,學習氛圍應該會很好,同時也是想體驗一下那種離開自己家在外地住校學習的生活。”林心瑩説。

  入校以後,她一開始還蠻緊張的,每天都會和家人通電話。畢竟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擔心能否適應學校的生活,如何跟室友相處,如何去認識新朋友。不過,這種焦慮很快就減少了。“印象最深的是新生訓練營,有很多講座,師兄師姐們會跟我們分享大學生活體驗,600多名新生一起玩游戲,做任務,大家很快就融入到了一起。”她説。

  學校對外招生十分關心。所有外招生入學第一年都要讀四海書院,這是暨大專門針對外招生本科通識教育階段而開闢的“書院制”教學途徑,學校專門為外招生配備了導師,大一結束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重新選擇專業去向。

  “四海書院,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五湖四海一家人的感覺。”林心瑩説。四海書院完全根據海外學生需求量身定制,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完成大學一年級在陌生文化和環境的過渡。

  談到在內地與香港學習的不同感受,林心瑩説感受最深的是這邊的數學和計算機課程比較難,好在每到期末,學校會組織同學們一起復習,大家志願報名,然後有成績比較好的師兄師姐免費為大家答疑解惑,這樣學習效率會提高很多。另外,任課老師也對學生很關心,會留下聯繫方式,組建課程群組,與學生互動交流。

  大學三年,林心瑩學習優異,熱衷參與兩地開展的學習項目。她特別提到去年參加了港澳青年之家與香港百仁基金承辦的暑期實習計劃,“這是我第一次在內地實習,非常感謝這個實習計劃。”林心瑩説,在眾創空間擔任運營助理的一個月時間裏,她接觸到很多來穗創業的港澳青年,並學會了如何幫助這些創業者註冊公司,尋找、佈置辦公場地。在眾創空間實習期間,她還獨自策劃了一場大學生創業沙龍活動,邀請了許多暨大學生一起參加,收穫頗豐。

  此後,林心瑩還利用課餘時間在廣州一家由香港青年創辦的新零售初創企業實習,負責該公司自媒體平台和直播帶貨的工作。“第一次參與直播十分緊張,獨自面對鏡頭不知道説什麼,害怕自己表現得不好,我的朋友們還都來到直播間和我互動,緩解我的緊張感。”林心瑩笑着回憶説,“比較艱難的時期是開播前一周吧,但是凡事都需要堅持的,這也算是一個十分好的經歷了。其實不管做任何事情,當第一次面對的時候,都是有些擔心的,這些擔心會隨着一次又一次的經歷而減少,做任何事都貴在堅持!”這段實習經歷也讓她對內地互聯網銷售平台的運營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這兩個階段的實習,我了解到港澳青年在內地的發展空間非常大、機遇也更多,加上政府部門對港澳台青年創業提供的優惠政策和福利特別多,這些都堅定了我畢業後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的信心。”林心瑩認為,國家對大灣區的投入特別多、發展得特別好,讓她對大灣區的未來非常期待,“覺得大灣區將會是我們新一代粵港澳青年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橋梁。”

  她表示,大學畢業後,會首先考慮與自己本科專業相關的崗位就業,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另外,如今內地新媒體這一塊發展非常迅速,加上本人也有這方面的實習經歷,她表示非常願意嘗試這方面的機會。

  2月18日適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兩周年,談及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林心瑩鼓勵年輕人多給自己一個機會,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徐正傑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縮短了交流距離,讓區內的主要城市可以互補長短。粵港澳大灣區機會多,發展空間大,他鼓勵香港的年輕人在此開拓新天地。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4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