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兩大制度性難題一直困擾着香港社會:一個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遲遲未立,導致香港特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處於「不設防」的狀態;另一個是香港政制發展問題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導致香港社會爭拗不斷、撕裂加劇。
香港社會各界認為,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和新的選舉制度在香港落地執行,這兩大制度性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關乎香港政治穩定和政權安全的隱患和風險將得以消除,香港有望從長期的政治爭拗和對立對抗中解脫出來,齊心協力抓民生,聚精會神謀發展。
「愛國者治港」,市民大聲講「愛國」
「我要支持國家,國家加油!」 不久前,香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在將軍澳坑口區擺街站支持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一位香港小朋友在攤位前與義工交談的視頻走紅網絡。據社團義工介紹,許多香港市民路過簽名街站,主動上前要求簽名,大聲表達對國家的支持和對亂港分子的厭惡,有的市民還要了空白的簽名紙拿回家給周圍人簽名。「有市民説,他們一直很想發聲表達自己的意願,要像義工一樣,為國家出一份力,讓我們在場的人聽了非常感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説。
近一段時期以來,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的聲音在香港不斷壯大,共識不斷深化。由多個愛國愛港團體和代表人士共同發起的香港各界「撐全國人大決定 完善選舉制度」連線,連續11天開展主題簽名活動,收到香港本地有效簽名逾238萬個。
香港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主席高松傑過去曾多次在社區擺街站組織簽名活動,他説,「以前在『黑暴』『攬炒』的壓力下,不少愛國愛港青年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愛國主張。這次有很多青年主動走過來參與,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高松傑表示,完善選舉制度可以令一些香港年輕人變得清醒,不再迷失於政治漩渦之中,「社會環境恢復穩定,對社會以及個人發展才更為有利」。
彌補制度漏洞,提高管治效能
「之所以要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一個重要原因是現行選舉制度不但沒有讓香港的『民主進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導致香港無休止的政治鬥爭、行政立法關係緊張、政府管治失效,挑戰中央權力和基本法權威的事件層出不窮。」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劉兆佳認為,若再按這個方向發展,香港政治亂局只會越來越亂,最終所謂民主發展也會走向自我毀滅,「所以中央現在這樣做,實際上是把香港整個民主發展過程,拉入正確的起點和軌道上。」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介紹,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總體思路是:以對選舉委員會重新構建和增加賦權為核心,對選舉制度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選舉委員會的規模由1200人增加到1500人;原來是四大界別,現在增設了第五大界別;將38個界別分組增加到40個,並對部分界別分組優化調整;不僅選舉産生行政長官,也選舉産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並直接參與提名所有立法會議員候選人……輿論普遍認為,新的選舉制度既有利於維護香港社會整體利益,也有利於理順行政立法關係。
「新的選舉制度有助於突破某個界別、某個地區、某個團體的利益局限性。」香港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容海恩表示,功能團體選舉産生的議員主要是代表行業、界別的利益,分區直選産生的議員主要是代表地區的利益,而選舉委員會選舉産生的立法會議員能夠代表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補充現行制度下功能組別和分區直選代表性的不足。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日前在一個論壇上提到,他擔任行政長官期間,多次提出要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但兩度遭立法會「拉布」,直到第三次才成功,前後耗費2年時間。他呼籲,香港人要痛定思痛,不能再用過去辦法産生「不負責任」的立法會,不然香港社會要付出更大代價。
「今後選舉委員會都由忠誠的愛國者主導,行政立法關係將更為順暢。」劉兆佳認為,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考慮了香港現行選舉制度存在的種種漏洞,並作出了各種有針對性的調整,「愛國者治港」原則將得到全面貫徹落實,香港政治格局和政治生態有望發生顯著變化。
「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解決了困擾香港幾十年的問題,我覺得是香港發展的里程碑,也是『一國兩制』發展的里程碑。」「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何建宗表示,這次中央一錘定音,可以讓香港社會真正聚焦解決深層次矛盾,把香港人最關心的題目,從選舉政治變成地方管治,包括更關注産業的發展、貧富差距、社會流動不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重要問題。
希望香港能夠把握此次選舉改革契機,使得未來立法會可以更有效率、更精準地針對市場和發展需求做出應對
香港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在區議員的崗位上服務社區居民已有15個年頭,接觸過很多基層市民,知道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安居樂業,有的人希望快點可以輪候上公屋,有的人希望找到穩定的工作。然而這些年,她目睹香港一步步被捲入「泛政治化」的漩渦,本應作為服務基層社區諮詢機構的區議會成了重災區。
「『攬炒派』區議員上台後,將區議會搞得烏煙瘴氣,將其變成了政治表演的舞台,不理民生工作。」劉佩玉表示,「攬炒派」把區議會高度政治化,對新冠病毒檢測這樣的民生議題也「為反而反」。更有甚者,部分「攬炒派」區議員還利用自己的辦事處作為票站,進行非法「初選」,甚至不允許建制派在區議會表達意見。
修訂後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地區組織代表」界別分組中沒有出現區議會議員,附件二也取消了立法會中區議會(一)、區議會(二)的席位。新制度下,選舉委員會將新增地區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等地區組織代表。
「既然是運用政府公帑,就應該真正地為基層社區謀福利、做實事,真正為特區政府提供有價值、有建設性的諮詢意見,真正成為特區政府和普通市民之間的溝通橋梁。」青研香港召集人、將軍澳(北)分區委員會副主席陳志豪認為,要促使區議會回歸基本法對它的定位,就必須取消其在選委會和立法會中的席位,削弱它的政治功能。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日前指出,以前科創項目想得到立法會的撥款通常阻礙重重,有些立法會議員對於科創發展根本不了解。正是由於過往經濟議題被過度政治化,導致香港很多發展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希望香港能夠把握此次選舉改革契機,使得未來立法會可以更有效率、更精準地針對市場和發展需求做出應對。
「今後的立法會需要的不再是『會選舉』或『會做秀』的人,而是務實參政的人。」香港工聯會副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過去選舉導向的立法會無法從全局考慮政策,只會增加社會撕裂,希望改制後能吸引很懂做事的專業人才加入立法會。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在一些香港普通市民看來可能是比較抽象,但是當他們看到社會穩定了,上班、出門的時候都不用再擔心自己的安全,親人、朋友和同事間不再有嚴重的撕裂,特區政府可以集中精力解決社會問題,他們就會意識到這個決定的重要作用。」劉佩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