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自香港 想做灣區青年

來源: 南方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6-18

  過去一年,岑明峰以“地道港味食品”為賣點的“挺哥餐飲”已經做到了第5家店;朱雋文以賽艇訓練為方向的初創公司有了自己的訓練場地;丁政凱在《共和之地》之後又相繼創作出《百年之路》《疫行者》等作品;郭瑋強獲得了首屆“深圳青年五四獎章”,萬遷則成為深圳首批港籍公務員……

  他們專業不同、活躍領域各異,有着各自精彩的生活軌跡,且大多互不相識,卻有一個共同身份:香港青年。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越來越多的港澳籍青年開始出現在前海、河套、南山、龍崗、光明等深圳各區域,工作領域也從最初以金融、科技創業為主,逐漸拓展至文體、餐飲産業,企業和政府就業者日漸增多。

  “來深圳發展後,用心融入內地城市,才能感受到這裏的發展脈搏,加深了對國家歷史和文化的了解。”“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深港融合是大勢所趨,是新的發展格局,我想十年後、二十年後,我一定會慶幸自己現在作出的選擇。”在深圳發展後,不少香港青年發出這樣的心聲。

  隨着“七一”將至,香港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4年周年。深圳也正處於“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在這一大背景下,深圳團市委擬全面實施“青年發展型城市、深港青年創業創新之城、志願者之城”的“三城戰略”。

  為進一步扶持香港青年在深圳發展,針對目前創業政策面大點多分散、缺乏集中統一的發布渠道、香港青年了解掌握難等問題,深圳近期將推出“深港青年一站通”APP,以網站、APP、小程序等形式直觀展現港澳青年就業崗位、創業政策、創業基地准入條件,以及其他支持港澳青年來深發展的各項政策,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務和支持。

  “內地發展機遇越來越多”

  1985年出生的岑明峰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第一次到內地生活是19歲到廣州的暨南大學讀財務管理專業。“2008年大學畢業後回到香港,正好遇到金融海嘯,香港找工作變得不易,而內地發展機遇越來越多。”最後岑明峰在香港的招聘會上獲得了一個在海口做酒店管理的工作機會。

  2016年,岑明峰選擇在深圳開啟了餐飲創業之路,與人合夥創立“挺哥餐飲”,為大企業提供團餐,販賣“地道港味食品”,客戶覆蓋沃爾瑪、順豐、華為等大型企業,目前已開了5家店。

  同一年,説一口濃重港味普通話的香港中文大學碩士郭瑋強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辦前海隨身寶(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將香港高校的研究成果帶到深圳,利用深圳的科技配套,再配合大灣區不同城市的産業鏈,把概念變成實體産品落地。”4年過去,郭瑋強的團隊已從只有2人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請了20多個專利,建立了2個自主品牌,與1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保持合作。

  兩年後,朱雋文和丁政凱也先後來到深圳發展。

  朱雋文在香港長大,1997年曾冒雨參與香港回歸交接儀式。擁有法國、日本、香港等多地教育經歷的他,此前每兩三年就會來內地各大城市游歷。

  2017年,喜歡賽艇的朱雋文成立香港中文大學MBA賽艇隊,並多次率隊參加內地賽艇比賽,這讓他驚嘆於內地的發展速度,賽後的交流更讓他逐漸認定內地發展機會滿滿,並開始思考如何讓業餘愛好成為終生事業。

  2018年,朱雋文在香港成功獲得第一筆創業扶持資金,他成立樂毅文化體育發展(深圳)有限公司,開始用物聯網和互聯網融合賦能體育培訓服務,探索體育科技。目前,公司已入駐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還在光明新區有了自己的訓練場地。

  丁政凱則是從2019年開始,將生活與工作的重心從香港轉移到深圳。那時,他已在香港完成流行音樂製作及表演課程,並與同班同學李耀生、劉諾霖成立了Hody-Listen樂隊。

  2019年9月29日,這支香港青年樂隊創作並演繹的國慶獻禮歌曲《共和之地》在蛇口游輪母港響起,唱響了愛國愛港青年的主旋律。

  2020年在機緣巧合下,萬遷看到廣東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面向港籍青年招錄後,即報名參加。這名26歲的港籍男孩出生於湖北武漢,16歲隨家人到香港生活並加入港籍,先後於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大學讀本科和研究生。

  “當時看到招錄信息,就覺得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招的崗位與自己專業比較符合。”被錄用後,近半年來,萬遷已先後參與了多宗價格監管要案的處理和價格執法、公平競爭執法等,還被抽調到深圳市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現場監管組、預約信息組。

  “這座城市開放又包容”

  從香港來到內地創業、就業,香港青年們都經歷了一個適應期。

  早在求學時,岑明峰已明顯感覺到內地與香港的不同,包括學術文化、政治文化、教育體系、生活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甚至對於日常要講普通話都不習慣,“對很多東西都感到新奇”。

  剛來深圳,由於不熟悉內地交通規則,岑明峰曾在過馬路時面對一個紅綠燈等了10多分鐘都不知道如何過去。因為不管紅燈還是綠燈都有車經過,後來才知道紅燈是允許車輛右轉的。

  “還有在餐飲經營中,內地要求廚房面積佔比不能低於30%,而這樣的規定放在空間相對小的香港,很多餐廳都無法達到,否則會因租金成本過高而經營不下去。”岑明峰説。

  但他依舊喜歡深圳:“這是一座開放、包容、年輕的城市,全國各地的人都聚集在這裏,同事都很有朝氣。”

  而更多香港青年則對在內地發展獲得的扶持充滿感激。

  “我們來的時候兩手空空,而改變這一切的,既有深圳非常完善的産業和科技配套,也有前海對港澳青年創業的支持。在這裏,我們享受到辦公室優惠、企業和個稅優惠、核心成員的保障房等支持。讓我們用兩年時間就完成兩輪融資,項目估值逾1億元人民幣。”郭瑋強説。

  郭瑋強認為,深圳對願意來深參與建設的港澳同胞持開放態度,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享受“市民待遇”,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這些利好政策,給了香港青年全力在內地發展的信心”。

  朱雋文對此也深有同感。在河套的福田創新創業社區,他的初創團隊獲得了既低廉又高效的辦公環境,社區的創業輔導團隊還會介紹目前最新的扶持政策,並協助其整理申請材料。

  “我們的公司享受了社保補貼和人才補貼等政策。目前正準備資料申請創業免擔保信用貸款,這可以在不犧牲股權份額的前提下獲得融資,對初創公司來説是非常有幫助的。”朱雋文説。

  “真的很感謝深圳政府對香港青年創業的政策補貼,這也體現出內地的包容性。”岑明峰説。

  丁政凱也發現了深圳的包容與開放。“以音樂為例,大家接受的流行音樂範圍很廣,抖音廣場舞、民謠民樂山歌等多元化音樂類型都能共存。我們會玩一些重金屬音樂,這哪怕在香港也屬於小眾音樂,但在南山音樂節卻接受度很高。”

  2020年11月,丁政凱開了家奶茶店,店內設有小型舞台,每周五邀請本地音樂人、附近大專院校的院團來表演,已做過十幾場表演。“深圳更多人願意整合資源,幫助你實現目標。”丁政凱説。

  “我願推動深港融合”

  隨着對內地的了解程度加深,香港青年們對“一國兩制”等國家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祖國的認同感更深。

  香港青年、港灣創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升是2015年入駐前海的首批香港創業者之一。創業成功後,又投入大量時間為更多香港青年來深創業牽線搭橋,目前不僅為前海、南山、光明等區域的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引進了超過300個香港團隊,還當選深圳市青聯委員、獲得2021年深圳青年五四獎章。

  “我的創業之路從深圳前海開始,對我而言這裏是明鏡,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向北看,我看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國家對香港的特殊照顧;向南看,我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有更深刻的理解。”陳升説。

  “‘一國兩制’是基石,否則香港1997年以後的發展就無從説起,特別是香港基本法,也讓香港擁有更高度的自治和立法權。深港融合是大勢所趨,是新的發展格局,我想我十年後、二十年後一定會慶幸自己今天作出的選擇。”朱雋文説。

  在萬遷看來,通過“一國兩制”,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得以促進,尤其是深圳也學習到了香港的一些先進經驗,香港也更加了解內地。而“廣東公務員面向港籍青年招錄”就是增強香港青年對祖國認同感的很好方式。

  “深圳在這方面走在前列,希望以後不僅僅是廣東,內地更多城市都能讓香港青年參與到公務員行列乃至各行各業中。通過吸引香港人才到內地工作,加強香港青年了解內地。在親身參與內地社會建設過程中,增強對內地社會文化的認同感。”萬遷説。

  “我非常喜歡深圳,尤其喜歡它的創新精神,在工作中也了解到深圳相關改革政策,覺得深圳特別敢於提出對社會民生有益的改革措施。”對於未來,萬遷計劃加強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希望踏踏實實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幹下去”。

  “深港唇齒相依,香港青年應該看到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如今,丁政凱又相繼創作了《百年之路》《歸心》《疫行者》等作品,並選擇貼近香港流行曲的旋律和粵語來演繹,希望身邊的朋友對國家有更多認知。

  “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案例,讓更多香港人能夠看到大灣區現在的黃金發展機會。”郭瑋強相信,將來會有更多優秀的香港青年來到內地,尋找更好的發展空間。

  “守護共同的家”

  在獲得更好發展空間和扶持的同時,香港青年也有了長久定居的想法。

  岑明峰在創業中結識了自己一生的伴侶,“我的太太來自韶關,後來在深圳落戶”。他希望未來繼續深耕企業團餐、熟食供應,打通供應鏈前後端,將港式風味帶到深圳乃至內地更大的市場。

  朱雋文也越來越不願離開。“這裏空間相對大些,自然環境也非常豐富,山、水、海資源眾多。最重要的是,近年來港人在內地生活越來越便捷,比如港人子女可以入讀公立學校,可以參加社保,可以用居民證乘坐飛機與高鐵等。”疫情發生後,朱雋文已舉家搬到深圳,並選擇讓孩子在深圳讀書。

  “我的心願則是在深圳河上舉辦一場深港青年水上運動嘉年華,借運動之名加強兩地青年的交流。”朱雋文説。

  更多香港青年也參與到更廣泛的社會活動中。

  香港龍崗青年總會主席郭曉星也是較早來深圳創業的香港青年,如今他除了經營公司業務之外,還加入青年社團,致力於推動兩地青年文化交流,並擔當深圳首個“港澳青年團體志願服務隊”隊長。

  “香港青年生於中西方文化薈萃的國際大都市,既背靠祖國,又面向全世界,只有增強了解中華文化,才能使自己更有自信。只有關切國家發展,對國家有情感,才能做大事。”郭曉星説,為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香港龍崗青年總會每月都會定期組織香港青年了解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包括舉辦中華典籍讀書會、毛筆字書及書畫活動等。

  過去一年多,很多港青因疫情原因未能赴港與親人團聚,郭曉星亦是其中一員。雖與家人分隔,但在他看來,長居深圳,用心融入內地城市,才能感受到內地發展的脈搏,加深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

  此次5月21日深圳疫情發生後,當深圳團市委第一時間發出《抗疫在行動、青春顯擔當——致全市廣大青年和共青團員的倡議書》後,在深發展的香港青年也紛紛主動請纓,加入到支援疫情防控一線隊伍中。

  “深圳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發展平台,深圳市民熱情而友好,深圳和香港都是我們共同的家。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我們也希望盡綿薄之力,共同捍衛這座城市,保衛家人和朋友。”香港青年們説。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0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