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時代精神照耀香江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1-07-12

  7月9日下午,點燃港人航天夢想與愛國豪情的兩大展覽——“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展覽、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在香港會展中心降下了帷幕。

  兩大展覽人氣爆棚,成為香港近期的盛事。

市民在香港會展中心參觀展覽(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感謝你們給香港社會注入正能量”

  “‘宇宙天團’訪港點亮港青‘航天夢想’”“稀世月壤亮相 航天神器任睇(看)”……在“七一”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香港迎來回歸24周年紀念日之際,頂尖航天專家訪港、月壤入港,在香港掀起一波又一波航天熱潮。

  月壤展廳成為香港市民“打卡”的聖地,預約爆滿,參觀人數連創新高。展廳外總是大排長龍,大紅展板前總有滿面笑容的市民留影。熱情高漲的人群中,有帶着子女的年輕夫婦,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愛好天文學的青年學生,也有一批批身穿各色校服的中小學生。

  “見到月壤真容真是太開心了”“我想嘗嘗月壤什麼味道”,月壤展區外,小朋友競相表達自己的觀後感。

  “我們國家的航天科研成就很了不起,希望自己長大後也能從事科研工作。”隨父母而來的王同學表達着自己的志向。月壤激發壯志,國家航天成就也在香港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愛航天、愛科學的種子。

  “中國現在發展得很好。”帶孩子參觀的李女士為國家感到驕傲,希望子女這一代能夠用開放的態度看中國、看世界,相信這樣的展覽能讓孩子們擁有新的視野。

  展覽突出展示了香港為國家深空探測作出的貢獻。參與“月球採樣”和“火星相機”項目的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員譚偉明極為自豪,“期望更多香港年輕人加入科研領域,參與宏大的國家項目,共同探索宇宙奧秘。”

  航天團、航天展,帶來的不僅是航天夢,更是科技強國的力量,是奮發有為的豪情。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總醫官林建群深深感受到,航天團隊的到來讓香港社會氛圍産生了積極變化。這幾年,香港經歷了“黑暴”、疫情,“困難讓大家有一點看不清未來。而航天團隊迎難而上、愛國奉獻的精神振奮人心,為香港社會注入了正能量”。

  林建群為訪港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做醫療保障,4天的相處,他被戚老無私奉獻的科學家精神和赤子般的愛國之心所打動。他特意留言向戚院士致謝:“尊敬的戚院士,多謝您為香港帶來航天精神,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市民在香港會展中心參觀展覽(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讓我們創造新生代的豪情、新生代的詩篇”

  “回家,回家,回家!”大幅黑白照片上,是一張張洋溢着激情的笑臉。那是1950年,100多名留美學生克服重重阻力返回祖國,鄧稼先、趙忠堯等“兩彈一星”功臣就在其中。

  “大家知道,這些留學生是怎麼回到祖國的嗎?”講解員面對的,是一張張好奇的小臉,這是保良局圓玄小學的學生前來集體參觀。

  “這張照片是美國海關在搜查回國留學生的行李,這是我國政府為錢學森被扣留發出抗議……”隨着講解員的講述,不時有孩子發出“哇”的驚呼。

  航天展是孩子們接受科學啟迪的課堂,更是經受愛國主義洗禮的殿堂。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數學大師華羅庚的這句話,讓參觀者動容,讓參觀者沉思。

  退休中學校長林女士説:“我對錢學森的事跡一直有所了解,這些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令我非常感動!”林女士認為,香港社會應好好整合展覽中的資料,好好教導學生認識執政黨和國家歷史,培養學生的愛國心,學習以國家利益為先。

  從事金融業的劉先生説,國家科技發展的巨大進步,離不開科學家身上的寶貴精神,其最深沉的底色是愛國。“這樣的愛國奉獻精神,在香港回歸24周年之際,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出,讓以前並不深入了解國家科技發展歷程的香港市民有機會系統梳理、回顧,對培養家國情懷很有好處。”

  愛國精神感染觀眾,更首先感染着香港本地的講解員們。

  “最讓我感動的是鄧稼先,為了國家他選擇做一個隱姓埋名的人。臨終前他還握着太太的手説,如果有來生,他還要選擇這樣做。”禮儀顧問陳沁炫負責組織、培訓本地導賞員(講解員),培訓時她特意強調,最需要突出的是“要講出精神,講那些科學家為什麼辛苦回國,講我們國家為什麼要做那麼艱苦的事”。

  “中國加油”“我愛祖國,祝願祖國越來越強大”,翻看展覽留言,伴隨祝願的是一幅幅孩子們手繪的火箭、國旗、紅心,稚嫩的圖畫表達出孩子們發自心底的祝福。

  創設“呂志和獎”的香港知名實業家呂志和已92歲高齡,他坐著輪椅來參觀,並留言“祝福祖國科研進步”。

  有祖國偉大成就的滋養,愛國種子的成長更加茁壯。

  培僑書院小學部的李語嫣在報章撰文,講述體會,抒發感想:“風華正茂的少年們,讓我們一起放飛航天夢想吧!讓我們的未來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讓我們的夢想在宇宙中漫游吧!在不同的星球間盡情地探索,創造出新生代的航天中國夢、新生代的傳奇、新生代的詩篇吧!”

市民在香港會展中心參觀展覽(7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重溫歷史,有一種感召的力量”

  與航天展相鄰的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現場,洋溢着喜慶、歡樂的氣氛。

  巨型顯示屏上,是天安門廣場慶祝大會恢宏的場景;顯示屏下,是喜氣洋洋留影的各界民眾。

  團體、機構、聯誼會、同鄉會,各種橫幅拉起來,國旗、區旗揮舞起來,川流不息的人群,熱情洋溢的笑臉,抒發着中國共産黨百年成就帶給香港人的驕傲與自豪。

  人們在播放開國大典片段的巨型顯示屏前駐足,在展現香港“一國兩制”歷程的圖片前談論。不時有人在圖片中找到熟悉的面容,開心地留影。

  “展覽展示的是走向民族復興這樣一個偉大的過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説,“展覽讓我們重溫歷史 ,有一種感召的力量,激發我們年輕一輩和香港市民參與到國家的偉大復興中去。”

  百年歷史長卷,濃縮在一幅幅圖片和説明詞中。歷史的艱辛,今日的輝煌,讓愛國這一主題分外醒目。

  數十位身着綠色制服的香港青少年軍導賞員成為別樣的風景。這些小講解員大的不過十五六歲,小的只有九歲。

  15歲的培僑中學葉同學講解1921年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問他怎麼看待這一百年,他環顧四週,抬手指向了大廳中央成排的飛機和軍艦模型,“100年前我們很弱,現在我們有了遼寧艦、山東艦,有了殲-20。”

  “我想當中國的外交官,到國際舞台去為中國説話。”

  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歷程,新中國的70餘年歷程,關鍵節點,香港從未缺位。每一個歷史關頭,都有香港人站出來為國家出力。

  正如留言中出現最多的兩句話“中國富強,香港繁榮”,兩大展覽的成功印證着一個大趨勢:進入香港國安法實施、香港選舉制度完善後的新時期,香港正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國家一起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已成為香港社會的共識。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3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