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香港青年的惠州創業故事

來源: 南方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7-29

來自香港的李嘉林在惠州創業養蚯蚓。(南方日報 梁維春 攝)

  來自廣州增城奶牛場的牛糞,經過100多公里的運輸,來到位於惠州惠陽的蚯蚓養殖場。牛糞經過發酵,成為蚯蚓繁殖的“溫床”,而蚯蚓的生長又加速了牛糞中養分的分解和轉化,使它成為高效綠色的有機肥。

  這個蚯蚓養殖場,是85後香港青年李嘉林在老家惠陽的創業成果。

  李嘉林原本是香港第一批持證水上直立板教練,從2013年開始,他走上了有機農業創業之路,回到老家惠陽,每天與蚯蚓、牛糞為伴,專注“變廢為寶”的生意。2019年,李嘉林註冊成立了廣東惠州市紫電生物科技發展研究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粵港澳大灣區新農人。

  “變廢為寶”

  把蚯蚓糞有機肥推向市場

  在惠陽良井鎮霞角村的水田間,有一片大約30畝的場地,這就是李嘉林的蚯蚓養殖基地。在連片的大棚下,幾十條“田壟”上蓋着遮光膜,薄膜下是摻有豆渣的牛糞——這正是蚯蚓生長的“溫床”。掀開薄膜,撥開糞堆,幾乎聞不到任何臭味,只見一群群蚯蚓在蠕動。

  空地上,一台圓筒狀的蚯蚓分離機在不停地轉動。工人將經過蚯蚓分解、排泄過的牛糞鏟進分離機一端,隨着滾筒不斷旋轉,前端的濾網會篩出蚯蚓糞有機肥,蚯蚓也會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一旁的塑料筐中。

  每天下午是李嘉林最忙碌的時候,他和工人一起把分篩出來的蚯蚓裝盒,最後成箱打包好準備晚上出貨。這些蚯蚓將直接被送到漁具店和釣魚場,實現生産商和零售商的直接對接。如今,在市場價格維持在2元一盒的行情下,李嘉林的蚯蚓由於“個頭大”,仍能賣到2.5元一盒,而且還可以佔據全廣東省10%左右的市場份額。

  除了暢銷的蚯蚓,經過分離機分篩出來的還有另一個“寶貝”——蚯蚓糞有機肥。“牛糞經過蚯蚓消化、排泄後,腐殖酸這類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質含量很高,能起到抗病、增産的作用。”李嘉林説。

  良井鎮前鋒村的新農人楊玉安就是這些蚯蚓糞有機肥的受益者。楊玉安是在一次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訓上認識李嘉林的。他聽説李嘉林那裏有蚯蚓糞,剛好趕上西瓜的座果期,他便決定先用幾百斤試一下。“結果,不到一個星期就看到效果了。”

  楊玉安説,用了蚯蚓糞,不僅葉子變得又黑又亮,果實口感也更甜了。“而且,原來從農資店購買腐殖酸、黃腐酸鉀等水溶性有機肥料,一畝地需要300—400元;現在用蚯蚓糞,一畝地只要100—200元。”如今,楊玉安的種植園一直在使用蚯蚓糞育苗和施肥。

  不過,比起蚯蚓,蚯蚓糞有機肥市場認可度還不太高。“傳統的觀念認為不臭就沒有肥力,蚯蚓糞雖然不臭,但其實富含植物生長所需的各類有機質。”李嘉林説,最近他正在籌備辦理有機肥料登記證,為蚯蚓糞有機肥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試多一下”

  從四斤蚯蚓開始摸索科學養殖

  一名香港青年,在惠州靠“鏟牛糞”闖出了一番天地,並非一路坦途。

  李嘉林養蚯蚓,其實也是無心插柳。李嘉林的父母在老家惠陽開工廠,李嘉林看好火龍果的市場,便打算追隨父親的腳步,在惠陽承包一片土地搞種植。“但是如果只是種火龍果終究要‘爛市’,所以要有一個賣點,那就是有機農業。”李嘉林説。

  如何搞有機種植?李嘉林在香港的老師曾讚安幫他指了一條路:用蚯蚓培育有機肥。李嘉林介紹,曾讚安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也是華南農業大學的博士、香港有機認證中心的創辦人,李嘉林正是在他的啟蒙下涉足有機農業領域。

  不過,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李嘉林如今養殖蚯蚓的經驗與方法,是他反覆試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摸索出來的。

  最開始,李嘉林躲在他父親工廠宿舍的一個小房間裏研究。“當時完全不懂,先買了四斤蚯蚓試一下,結果蚯蚓全部跑出來死掉了。”創業初期,李嘉林不斷碰壁:蚯蚓為什麼會死掉?蚯蚓應該吃什麼,喂多少合適?蚯蚓繁殖率低怎麼辦?

  這個時候,李嘉林便會向曾讚安請教,得到的回應卻基本只有一句話——“試多一下”。李嘉林一度覺得老師在捉弄自己,後來,他才慢慢明白,“試”才是最好的答案。

  就這樣,李嘉林不斷試錯,一點點摸索到科學養殖蚯蚓的方法。他慢慢從四斤蚯蚓增加到一兩百斤蚯蚓,終於從工廠宿舍走到了外面。“大概試了一年多,我直接拉回十噸牛糞倒在工人宿舍旁的空地上,有些新來的工人都被熏走了。”李嘉林這才決定專門找場地來養殖蚯蚓培育有機肥。

  2017年,李嘉林在惠陽平潭租了10畝地養殖蚯蚓。令他沒想到的是,最先引爆市場的卻是蚯蚓。“蚯蚓繁殖很快,有機肥形成後,要篩掉其中的蚯蚓。”李嘉林説,為了出售多餘的蚯蚓,他開車到周邊的漁具店和釣魚場挨家挨戶推銷,沒想到大受歡迎。因為蚯蚓養殖利潤可觀,他放棄了種植火龍果的念頭,又在良井租下現在這30畝地,拓展蚯蚓養殖。

  回憶起最初的創業經歷,李嘉林很感謝老師讓他“試一下”。“如果老師每一次都告訴我應該怎麼辦,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能獨立處理蚯蚓養殖上的所有問題。”他説。

  “挑戰更高”

  註冊香港青農會為青年提供交流平台

  “即便再擴大五倍蚯蚓的産量,銷路也不愁。”

  “我已經跟平潭機場談好了,將來可以通過空運把蚯蚓賣到全國各地。”

  “等到8月底機構可以出化驗報告,我就可以去辦理有機肥登記證。”

  ……

  七八年來,李嘉林一直不敢停下創業的步伐,他説“最怕過去那種沒有挑戰的感覺”。

  原本,李嘉林在香港幫家裏打點生意的時候,會兼職劃龍舟和玩水上直立板。“平時會教一些學生玩直立板,每個小時600元。”李嘉林説,那時候他感覺“很爽、很享受”。有一天,他突然開始害怕那份安逸:“這樣就浪費了我劃龍舟鍛煉的意志力,我應該再挑戰更高難度的東西。”

  李嘉林因此走上了有機農業的創業之路。如今,他註冊了自己的品牌,養殖的蚯蚓年産值能達到190萬元。此外,每年還能産出1000噸左右的蚯蚓糞有機肥。這樣的成績,反倒讓他再焦慮起來:“我現在又有那種感覺了。”

  李嘉林需要不斷挑戰。為此,他報名參加了今年的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參賽項目是“蚯蚓多孔糞粒電池新材料”。這是李嘉林和惠州學院引進的台灣教授吳信達合作的項目,計劃將蚯蚓糞進行碳化,利用其作為碳材料應用在電池領域的項目。“本來我等於是一個農民工,養殖蚯蚓、生産肥料沒有科技成分,如果項目成功,不僅能增加蚯蚓養殖的科技含量,還可以延伸産業鏈。”李嘉林説。

  作為惠州市青年聯合會委員,李嘉林希望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交流盡綿薄之力。去年底,李嘉林在香港成功註冊香港青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會(簡稱“香港青農會”),並正式開始運作。他希望可以通過香港青農會,將從事現代農業的香港青年匯集在一起,帶動更多年輕人在粵港澳大灣區有機農業領域創業、就業。

  李嘉林透露,他打算依託香港青農會,在惠州成立香港青年農業創業基地,為大家提供創業交流的平台。他希望通過聯動華南農業大學的專家、香港有機農業生態研究協會等資源,為在有機農業領域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農業知識培訓、生産指導等服務,幫助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大灣區。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6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