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發揮所長 香港擁抱“十四五”融入“雙循環”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布時間: 2021-08-26

香港擁抱“十四五”融入“雙循環”

  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與內地的發展和需要緊密相連。“十四五”開局之年,恰逢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新的五年規劃將為香港發展注入哪些新的動力,如何從規劃綱要中發現香港未來的新機遇?近日,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在香港舉行了系列宣講活動。

  從8月23日到25日,由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組成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向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工商界人士、青年代表等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與香港各界共同討論香港在“十四五”期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和未來。

  8月25日,宣講團成員來到香港科學園。這裏的標誌性建築外形酷似“金蛋”。多年來,香港科學園孵化了眾多創新企業;如今,伴隨着“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到來,也將孕育香港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未來。

  科技創新是此次宣講中討論的熱門話題。“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十四五”規劃綱要賦予香港新的定位之一。新的定位與香港自身固有的優勢分不開,背後更是國家發展大局帶來的新機遇。

  在科技創新方面香港具有獨特優勢,然而近年來,一些短板也逐漸顯現,制約着香港科技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薛永恒:我們創科有很大優勢,但是在應用科研方面也有不太強的地方,市場不大,只有750萬人口。怎麼用好區域合作粵港澳大灣區,把本來很強的基礎科研能力能帶到市場去,可以為香港的經濟動力加一個重點。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葉玉如:國家實施“十四五”規劃,還有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來説是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這次宣講我們聽到了很多新的措施會落實,香港科學家非常期待,可以在“十四五”期間承擔更多國家重要的科技任務,為國家科創作一些貢獻。

  在香港科學園工作的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支志明,深切感受到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科技合作給他的研究帶來的幫助。

  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支志明:跟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合作很重要,它的質譜技術挺厲害的,我們還要借用它的技術,這是一個三方合作的項目,國際上的、內地和香港合作,跟“十四五”規劃不謀而合。它是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希望將來能夠把規模擴大,所以“十四五”規劃裏面,我希望去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總面積近4平方公里,這是一個由深圳和香港兩地共同管理的科技創新園區,是“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之一,也是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舉措之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過去40年改革開放,在世界上沒有一個火車頭跑得有內地快,新蛋糕創造最大的部分,對香港就是機遇最大的部分,香港主動融入國家現代化發展,對香港來講就是把握住了最大的機遇。

  香港如何抓住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此次宣講中的另一個熱點話題。“十四五”規劃綱要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那麼,香港如何有效地融入“雙循環”中來?

  宣講團成員、國家發改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副司長 胡朝暉: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角度説,香港作為一個獨立的關稅區,作為自由經濟體,歷來都是內地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橋梁。下一步要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香港可以繼續發揮好這方面優勢,更好地發揮作為內地引進來的窗口、走出去的橋梁作用,這些方面都能夠給下一步香港發展創造更好的空間。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滕飛:“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在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可以説香港是國內網絡和國際網絡一個很重要的交會點。香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促進者,對於內地和香港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

  對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確香港的定位和角色,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最佳路徑。

  針對香港青年所關注的就學就業創業問題,宣講團也着重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很多香港青年已經在積極融入其中。

  在廣州創業的香港青年陳昶之見證了這股浪潮的涌起,他曾在內地工作多年,隨着到內地創業的香港青年越來越多,陳昶之決定憑着自己在內地的工作經驗和財稅知識,為從香港到內地的創業青年“搭橋指路”。

  以廣東省建成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例,截至去年年底13個基地已累計孵化港澳項目698個,帶動就業人員8800多人,吸納港澳青年超過1000人。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南沙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孫偉斌:積極對接港澳稅收規則,認真落實大灣區人才個稅優惠等政策,推出港澳人士無差別辦稅費、跨境涉稅事項多方合作、早期中立評估、複雜涉稅事項事先裁定等創新舉措,讓港澳人士在南沙享受到與港澳無差別、一體化、便利化的稅收服務。

  通過宣講,香港各界更加認識到,香港在大灣區建設這一重大戰略中具有關鍵作用,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補,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過去兩年來,香港經濟經歷過“艱難時刻”。香港青年人長時間以來面臨的就業難、創業難、置業難等痛點仍未解決。

  宣講團提到,破解這些問題,都需要依靠發展這把“總鑰匙”。這一年多香港的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説到底是為了維護和發展香港市民的根本福祉,是為了實現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是為了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也為香港的發展創造了關鍵的社會環境。

  三天的宣講中,既有嚴肅認真的討論,也有活潑風趣的交流。

  8月25日,由香港青年聯會主辦的“活力與機遇 共建美好灣區”青年分享會在香港公開大學舉行。

  貼近生活的場景、生動翔實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青年,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向未來努力的種子。

  宣講團成員、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周誠君:“十四五”規劃給香港的定位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産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香港有真正意義上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非常好的基礎和條件,在座的大多數都是學財經的,我們要把這個系統建得更好,不僅是為香港本地居民服務,為本地企業服務,要為全球的市場主體服務。

  從特區政府總部到立法會,從會展中心、香港公開大學到香港科學園,每一場宣講、每一次對話、每一輪交流,都讓香港同胞從宣講團的介紹中,感受到“十四五”規劃帶來的廣闊機遇,也對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宣講,除了讓香港同胞看到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也讓國際商界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香港各界人士早已看到,香港的發展必須與國家緊密相連,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是香港成功的關鍵。“十四五”規劃為香港搭起了大有作為的舞台。可以預見,通過擁抱“十四五”,融入“雙循環”,香港發揮所長、抓住機遇,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4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