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激發雙引擎 灣區賦新篇

來源: 南方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9-16

  9月8日,粵澳新通道開通,青茂口岸銜接廣珠城軌,澳門更加便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網絡以及國家高鐵網。

  9月10日,“跨境理財通”啟動業務試點,為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個人跨境投資開闢了新通道,也將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擘畫的美好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起揚帆正當時。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在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刻,總書記、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進一步推進橫琴、前海開發開放的重大決策。這既是豐富“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也賦予了廣東新的重大機遇和重大使命,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注入強大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再添跨越發展新引擎,南海之濱續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初心如磐擔使命

  時代的進程,猶如環環相扣的音符,反覆奏響動人的和弦。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高度重視、牽掛於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蒞臨廣東視察,在全國兩會期間兩次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對廣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同年8月18日又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為粵港澳大灣區指明了前進方向,也開啟了廣東改革發展的新征程。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擁有8000萬人口、超11萬億元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橫琴、前海的跨越式發展,更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下從零開始,在一張白紙上畫出來的雄偉宏圖。

  2009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橫琴,親自宣布中央決定開發橫琴島、支持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橫琴開發開放的歷史大幕就此拉開。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先後於2012年、2014年、2018年親臨橫琴視察,對橫琴發展多次提出殷切期望。

  而前海的每一步發展,同樣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黨的十八大後,總書記離京視察第一站就到了前海,2018年10月到廣東視察和2020年10月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3次來廣東視察,每次都來到深圳、前海,對推進前海改革開放作出重要指示。

  短短10多年時間,橫琴從一個邊陲海島變成開發熱島、開放前沿,前海從一片灘塗地變成深圳經濟發展要地、全球投資熱土。

  滄桑巨變,不變的是初心如一、使命在肩。

  廣東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舉全省之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南粵大地處處掀起建設熱潮。粵港澳高層頻繁會晤商討大灣區建設,攜手赴世界各地開展聯合推介,三地以實際行動推動宏偉藍圖落地落實。

  連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持把貫徹落實中央兩個合作區方案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第一時間成立推進橫琴、前海合作區建設兩個領導小組,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級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全省動員大會、省委全會等進行深入學習,舉全省之力推動落地落實。

  遙想43年前,蛇口炮響,山鳴谷應,深圳、珠海經濟特區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讓改革開放的春風從珠江吹向全國各地。

  如今的伶仃洋面,大橋聳立,風起雲涌,兩個合作區肩負探索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協同發展的時代使命,必將為新時代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待揚鞭自奮蹄

  攤開地圖,前海與香港、橫琴與澳門,盈盈一水之隔,兩地不僅是粵港、粵澳合作的先天福地,更是承載“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平台、驅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強勁引擎。

  夜幕降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星河璀璨,橫琴、前海猶如雙子星般耀眼奪目。

  12年來,橫琴變身開放前沿,註冊澳資企業累計超4000家,成為全國澳資企業最密集的區域;前海躍上改革潮頭,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4萬家,成為內地與香港合作力度最大的區域之一。

  征程萬里風帆鼓,不待揚鞭自奮蹄!自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以來,粵港澳攜手推進,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數據顯示,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

  粵港澳攜手並進,大灣區眾多市場主體迸發勃勃生機,三地民眾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灣區建設,創新為核。中國散裂中子源、江門中微子實驗站、鵬城國家實驗室等“國之重器”加速布局,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等發展日新月異,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熠熠生輝,大灣區創新格局發生深刻變化。

  灣區建設,融通為先。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銜接”,跨越珠江口,“灣區通”工程深入推進,“1小時生活圈”快速成型。粵澳新通道開通,“跨境理財通”試點啟動,人民幣成為大灣區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魅力灣區釋放澎湃活力。

  灣區建設,産業為基。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恒力(惠州)PTA等重大産業項目在這裏落地,華為、騰訊、美的等世界500強企業在這裏匯聚,大疆無人機、雲洲無人船等創新型企業在這裏孕育,一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加速崛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呼之欲出。

  灣區建設,開放為魂。前海、南沙、橫琴、河套等粵港澳合作發展重點平台加快建設,佛山三龍灣、東莞濱海灣、中山翠亨新區等粵港澳特色合作平台探索實踐亮點紛呈,深圳中歐班列“灣區號”首發,第130屆廣交會線上線下迎全球客商,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參與國際合作邁上新台階。

  灣區建設,民生為要。深圳港大醫院、港澳子弟學校、“澳門新街坊”綜合民生項目加速興建,教育、醫療、就業等便利化政策落地實施,多條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精品路線走紅,大灣區宜居宜業更宜游。

  灣區建設,青年逐夢。跨過深圳河,香港青年逐夢灣區,不僅可以在企業工作或個人創業,如今還能進入體制內成為公務員,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選擇到大灣區內地發展,“大灣區人”也逐漸成為他們的共同標籤。

  善謀者勝,遠謀者興!總書記、黨中央提出建設兩個合作區的重大部署,再次彰顯出“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和制度優越性,必將進一步激起粵港澳三地持續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澎湃動能。

  磅礡偉力開新局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紅一直牢牢記得總書記説的那番話:“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

  “現在産業園註冊企業達210家,其中通過産業園平台培育的澳門企業50家,涉及中醫藥、化粧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服務領域,已逐漸形成一定的産業集聚氛圍。”呂紅説。

  “前海合作區堅持以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己任,全面深化與香港的務實合作,已成為內地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前海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前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黃曉鵬説。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錯綜複雜。中央聚焦橫琴、前海這兩個經濟特區中的特區,以高規格相繼出台支持其開發開放的文件,再一次向全世界釋放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強烈信號。

  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到橫琴、前海合作區,中央在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開展一系列戰略布局,冀望廣東與粵港澳大灣區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再闖出一條新路。

  橫琴、前海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承擔着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使命重任。作為中央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平台,在“雙區”建設中尋求“點”上的重點突破,發揮改革創新尖刀利刃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兩個合作區新方案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展,更是制度創新的擴容,讓橫琴和前海有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權,粵港澳融合發展有了更大的縱深。

  9月14日,前海深港商貿物流小鎮正式揭牌運營,這是前海“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建設的重點項目和率先啟動項目之一,也是為香港拓展産業發展空間的又一重要載體。

  “作為第一批入駐前海深港商貿物流小鎮的企業,我們充滿信心加入到前海的建設中來。”入駐企業代表嘉裏物流中國區執行董事何志榮説。

  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為粵港澳深化合作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國家發改委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戰略一室負責人、副研究員張燕認為,橫琴、前海作為對接港澳的橋頭堡,是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實驗場,是高端資源要素匯聚之地。制度的差異既是挑戰,也為“兩制”銜接利用提供巨大潛力,更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帶來動力。

  處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關鍵交匯點上,橫琴的升級、前海的擴容,將以更大的能級量級深度對接港澳,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戰略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通過澳門和橫琴合作這種開放新模式,積累經驗,有望把我國對外開放事業推向新的高度。

  奮楫者先,勇進者勝。在橫琴、前海兩大引擎牽引下,粵港澳大灣區這艘巨輪正加速駛向新征程。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7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