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將於9月19日舉行,作為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重要選舉,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香港紫荊研究院發布的民調顯示,接近七成市民關注此次選舉,認為選舉結果可增強社會對香港前景的信心。紫荊研究院負責人表示,新選制一掃香港過往種種選舉亂象,得到市民充分認可和衷心支持,絕大多數受訪市民期待選出管治能力強的堅定愛國者,加快破解深層次矛盾,推動香港由治而興、再創輝煌。
擺脫「泛政治化」 回歸社會民生
「這次選舉的氣氛真好!」「香江情•中國心」社團主席宋晞綸連續多天在朋友圈曬出照片和視頻,讓人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她的開心。近段時間,選舉委員會各個界別分組的當然委員和自動當選的委員紛紛在各區擺街站。宋晞綸利用周末,以義工身份與選委會醫學及衞生服務界界別分組的當然委員一起擺街站、發傳單,向廣大市民宣傳新選制和選委政綱。
2019年,原本過着殷實安穩日子的宋晞綸,眼見國旗被辱、市民被打、選舉變味,毅然站出來,在「黑暴」最猖獗的時候發起成立愛國愛港社團,組織參加各類聲援愛國愛港力量的活動。
「為香港為市民選賢選能,這才是選舉本來該有的樣子,是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心聲!」宋晞綸樂觀表示,中央接連出手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相信香港的良政善治指日可待。
根據特區政府近期刊登的公報,在選舉委員會的1500個席位中,已共有325人獲裁定有效登記為選舉委員會當然委員,並有156人獲裁定有效提名為選舉委員會委員;另外,有603名候選人自動當選,412名候選人將於9月19日舉行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競逐364個席位。
新選制,新風尚。有港媒感慨,上千名各行各業精英翹楚走進基層社區,傾聽居民心聲,如此盛況在以前「泛政治化」的選舉中是難以想象的。
「保經濟穩定,創造更多就業」「更多關注婦女就業問題」「解決就診輪候時間過長」「早日恢復正常通關」……在選委們擺出的街站前,許多路過市民説出了自己的期待。葵青興芳社區退休的陳女士表示,她對自己社區的衞生一直很不滿,但以前的議員過於「政治化」,懶理民生又愛添亂,希望今後能選出真正關心民生的議員,敦促特區政府認真改善社區環境。
在地産及建造界界別分組自動當選的置地公司行政總裁黃友忠,日前與多位商界選委在西營盤擺街站和市民交流。他表示,選委擺街站可以在最前線收集市民意見,了解大家對土地房屋等政策的看法,意義重大。「我希望市民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改進、完善香港社會。」黃友忠説。
打破利益局限 廣泛均衡參與
新選制下,香港選舉委員會的規模由1200人擴大到1500人,從四大界別增至五大界別,界別分組由38個增加到40個……各界普遍認為,新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突破了某個界別、地區或政團的利益局限性,使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都能夠在管治架構中得到全面反映和充分代表,更好反映大多數港人的聲音,回應大多數市民的訴求。
醫學及衞生服務界界別分組當然委員、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主席李健民表示,牙醫與西醫過往同屬醫學界選民,但由於選制缺陷,人數相對少的牙醫從未成功當選醫學界選委。「新一屆選委會首次出現牙醫代表,顯示經完善的選舉制度較過往更具代表性,可令業界更均衡參與選舉。」李健民説。
前南區區議員朱立威表示,新一屆選舉委員會新增了新界和港九兩地區的「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等地區組織的代表,他對此「非常支持」。朱立威説,「分區、滅罪、防火」這「三會」的委員不但一直服務社區,而且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的加入有助於提高選舉委員會組成的代表性及認受性,希望未來政府能夠提升對「三會」的相關支持及資源配置,提高社區事務層次質量。
在新一屆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候選人中,出現了不少「80後」「90後」的身影,25歲的陳凱榮便是其中一位。
現任香港青年會主席、民建聯社區主任的陳凱榮,自初中時期已經參與義工服務基層,幫助解決居民日常生活難題。在基層家庭長大的他,切身經歷香港青年普遍面臨的種種問題,特別是擇業範圍過小。「香港産業結構相對單一,一些有文創藝術潛能的朋友最終敵不過現實條件,只能投身所謂『主流』行業。」陳凱榮説,這次參選的目標之一就是為香港青年爭取機遇,增加他們到兩地不同企業的實習和交流機會,讓他們跳出平日生活框架,擴闊視野,從探索中覓得方向。
「年輕人擁有無限的衝勁,也樂於嘗試,他們的嶄新思維有助於解決香港面對的深層次問題。」工聯會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表示,完善選舉制度後,預計未來政治人才的數量及素質均會大幅提升,將來會有更多有志向、有學識的愛國青年才俊在特區管治架構內發揮作用。
選出愛國能人 走出發展新路
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後的選舉委員會不僅得到重新構建,也被賦予了新的職能。在繼續保留選舉産生行政長官人選這項職能的同時,選舉委員會還將選舉産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以及直接參與提名所有立法會議員的候選人。
在紡織及製衣界界別分組自動當選的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愛菁表示,相信新選舉制度能夠幫助扭轉以往不良的議事風氣,讓愛國愛港的立法會議員能夠更好地議政論事,把市民的聲音帶給政府,與特區政府理性探討各項政策,令政府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希望未來的特區政府負責人也能帶領在國安法保駕護航下的香港,實現政治穩定、社會安全、經濟繁榮。」
商界(第二)界別分組自動當選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楊華勇表示,過去兩年,香港經歷「黑暴」破壞,幸有香港國安法,讓香港社會秩序重回正軌。此次選舉中,商界(第二)界別分組提出了「發揚愛國傳統,搭建經貿橋梁,融入國家發展,促進中外通商」的口號,及「堅定愛國愛港立場,帶頭維護香港國安法」等政綱。
「我們未來會繼續協助業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就推動經濟建設、提升産業競爭力、改善社會民生,以至優化未來管治等分享建議及期望。」楊華勇表示,選委們的另一重要任務就是必須貫徹「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在新選制下選出管治能力強的愛國能人,逐步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實施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的確立,香港各界普遍關心香港如何抓住新一輪歷史發展機遇,走出發展新路。
在選委會第五界別自動當選的全國青聯常委楊全盛表示,新選制下的立法會已沒有「攬炒派」鬧事,管治團隊必須更有承擔,訂立績效指標,帶領全體公務員主動積極推動社會發展,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香港製定更長遠的發展規劃。
「香港現在的規劃應該從一個比較長遠的視角進行,很多工作不能只看5年到10年,特區政府會按照『十四五』規劃給香港的定位去設計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以前香港政治環境惡劣,政府無法看得太長遠,完善選舉制度後,未來的立法會將比較理性、平衡,且有廣泛代表性,有助於政府着眼長遠施政。
「現在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局。」林鄭月娥表示,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香港又迎來「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前海擴區方案,香港未來的發展肯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