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首月成績單亮眼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 2021-11-29

圖為高樓林立的香港中環。(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落地已經滿月。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深圳20家試點銀行在“跨境理財通”首月累計開立相關賬戶5079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1.04億元,個人投資者累計購買投資産品5418.4萬元,相關數據分別佔整個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39.0%、39.5%和36.2%。

  對於“跨境理財通”這份首月成績單,業內人士普遍表示,作為一項新業務,其表現相當不錯。未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不斷提速,“跨境理財通”機制不斷完善成熟,一些堵點痛點問題得到解決,業務辦理便利性進一步提高,其規模可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前景令人期待。

  南北兩個方向交易均較活躍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簡稱“深圳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自10月19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落地以來,截至11月中旬,深圳地區20家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賬戶5079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1.04億元,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累計購買投資産品5418.4萬元。“跨境理財通”業務辦理呈現南北兩個方向交易均較活躍、業務區域以深圳和香港為主、南北向投資者對投資産品的偏好略有差異、各類型銀行積極參與等特點。

  按照投資主體身份,“跨境理財通”分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大灣區內地投資者在港澳銷售銀行開立個人投資賬戶,購買港澳銷售銀行銷售的投資産品;“北向通”指港澳投資者在大灣區內地代銷銀行開立個人投資賬戶,購買內地代銷銀行銷售的投資産品。

  深圳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跨境理財通”落地首月,港澳地區共2105人參與“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金額5452.4萬元,投資産品交易額3959.1萬元;內地共2974人參與“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金額4945.6萬元,投資産品交易額1459.3萬元。

  “從數量上看,受疫情和‘通關’限制等因素的影響,港澳客戶無法親自到內地網點開通境內賬戶,‘北向通’客戶數量比預期稍有不及,後續若‘通關’政策放鬆,相信‘北向通’開戶數量將有一定提升。”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杜兵表示。

  兩地投資者偏好略有差異

  業內專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居民財富積累豐厚,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也比較旺盛。但同時,粵港澳三地的居民投資目標預期和財富管理髮展階段均不盡相同,因此對投資産品的偏好也略有差異。

  具體來看,“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存款,“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理財産品。深圳支行的數據顯示,“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購買境內投資産品3959.1萬元,包含理財産品2791.8萬元、基金産品1167.2萬元,佔比分別為70.5%和29.5%;“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共購買港澳投資産品1459.3萬元,包含存款1395.8萬元、投資基金63.5萬元,佔比分別為95.6%和4.4%。

  同時,記者從首批開展“跨境理財通”服務的試點銀行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了解到,“北向通”的港澳個人投資者較青睞有一定品牌知名度、資管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公募基金管理人發行的基金,投資策略傾向於固定收益+策略以及短債基金等投資産品。而“南向通”的內地投資者希望可以投資到差異化、多元化的基金産品。恒生銀行(中國)副行長秦宜表示:“‘跨境理財通’開闢了個人跨境投資新通道,促進了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讓個人投資者能夠進行跨市場、跨幣種、跨資産類別的多元資産配置。”

  跨境投資需求將日趨強烈

  目前,“跨境理財通”仍在試點階段,首批20家試點銀行均積極參與,希望以此為契機推進大灣區跨境業務創新,抓住機遇搶佔市場。從深圳支行披露的數據看,6家國有銀行為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3136個、辦理資金匯劃5822.7萬元,佔比分別為61.7%和56.1%;7家股份制銀行為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1335個、辦理資金匯劃2713.1萬元,佔比分別為26.3%和26.1%;7家外資銀行為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608個、辦理資金匯劃1852.1萬元,佔比分別為12%和17.8%。

  業內專家和機構人士都樂觀預測,未來隨着大灣區內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不斷發展,灣區一體化進程提速,跨境投資需求將日趨強烈。“當前,粵港澳三地居民往來已十分密切,許多內地投資者對境外理財産品有配置需求,使個人資産配置更加多元、均衡,進一步分散風險。而港澳投資者也希望可以購買內地銀行代銷的投資理財産品,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分享內地經濟高速成長的紅利。因此,從宏觀上看,‘跨境理財通’擁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杜兵表示。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6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