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將於12月19日舉行。這是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也是新選舉制度下香港民主發展的生動實踐。153名候選人競選90個席位,競選活動正熱火朝天展開。候選人有的走訪選民、有的擺設街站、有的參加競選論壇,通過比專長、比政綱、比理念、比承擔、比貢獻等,積極爭取選民支持。
選舉是民主的一種形式。過去很長一段時期裏,香港選舉一度淪為外部勢力干預中國內政的政治工具。為了實現「愛國者治港」、堵塞選舉制度漏洞、推進香港的民主發展、實現良政善治,今年3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修改完善香港選舉制度。5月,香港本地立法工作全面完成,新選舉制度順利在港落地。新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有效增強了民主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及公平競爭性,更能體現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於提高治理效能,為香港民主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選舉制度確保「愛國者治港」,但絕不搞「清一色」。在新選舉制度下,「港獨」分子、反中亂港分子絕對不能進入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在擁護「一國兩制」方針、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遵守憲法和基本法、香港國安法的大前提下,只要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善於履職盡責,都可以成為治港者。這次立法會選舉不是「單聲道」,候選人來自不同的政治團體、政治派別,代表不同的政治光譜,持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抱負。多名持有不同政見和主張的人士,都成功獲得了提名。他們中有政團支持的參選人士,也有自行參選的獨立人士,他們和所有立法會選舉候選人一樣,在同一個平台上競爭,體現了新選舉制度的最大開放包容程度。
新選舉制度更能反映香港民意,兼顧各方利益。此次立法會選舉,候選人既有商界、學界、專業界的精英翹楚,又有來自社會基層的勞工、職員、中小企業經營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又有講普通話的「港漂」、台灣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國籍的「老外」;既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參政者,又有充滿衝勁和創新力的新一代年輕人,參選者多元化背景可謂前所未有。居住公屋和「劏房」的人士、巴士車長、註冊電工等成為立法會選舉候選人,這在香港過去是沒有的。新選舉制度將立法會議席分為三大板塊,組成結構得到優化,使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均有代表參與立法機關,從而確保了政治參與的均衡度,也確保了利益兼顧。新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使選舉突破了某個界別、地區或政團的利益局限性,使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都能夠在管治架構中得到全面反映和充分代表,更好反映大多數香港民眾的聲音,回應大多數香港民眾的訴求。香港社會積累了不少矛盾,客觀上需要立法會兼顧香港社會各階層和各界別的不同利益,更好地平衡香港的整體利益、界別利益和地區利益。新選舉制度切合這一需要,更能反映民意,也更符合香港實際。
新選舉制度使選舉回歸良性競爭,回歸為香港民眾謀福祉的初衷。「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全部90個席位都有競爭,沒有可以自動當選的。這是香港回歸以來從未有過的。可以説,「區區有競爭,個個界別有得選」。更重要的是,在新選舉制度下,一個個候選人走入「劏房」籠屋、漁港農戶,一份份競選政綱聚焦經濟民生話題,競選活動不再只是互相抹黑中傷、「為反對而反對」,而是更加理性、公平、有序,更加注重民生和發展議題,更加注重參選人的能力和素質展示。正如一些香港市民所説,香港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盲目追求西方式民主,但實際上帶給香港社會的並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社會分化、惡鬥,導致社會失序、經濟失衡、管治失效的危機,香港「黑暴」帶來的慘狀歷歷在目,是我們心中的痛,香港居民並沒有真正享受到民主。新選舉制度,使選舉回歸良性競爭,為香港民眾謀實惠、謀福祉。
新選舉制度是符合香港實際情況、促進香港民主健康發展的好制度。香港實行什麼樣的選舉制度是中國內政,香港的選舉制度好不好,要看是否符合香港實際、是否有利於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對此,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干涉。國際上有一些人罔顧事實,大肆抹黑、污衊香港的選舉制度,只能暴露出他們的無知、傲慢和偏見。大量事實證明,他們不是民主課堂裏的「優等生」,更沒有資格當「教師爺」。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充滿自信,對發展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充滿自信。那些數典忘祖、勾結外部勢力的反中亂港分子,不論逃到哪,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並受到應有的懲罰。
隨着新選舉制度全面付諸實施,香港的民主必將穩健向前發展,政府治理效能必將不斷提高,香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將逐漸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