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一起向未來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22-01-10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年伊始,記者分別採訪了來自香港、澳門、台灣的3位年輕人,讓我們聆聽他們的故事,和他們共同憧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一起向未來!

  香港青年姚思欣——“生活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

  新年第一天,記者見到了姚思欣。與多數香港已婚女性類似,姚思欣既是企業白領,又要在家中扮演妻子和媽媽的角色。

  “2021這一年就是回歸生活,做好工作,照顧好孩子。”回望過去一年的生活,姚思欣一臉知足。目前,她與丈夫、婆婆帶着3歲半的女兒和剛滿1歲的兒子租住在新界粉嶺的一層村屋中。她每天7點多出門,乘一個多小時的公交和地鐵到位於葵涌的公司上班,晚上7點到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飯。

  經歷過動蕩與恐懼,如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更顯可貴。2019年,“修例風波”給姚思欣一家的生活帶來巨大衝擊,種種場景至今仍令她心有餘悸。

  姚思欣介紹,因為丈夫常年熱衷參與愛國愛港活動,“修例風波”中成為激進分子針對的目標,不僅被貼大字報辱罵,人身安全也遭受嚴重威脅,參加活動時不得不穿防刺背心。“房子被人噴大字、潑油漆,家人不敢單獨出門,一家人過得很辛苦。”姚思欣説。

  2020年6月,香港國安法頒佈實施,姚思欣一家提心吊膽過日子的狀態終於結束。“當時真的很開心、很受鼓舞,國安法街頭宣傳活動,我們全家都去了!”姚思欣認為,香港國安法不僅把那些做壞事的人抓進去,讓大家心安,也令香港社會一度緊張對立的人際關係得到緩解。

  因為工作忙、孩子小,姚思欣過去一年很少參加社會活動。“前段時間立法會選舉,婆婆每天早上6點就出門,幫候選人‘擺街站’,9點回來帶孩子,下午四五點再去。”姚思欣説,以前見婆婆去幫愛國愛港候選人助選還會擔心,怕她跟人起衝突,現在踏實了,“看婆婆忙前忙後,老人家那份愛國愛港的情感讓我非常感動”。

  “社會平靜下來,以前搞事搗亂的人再也不能混進選委會和立法會,普通市民看到了日子越過越好的指望。要問我現在最關心什麼,當然還是住房了。”姚思欣告訴記者,她與丈夫的收入既不夠資格排公屋,又付不起首付,刨去房租、醫療和孩子的教育花費,很難攢下錢,屬於典型的“夾心層”。

  “新年的心願,就是多賺錢,盡快湊齊首付!”姚思欣笑言,住房難是香港很多人面臨的問題,相信有了國家的支持,“生活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

  姚思欣對生活的熱忱很容易感染人,特別是提起家人孩子時,她的眼睛總會放光。她説,希望孩子們將來生活在一個更好的香港,做他們想做的工作,能夠自立自強。

  臨別前,記者問她採訪見報時是否需要用化名,她擺擺手道:“不用啦,現在的香港,沒什麼好怕的。”

  澳門青年黃景禧——“大灣區的機遇越來越多”

  廣東珠海,橫琴總部大廈8層。“窗外,一邊是橫琴,一邊是澳門氹仔島。琴澳合作,就在眼前。”澳門青年律師、人和啟邦顯輝(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黃景禧一邊向窗外眺望,一邊説道,“從澳門的家開車到這裏,不到半個小時,甚至比有的珠海本地人上班還快。”

  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黃景禧本科就讀於澳門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選擇到中山大學攻讀民商法學專業。“內地産業多元,發展空間大,我們有夢想,內地有舞台,學習內地的法律很重要。”他説。

  投身內地創業,源於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綱要》提出,深化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試點。“粵港澳大灣區涉及3個關稅區、3種貨幣、3種法律制度。”在黃景禧看來,“深化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試點工作雖然只是《綱要》中的一個內容,但其中包含着粵港澳大灣區內3套法律體系的銜接,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深度合作的一個生動樣本”。

  搶抓機遇,2019年,黃景禧來到橫琴創業。隨着國家和地方各項政策措施的出台,他感到粵港澳三地融合越來越深入,“這為聯營所發展創造了更多機遇”。盤點2021年的收穫,黃景禧説:“收穫之一,就是聯營所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從之前的50多人發展到近70人。”

  2021年的另一個收穫,讓黃景禧至今激動不已。2021年7月31日,他參加了國家首次組織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並順利通過。“取得執業資質的港澳律師可以在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從事一定範圍內的法律事務。”他説,以前澳門律師的客戶主要局限於澳門,有了大灣區律師執業資格,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都有潛在客戶。

  “大灣區的機遇越來越多,舞台越來越寬廣。”黃景禧注意到,隨着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出台,澳門青年到內地發展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説,周圍許多澳門律師也報名參加了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想到內地這個大市場去闖一闖。

  作為全國青聯澳區委員、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兼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組召集人,黃景禧還經常帶着澳門青年到內地參觀座談。截至目前,他已累計組織100多名澳門青年律師、律所合夥人到內地交流,讓澳門青年加深對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了解和認識,推動更多澳門青年逐夢大灣區。

  台灣青年林書任——“大陸是為夢想打拼的好舞台”

  已是深冬時節,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宏模鎮優勝村的油橄欖種植基地裏,一片片橄欖樹林依舊綠意十足。

  “我父親之前從事工藝品生産工作,2011年,他來到大涼山種植油橄欖。”林書任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跟父親來冕寧縣時的場景,“這裏鄉親的淳樸和生活的艱辛,都讓我難以忘懷,我們希望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

  2020年,林書任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懷揣着使命感,他放棄了北京的工作機會,跟隨父親的腳步來到大涼山。

  “父親那一輩台商,更有匠人精神,很願意花精力投入到生産技術革新、品質創新中。”林書任説,“我們這代年輕人從小接觸互聯網,更了解當下市場、營銷手法、用戶習慣等,兩代人配合能將各自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説起油橄欖,林書任頭頭是道:“大涼山海拔高,日照充足,十分適合油橄欖生長。目前我們3萬畝的油橄欖,年産油量可達160噸。”林書任非常看好油橄欖産業的發展,他説,“隨着大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市場對高端食用油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橄欖油的市場潛力很大”。

  油橄欖種植投資大、周期長。一路走來,林書任和父親也遇到不少難題,“融資難”就是其中一項。

  “我們是台資企業,租用當地的集體土地,沒有抵押物,辦貸款很困難。幸好大陸近年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為台胞台企發展創造更好條件。我們通過銀行陸續辦理了3000萬元貸款。”林書任説,大陸是為夢想打拼的好舞台,這裏有巨大的市場,為台灣青年提供了追夢築夢圓夢的廣闊天地,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來大陸為夢想打拼。

  小小油橄欖,也是當地脫貧致富的大産業。“通過發展油橄欖産業,我們已經帶動6200多戶農戶脫貧奔小康。”林書任希望,未來能打造一個連片的康養地帶,“我們打造的集觀光體驗、生態康養於一體的橄欖園區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建設家鄉,也讓當地留守老人和兒童過上更好的生活”。

  “油橄欖是長壽果樹,壽命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年。”林書任説,在大涼山種油橄欖,不僅是一項經濟效益高的産業,也是一項可以持續改善當地農民生活的事業。“我願和父親一起,繼續把它做好!”他説。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2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