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趟快車”開行60周年——見證祖國內地與港澳心手相連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 2022-04-04

河南鄭州北站。(資料圖片)

三月二日,首趟“中央援港同心抗疫”鐵路援港班列駛出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在一個面積僅有1100余平方公里的城市裏,要養活數百萬人,首要難題自然是解決吃喝等民生剛需。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自然條件十分受限,如何保障市民的“菜籃子”供應?答案來自祖國內地的“三趟快車”。

  1962年,原對外貿易部和原鐵道部共同開創編號為751、753和755的三趟快車,“定期、定班、定點”每日開行三趟,分別從上海、鄭州和武漢始發,專門運輸豬牛羊等鮮活商品,經深圳運抵香港,被形象稱為“三趟快車”。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祖國內地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供港澳鮮活産品逐步從鐵路運輸轉為更經濟、更靈活、更便捷的公路運輸。2010年,跨越近半個世紀的“三趟快車”圓滿完成使命,光榮退役。

  如今,“三趟快車”已成為祖國內地與港澳心手相連的歷史見證。這條由內地同胞幾十年如一日用心打造的“生命線”,將祖國內地和港澳地區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為港澳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鏡頭一

  一聲長鳴,直抵深圳

  1962年3月20日

  湖北武漢江岸車站

  鳴笛聲響了,一列編號為621的列車,拉動着30多節車廂,緩緩駛出車站。它的目的地是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車廂是經過專門改良過的,裏面滿載剛出欄的活豬,沿途除了幾次加水補給外,沒有停靠,晝夜不歇連續行駛52小時,終於披着晨露抵達深圳北站。車廂門漸次打開,列車上的牲口經過口岸管理部門聯檢,合格的活豬轉乘汽車去往香港,再轉送至當天的香港早市,最終被端上市民的餐桌。

  這就是由內地開出的第一列“三趟快車”。這趟專列成功開行,得到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讚。遵照周總理指示,1962年12月11日,另外兩趟鮮活食品專用快車分別從上海和鄭州發出,車次編號分別為753和755,也同時奔駛在內地與港澳之間。後來,621改編為751次,並改為單日從江岸始發,雙日從湖南長沙北站始發,形成了由武漢、長沙、鄭州、上海始發的供應港澳鮮活冷凍商品快運貨物列車。

  在隨後的日子裏,“三趟快車”始終保證鮮活貨物“優質、適量、均衡、應時”供應港澳。不管是在艱難的自然災害時期,還是在動蕩的“文革”十年,不管是橋梁斷裂、隧道塌方,還是華東華南發生嚴重澇災,不管是鐵路春運極為緊張,還是流行病毒肆虐的情況下,許多貨車無法正常運行,而“三趟快車”卻始終風雨無阻,從未停駛。車上滿載的鮮活食品,寄託着祖國人民對港澳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深情。

  上世紀90年代,每天由內地經深圳運往香港的活禽活畜佔香港市場供應量的99%以上,凍肉水産、瓜果蔬菜等佔一半以上。港澳同胞將“三趟快車”親切稱為“生命線”,它不僅有力保障了港澳同胞生活所需,促進了港澳與內地經濟發展,更加深了情感聯繫,把港澳和祖國內地緊緊聯繫在一起。

  鏡頭二

  長笛遠去,淡出舞台

  2010年6月16日

  河南鄭州北站

  熟悉的鳴笛聲不再響起。供港專列82755次(即755次)列車停運,車廂靜默立於軌道之上,鋼鐵之軀成為歷史的見證。這也是最後一列停運的“三趟快車”。至此,“三趟快車”全部退出歷史舞台。

  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祖國內地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現代物流業蓬勃發展,深港兩地通關進一步便利化。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深港公路口岸快速通關模式加速推廣,供港澳鮮活産品的出口逐漸從鐵路運輸轉向公路運輸,時間更短、成本更低。多元化的運輸方式確保香港“生命線”變得更快捷、更穩定、更優質,“三趟快車”在跨越了近半個世紀後,圓滿完成了特殊時期的神聖使命,光榮退役。

  據統計,“三趟快車”開駛的48個春夏秋冬裏,經深圳筍崗海關驗放的列車達41100多列、長度之和超過地球南極到北極的距離,驗放活豬9800多萬頭,活牛580多萬頭,凍肉795多萬噸,雞、鴨、鵝等活家禽數十億隻,還有無法計數的瓜果蔬菜、活魚水産、乾貨等。充足的生活物資供應,保證了香港的勞務成本長期處於較低水平,成為香港社會保持活力的幕後英雄。

  資料顯示,“三趟快車”開通前,內地鮮活商品想要進入香港市場,得在貨運火車上經歷一周的顛簸,活豬死亡率高達13%,活魚死亡率更高達70%。為了保證鮮活,“三趟快車”的工作人員想盡辦法。家禽與牲畜要每天2頓人工喂吃、喂喝,鮮活的魚類不能缺氧,押運員們必須與雞鴨魚豬等牲禽同吃同住,常年吸入禽獸糞便灰塵。車廂內牲禽經常打架,糞尿被踢得四處飛濺,遇到颶風暴雨來襲時,糞尿隨風飄散,雨中夾帶異味,押運員渾身又濕又臭,真是苦不堪言。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連着香港千家萬戶,他們又義無反顧奉獻一切。因此,香港人總説,香港的快速發展和繁榮穩定,離不開中央政府始終如一的支持,離不開內地同胞幾十年如一日用心打造的“生命線”。

  鏡頭三

  援港專列,深情不變

  2022年3月2日

  廣東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

  裝車、檢查、放行。上午11時08分,首趟“中央援港同心抗疫”鐵路援港班列拉動着18個集裝箱,滿載防疫物資駛向香港。為幫助香港應對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沉寂10多年的供港跨境鐵路貨運列車正式恢復運營,一樣是源自關愛,一樣是源於支持,60年前那段深情歲月恍如重現。

  從“三趟快車”到援港班列,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港澳一如既往的殷切關懷,也飽含着內地人民對港澳同胞的深情厚誼。祖國對港澳的支持守護始終沒有停止過,很多人不知道,香港約90%的鮮活食品、約80%的淡水、約25%的電力,都源自祖國內地。“‘三趟快車’從開行以來,參與的人有上百萬人,常年保證貨源、運輸、檢疫、市場銷售、車輛供應的有10萬人以上,參與的押運員8000人以上。這個壯舉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只有在親情之間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原“三趟快車”辦公室主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説。

  曾在湖北武漢江岸機務段工作過的“老鐵路人”徐宜發,還記得關於“三趟快車”的那些點滴歲月。供港的雞鴨鵝魚和牛羊豬等鮮活商品,要靠專人深入到鄉鎮農村,一家一家收購。這些都是當年緊俏的生活必需品,內地同胞捨不得吃、捨不得喝,一口一口省下來,才保證源源不斷運往香港。“現在看起來都不是什麼大事、難事,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了這‘三趟快車’開行,不知道牽動了多少人的心!”

  如今,中央和內地同胞挺港的這份深情依舊。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新鮮的蔬果、精壯的豬牛羊、體健的活雞活鴨,仍能及時足量從內地直抵香港,出現在市民的菜籃子裏。這些優質供港食品,正滋養着幾代香港人的煙火人生。

  回望來時路,是祖國內地與港澳攜手踏過;展望未來時,港澳與祖國內地將一同前行。“三趟快車”所象徵的那份割捨不斷的血肉親情,將永遠銘記於人們心中,綻放超越歲月的光華!

 

“三趟快車”大事記

  1961年

  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關懷下,原對外貿易部、原鐵道部、中糧公司在上海聯合召開會議,主題是為解決供應香港鮮活商品運力不足的問題,專門為香港同胞開通一趟“專列”。

  1962年

  為保證鮮活貨物“優質、適量、均衡、應時”地供應港澳,原對外貿易部和原鐵道部共同開創編號為751、753和755的三趟快車,每天固定開行三趟,分別從上海、鄭州和武漢始發,專門運輸豬、牛、羊等鮮活商品,經深圳運抵香港,形象稱作“三趟快車”。

  1964年

  原鐵道部宣布“三趟快車”為“貨車之首”,要求除特快列車外,所有客、貨車都要為之讓道。

  1988年

  海關總署在深圳筍崗鐵路口岸設立內地首家出口監管倉庫,各類鮮活物資運抵口岸後直接進入鐵路沿線的倉庫,經過消毒程序於次日凌晨運抵香港。

  2004年

  從長沙東始發的751次列車停運。

  2010年

  鄭州北站供港專列82755次(即755次)列車停運,至此“三趟快車”均退出歷史舞台。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3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