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二十條優化措施熱點問答之一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2-11-17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將風險區調整為“高、低”兩類,糾正核酸檢測“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二十條優化措施公布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各地相繼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風險區如何劃定?密接、時空伴隨等怎樣判定?堅持做核酸有無必要?聚焦落實過程中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作出權威回應。

  問題一: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否意味着放鬆防控?是否會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

  答: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這些調整,是基於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數據作出的。近三年來,我國根據全球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結合我國疫情防控實踐經驗,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每一次調整優化,都經過反覆研判、科學論證,確保積極穩妥、風險可控。

  二十條優化措施是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國國情、更加科學精準的舉措。這些調整要求更規範、更快速地開展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防控效率。

  問題二:有群眾反映,其所在地方提出“社區爆發地區”“社區傳播明顯地區”等,二十條優化措施提出後,風險區如何劃定?

  答:二十條優化措施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在科學精準管控風險區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管控範圍和人員。

  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實踐應用以及今年7、8月份的評估,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約為3/10萬,風險極低。為盡可能減少管控區域和人員,取消了中風險區的劃定。

  根據二十條優化措施,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問題三:有群眾反映,目前有密接、時空伴隨等多種判定。不同判定應採取什麼樣的防疫措施?

  答:密接是密切接觸者的簡稱,一般指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症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症狀感染者標本採樣前2天開始,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採取有效防護的人員。第九版防控方案共列舉了9種密接人員類型,包括共同居住人員等。

  二十條優化措施中明確,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同時要求,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時空伴隨人員是涉疫場所的暴露人員。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對於這類人員要求在流調以後進行“三天兩檢”,及時排查。

  不論是哪種管控方式,管控時間都是以人員末次暴露的時間開始計算。對於管控的時間,起始時間應該以判定為末次暴露的時間為準,而不應該以追蹤到這個密接的時間開始算起。

  問題四:當前,有的城市減少核酸檢測點位的同時,要求出入公共場所出具核酸陰性證明。不少群眾關心:是否需要堅持做核酸檢測?

  答: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發生疫情以後,基於流調研判,明確傳播鏈清晰,沒有發生社區傳播,無須開展區域全員核酸檢測,只需對風險區域和重點有感染風險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開展快速疫情處置。

  二十條優化措施進一步強調,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

  二十條優化措施還要求,制定規範核酸檢測的具體實施辦法,重申和細化有關要求,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