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從小培養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23-01-18

  2022年秋季學期,香港漢華中學高一年級A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堂上,教師黎國詔用投影展示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照片。這節課講授香港問題的由來,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着力提升青少年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將推動學校在課堂內外推行國民教育,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民族自豪感和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國民教育植根學校

  “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是‘一國兩制’事業的接班人,因此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將全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體會中華文化和價值觀,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認識憲法、香港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國民教育必須植根學校。按照香港特區政府要求,自2021年起,高中一年級開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取代了原通識教育科。作為香港高中4個必修必考的核心科目之一,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3個主題組成。

  “在新的課程體系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構建起完整準確的認知體系,着重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積極態度和國民身份認同。”黎國詔説。

  近年來,一系列舉措在香港落地:推行初中中國歷史科新課程、《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及15個科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所有中小學在每個上課日、元旦日、香港特區成立紀念日和國慶日升挂國旗,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歷”指導中小學配合重要節日開展國民教育活動;“心繫家國”等聯校活動陸續開展……

  2022年10月,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簡稱“教聯會”)對逾300所中小學、幼兒園及特殊學校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逾九成受訪者表示學校舉行了國慶活動,創歷年新高。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特區政府將組織公帑資助學校新入職教師及公立學校擬晉升教師參加內地學習團,開展為期3至4天的交流。”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這是繼要求公營學校新聘教師必須通過香港基本法測試後,特區政府推出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疫情之前,我所在的學校每年至少組織兩次師生內地游學,學校還與內地7所中學結成‘姊妹學校’。”香港教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告訴記者,“眼見為實”有助於老師們把切身感受融入各學科教學。“在課件裏展示親手拍攝的照片,與從網上下載照片相比,給學生們的感受完全不一樣。”許振隆説。

  據統計,過去兩年,逾650名中小學校董、8200名中小學校長與教師參加特區政府舉辦的憲法、香港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相關培訓;逾4.8萬名中小學教師參加“國家安全教育到校教師工作坊”;約1萬名教師參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培訓、逾1.3萬名教師參加中國歷史科培訓、逾700名音樂教師參加與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相關的專業培訓……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肩負着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及國民身份認同的重任,必須具備專業能力、秉持專業操守。”蔡若蓮説,特區政府將組織更多在職教師赴內地探訪學校、參加專題研討會、參觀企業和文化設施等,讓教師通過親身觀察和體驗,了解國家最新發展,提高育人能力。

  社會各界支持愛國教育

  當下,一套名為《歷史有話説》的歷史知識短片,頗受香港中小學教師歡迎。特區政府教育局將其列入中小學參考教材,以配合小學常識科、中學中國歷史科、歷史科課程有關香港歷史和近代中國國情的教學。

  中小學國民教育的教學資源問題,得到各界重視。記者了解到,2022年6月初,特區政府將首批通過評審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本上載至網絡;以《香港志》為代表,由民間學術機構及知名歷史學者參與的歷史類專業著作及參考資料越來越豐富;市面上,面向少年兒童的愛國教育讀本越來越豐富……

  “隨着國民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一線教師有了更權威的參考資料,這不僅有助於老師備課,更能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和理解知識。”漢華中學助理校長嚴志峰説。

  在新界沙田,教聯會在特區政府支持下辦起了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打造沉浸式學習環境,自去年啟用以來,成為不少中小學及社會團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門場所。“中心將開展學校升旗隊培訓、教師培訓、赴內地交流等活動,全方位支援學校開展愛國教育工作。”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説。

  “愛國教育任重而道遠,希望社會各界一同努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對香港年輕人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黃錦良表示。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1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