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日新月異 為港澳發展增添「興」動能

來源: 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 2023-02-28

  嘉賓:

  陳勇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

  吳志良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胡劍江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執委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四年來,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協同推進,在「硬聯通」、規則機制銜接、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港澳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大局,發展動能更強勁,市民福祉持續提升。歷經四年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正朝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加速前進。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我們邀請了三位來自港澳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暢談大灣區建設成果,為港澳發展建言獻策。

2022年7月,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投入運行。新華社發

  1.互聯互通持續提升 居民獲得實在便利

  記者:四年來,港澳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深度合作、互聯互通,取得的顯著發展成就有哪些?港澳居民在哪些方面實實在在地受益?

  胡劍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四年,港澳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深度合作,以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契機,初步形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大灣區逐步形成深港河套和粵澳橫琴「兩點」、廣深港和廣珠澳「兩廊」的創新格局,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2月6日,在深圳蓮塘口岸,香港騎行愛好者帶着自行車入境。新華社發

  灣區「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不斷增強。硬體聯通方面,港珠澳大橋打通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道路交通網;廣深港高鐵增設廣州東站,直接聯通香港和廣州市中心,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已然形成;大灣區機場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過2.2億人次,在機場及配套設施、機場運營管理、航空物流等方面不斷推進務實合作;2021年大灣區港口群全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三地口岸創新實施「一站式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便利通關模式,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在軟件聯通方面,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軟聯通」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深港通」、債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陸續落地,港澳與內地的金融合作不斷推進。「心聯通」不斷加強,大灣區正在成為港澳各界人士就業、創業、生活的新空間;廣東已全面落實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衞生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市民待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平台讓許多港澳青年融入灣區生活,開啟奮發有為新篇章。

  吳志良:受益於大灣區的發展成果,澳門居民可以享受珠海的醫保和社保,通過高鐵等交通方式更方便地前往內地城市,就業和學習的機會更多;澳門企業到內地城市進行更深入的産業合作,市場極大拓寬。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成立,擴大了澳門的發展格局,為澳門居民創業、就業、置業提供了新空間。經歷疫情,大家更加意識到大灣區應該成為一個共同的家園,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

  陳勇: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促進創科發展,發展成果與每位香港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利用創新科技成果,香港可以就社會問題對症下藥,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務。例如已經發展成人們日常生活一部分的電子錢包「轉數快」(香港的快速支付系統)、登記數逐年倍增的電動車、由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的「簡約公屋」等,解決了市民轉賬不便、都市碳排放增加、公屋落成慢等問題。

  大灣區的發展建設也為香港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教育選擇。香港的大學陸續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開設分校並向分校畢業生頒發兩地證書。去年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同步開學,見證香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不僅滿足了北上的港人家長需要,更能幫助下一代茁壯成長。下一代既能獲取寶貴的內地生活經驗,熟悉內地民情,又能與香港保持聯繫,兼具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

  2.灣區建設加速推進 港澳發揮所長乘勢而上

  記者:廣東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強調發揮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力爭年內「封關運作」;2月20日起,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試點……近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很多新動向,您覺得這些舉措對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和港澳發展有何積極助益?

  吳志良:近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動向表明,大灣區各地正在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推進大灣區建設,進一步促進內地城市與港澳的交流與合作。這將有助於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和港澳進一步發揮潛力和優勢,增強發展的動力。橫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澳合作的重要平台,「封關運作」將加速規則對接,凸顯制度優勢,推動産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也有助於推進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

  陳勇:十分高興看到特區政府招攬人才的決心,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很受歡迎。隨着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香港可以進一步增強「連接內地」的優勢,與大灣區內各級政府群策群力,以互相配合的方式招攬人才,並以創新性的政策促進區內人才流動,讓人才成為大灣區內的共有資源。除了吸引現成人才,香港亦可推出政策,吸引具有潛力的學生前來就學,並促使他們畢業後留在本地工作。

  胡劍江:廣東力促高質量發展,是香港增強「興」動能的重大利好。高質量發展,靠的是創新、技術、人才,需要着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以創新科技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需要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需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這些正是香港的獨特優勢所在。香港鞏固傳統「四大中心」、建設「新四大中心」的關鍵,就是用好大灣區這一巨大動力源。香港必須保持「蘇州過後無艇搭」的緊迫感,以大灣區思維審視香港發展的各類規劃藍圖,做好與廣東省高質量發展規劃的對接,切實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好廣東高質量發展所需,既為廣東省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也為香港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3.新起點新機遇 港澳發展動能更強勁

  記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香港需要着力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應該怎樣不斷提升其獨特地位和優勢?澳門進一步發展應從哪些方面發力?

  胡劍江:現階段香港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快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由治及興。首先,要發揮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優質高效的專業服務、普通法制度、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等傳統優勢,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一方面加強與國際社會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另一方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推進大灣區一體化合作,提升灣區競爭力。其次,要加快解決土地房屋等問題,盡快改善基層市民居住環境,更要迎難而上,加快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的建設發展,讓市民享受「愛國者治港」的實惠。

  吳志良:澳門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是推動旅遊業多元化發展,例如發展文化旅遊、健康旅遊、生態旅遊等,吸引更多游客;二是推進經濟多元化發展,除旅遊業以外,還可發展金融、創新科技、教育和大健康等産業,有助於提升澳門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三是加強對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提升澳門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四是全力投入橫琴開發,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可持續發展增加動能和活力。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3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