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香港的小巴牌,都在這裏

來源: 大灣區之聲微信號          發布時間: 2023-08-21

  

  「前邊街口有落,唔該!」

  上個世紀60年代,香港的交通不算發達,一種隨叫隨停的紅色小巴應運而生,一度受到大眾的歡迎。而幾乎每一輛紅色小巴的車頭上,都擺放着至少一張白底紅藍漆字的牌子,為乘客指示來往線路。

  香港的小巴又叫「van仔」,它身型較小,便於穿街過巷,是許多港人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按照車頂顏色的不同,現在小巴被分為「紅van」「綠van」

  「綠van」除了有常規的線路和時間設定外,還有和大型公交一樣固定的收費標準。而「紅van」則是完全以市場和乘客為導向,招手即停、隨時可下車。「紅van」和「綠van」還有一個很好辨認的點:就是最具特色的手寫小巴水牌,也叫小巴牌

  小巴牌,是一種白底紅藍色的塑料名牌,特徵鮮明,且與「風靡世界」的深水埗紅白藍尼龍袋配色相近,所以顯得港風滿滿。

  早期的小巴牌都是由人工手寫,每個字都是師傅一筆一劃寫成。最開始,這種牌子還只是用紙皮來做,寫好之後夾在車前的防撞欄,但經不住風吹雨淋,並不耐用。後來,隨着塑膠製品的出現,小巴牌也隨之換成了更為耐用、價格更優惠的白色塑膠材質。

  最開始的小巴牌價錢牌也是一大特色,因為數字是用傳統花碼字寫的,這種出自中式算籌的數字,曾經盛行於各地,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花碼寫法分別為「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

  後來隨着阿拉伯數字成為主流,花碼字的使用也越來越少,小巴牌的價目表也隨之演變為阿拉伯數字,並一直沿用至今。

  小巴牌看似簡單,其實裏面很有講究。我們看到的小巴牌,代表終點的紅字打橫寫,代表途經地的藍字打豎寫,這種是屬於約定俗成的規矩。

  隨着時間的流逝和交通方式的變遷,小巴車早已不再盛行,手寫小巴牌也成了那個時代的印跡,訴説着那個時代的故事。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手寫小巴牌師傅退休,也不再有新人入行,手寫小巴牌這一行業正面臨着消失的危機。

  麥錦生,一位40年來一直以寫字謀生的人,他是香港僅存的小巴牌師傅。

  麥錦生還記得自己人生中寫的第一張小巴牌:「旺角佐敦道!」他表示,自己職業生涯裏寫得最多的也是這條路線。

  小巴是陪着我們長大的,也陪着香港一路走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小巴牌手寫師傅了,我覺得自己有這個使命將這門手藝保留下去,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如今,麥錦生另辟蹊徑,將小巴牌製作成鑰匙扣等文創禮品,讓小巴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和客人見面。他還積極參與各種小巴牌書寫工作坊、文藝展覽交流活動等,努力去吸引更多人了解小巴文化。

  香港有太多像小巴牌這樣伴隨時光走到現在的事和物,正變得日漸稀少,被大眾慢慢遺忘。但是,還有無數投身於文化保育的人們,他們默默堅守,幫助我們銘記屬於所有人的美好回憶。只要有一個人記住,小巴文化就不會消失。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58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