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年赴香港:鏡頭內外「看見」不一樣的香港

來源: 人民政協報          發布時間: 2023-08-31

  

  「一顆『蛋』賣15元?香港街頭排隊爆火的甜品到底有多好吃?」

  「物價感人的香港大排檔,越吃越過癮的晚上!」

  ……

  近日,由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共同指導,嗶哩嗶哩(B站)與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青年新旅行 港風新體驗」專題創作活動正式上線,活動中,已有13余位B站UP主(上傳者)及其團隊,與香港青年一起深度走入香港日常生活,用鏡頭記錄香港活色生香的動人故事。

  傳統韻味十足的「回禮」

  鏡頭中,她一襲淺綠旗袍,手持一把花絲扇,扇面精巧雅致,金絲靈動奪目,隨香港電影《花樣年華》的配樂一開一合,盡顯東方古典之美……

  「這把花絲扇,全憑手工打造,從構思到設計到製作,一共耗時20多天,是我現在最滿意的作品。」「80後」UP主雁鴻笑着説,而這份投注了滿滿誠意的非遺作品,正是她獻給此次香港之行的「禮物」。

  「這是我第一次到香港!」談及此次受邀到香港體驗,雁鴻的言語間仍難掩興奮,「我幾乎逛遍了自己能去的所有展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以及維多利亞港附近的很多藝術展,真像打開新世界一樣『大飽眼福』,每到一處,都能感受濃郁的文化氣息,捕捉到不可多得的創作靈感。」

  在一個外銷展館的藏品廳內,她隔着玻璃窗,面向展品駐足良久。「那是一把花絲扇,它的工藝細膩到了極致!」作為一位國家級非遺花絲製作技藝的青年傳承人,雁鴻對匠人巧奪天工的技法相當着迷,也是從那時起,她萌生了新的創意,「我想為香港文化傳播做點什麼,不如也做一把花絲扇吧!」

  當維多利亞港的海風輕拂衣裙,她腦海裏的作品漸漸有了主角的輪廓。「維多利亞港太美了,我要把它融入設計,讓這把花絲扇既有港風特色,又有傳統韻味。」

  雁鴻為折扇設計了19個扇片,為做到大小統一,她專門打造了一款全新的模具。「折扇邊框固定後,再把花絲搓成麻花絲,在邊框內『作畫』,為它裝點上花紋、纏枝紋等。」雁鴻坦言,這些工藝雖然繁複,但難度顯然不及對建築的塑造。「日常的花絲作品中很少見到如建築輪廓式的直線條,也正是因為直線不好焊接,很難成功。為了攻克這個難關,我記不清失敗了多少次,直到摸索出一種折法,才使得作品沒有留下遺憾。」

  端詳最後的成品:金燦燦的水波紋正輕輕浮動,映襯着維多利亞港灣如畫的風景,彼時,紫荊花在兩側盛放,觀賞者的鼻尖似已飄來花香。

  兩把扇子,一把在香港,一把在成都,一把由匠人所作,一把出自當代青年之手,它們仿若是時空交匯的傳承序曲,也撥動着雁鴻對香港這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無限神往。

  「回來以後,我總想着何時能夠再去!沒想到,成都和香港通高鐵了!以後出行更方便,心心念念的香港之行,可以隨時啟程。」雁鴻説。

  大都市裏的溫暖「底色」

  拾級而上,穿過狹窄而幽長的樓梯口,UP主「江湖舉人」(以下簡稱「舉人」)推門走進一家「二樓書店」。這裏空間很小,書籍「擁擠」卻很井然,店家和讀者似乎未覺察有外來客,他們或整理書架,或沉浸書中,翻頁聲清晰可聞。

  作為一位讀書博主,也曾到過不少書店「打卡」的「舉人」,此時卻有些恍惚。「在寸土寸金的旺角,這家不起眼的小店是如此特別。」關門的那一刻,他有種強烈的感覺,「世界靜了,都市的喧囂仿佛被擋在門外」。

  「『二樓書店』,這個稱謂其實並非店名,而是香港的一種文化現象。」「舉人」將這段過往娓娓道來: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一些知識分子深感當地文化土壤匱乏,商量出一個較為直觀的解決辦法——開書店。書店的選址在繁華街區,由於租金較高,只好開在樓上,「二樓書店」由此得名。

  如今,近70年寒來暑往,店面所在的樓層或許增高了,變為三樓、四樓、五樓,但這一文化符號卻依然屹立不倒……

  「『二樓書店』,如同一座燈塔,給了很多渴望讀書的人以慰藉,也成為香港文化圈特別的存在。在保持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香港依然有這些『鬧中取靜』的地方可以放慢腳步,何嘗不是保留了一座城市最溫暖的人文底色?」「舉人」説,在香港的另一處——小漁村大澳,當耳畔鼓聲雷動、眼前彩旗飄揚,傳承百年的龍舟游涌呈現在眼前時,他同樣深有感觸。「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義無反顧地接過父輩手中的槳,成為這項國家級非遺經久不衰最堅定的力量。」

  「舉人」説,他三次來港,屬這次最深入,也最動容。「過去,我的認識是單一的,只知曉香港是國際大都市,是購物天堂,來香港的首要目的就是購物。這次體驗,讓我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香港變得更加立體、可愛、可敬。無論是漁村裏的非遺傳承,還是『二樓書店』的堅挺,都飽含着對傳統文化最寶貴的『守護』。」

  美食天堂的「煙火氣」

  「香港的那家魚片豬潤粥,實在太好吃了!它的粥底用魚骨湯熬製,再加上新鮮的魚片和飽滿大塊的豬肝,味道非常鮮美,那種幸福感、滿足感,簡直爆棚!」「90後」UP主「渣叔愛酒」哪怕此刻回想起這份美食,都有垂涎欲滴之感。

  今年,是「渣叔」時隔整整10年後再來香港,本以為漫長的時間會帶來疏離和陌生感,但出乎意料地,他如同遇見久別重逢的「老友」,竟格外地感到親切。

  「或許,和我的電影情結有關。我是看着香港電影長大的,置身於早已深深刻入腦海裏的香港街道,就是那般熟悉、自然!」而作為美食UP主,當他從旺角、油麻地,一路吃到尖沙咀,在香港數不勝數的特色美食中流連忘返時,那份親切又平添了一種幸福的味道。

  「香港最好吃的,在街頭!這裏是美食天堂,值得嘗試的實在太多了!你可以去吃爆炒海鮮、燒鵝、清湯牛腩面、竹升面、鮮蝦雲吞……雲吞裏,會有一整個完整的蝦仁,飽滿鮮嫩,這和粵菜的風格也很相近,主打一個食材新鮮!」「渣叔」如同香港本地人一樣,連續報上十幾樣「菜名」,連珠炮式地分享着。

  於他而言,哪怕一碗簡簡單單的清湯牛腩面,都很有香港味道。「它的分量很足,肉很紮實,在生活節奏快的香港,牛腩面很好地兼顧了吃好、吃飽又吃得快的優點。不少街頭小吃,都有這樣的特色。」

  在他的「必吃榜」中,有很多是已開了十幾二十年的老店,那裏也是當地的街坊鄰居常光顧的地方。「在這些店裡,能夠嘗到很地道的香港風味,也能感受到市井生活裏十足的『煙火氣』。有時,趕上用餐高峰,我還會和香港本地市民一起拼桌,像嘮家常一樣聊起彼此的生活。」他至今記得,有一位很熱情的香港阿姨,問他從哪來,來了多久,看他拍攝視頻,還很樂意幫忙出鏡!

  「在香港,除了美食的『火熱』,我感觸最多的就是人的熱情,無論是餐飲店的老闆、食客,還是出租車司機、偶遇的陌生人,大家都很友善,雖然只是匆匆一遇,心底的暖意卻久久未散。」「渣叔」説,「香港也是一個很適合旅行的地方,它既有各式各樣的展覽和文化演出,能夠滿足精神上的追求,又有豐富多樣的美食,能夠讓人的味蕾充滿愉悅。」

  如今,從他生活的杭州飛到香港很便利,路程僅兩個半小時。今年,他已去了兩次香港,正計劃再去。「我希望多拍些真實、快樂的視頻,讓大家知道香港是個值得一去再去的好地方。」

  青春力量架起「友誼橋」

  這些天來,嗶哩嗶哩公共事務高級總監王欣一直關注着UP主們的視頻創作。「舞蹈類、知識類、非遺類、美食類等各方向的UP主各顯神通,他們創作的視頻,展現了香港與內地一脈相承又別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勾勒出香港生機勃勃的復常圖景,廣受網友好評。截至8月30日,有的單體視頻觀看量已經達到256.3萬!」王欣笑着説。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隨着內地與香港恢復全面通關,游客往來日漸頻繁。「B站作為青年匯聚的視頻平台,很希望發揮青年群體的力量,用鏡頭記錄和呈現香港的多面精彩,帶動更多年輕人認識香港、喜歡香港。」王欣介紹,為此,他們和香港旅遊發展局在前期共同策劃了交流項目,為UP主們送上了三個體驗大禮包——文化傳承之旅、經典影視劇IP回憶殺、本土風貌深度游。

  「很多UP主反饋説,這次參觀體驗,不是走馬觀花地看,而是能夠深入到香港百姓的生活當中,為香港平凡人的奮鬥故事所打動。」王欣説,例如大家參觀了荃灣三棟屋博物館,這家曾是客家圍屋的博物館,現已成為法定古跡。博物館的創始人蕭國健正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一非遺文化,為此放棄了國外的高薪職業。再比如,大家來到香港百年的水果批發市場——果欄,當果農們凌晨兩三點忙碌的身影映入眼簾時,不用別的語言修飾,內地青年已深切感受到吃苦耐勞、勤奮拼搏的「獅子山精神」。

  「此次,我們不僅組織了內地青年到香港去采風創作,香港旅遊發展局也專門選派了管培生(管理培訓生)來與內地青年交流,全程陪同他們的香港之行。這些管培生在香港出生長大,對香港最為熟悉,和內地青年有很多共同話題。希望兩地青年能夠在價值觀的養成過程中共享、共創、共賞。」王欣説,「『青年新旅行 港風新體驗』活動從8月22日啟動,將持續至10月7日結束,橫跨了七夕、中秋和國慶等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也希望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有更多內地青年到香港去體驗、去拍攝視頻作品,講述他們眼中不一樣的香港之美。」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