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秋節:夜染繽紛 月照團圓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3-10-08

  

  農曆八月十五日,傍晚時分,一輪圓月緩緩升起,為繽紛的夜“報幕”,城市隨之褪去尚存的熱氣,忙碌了一天的香港市民開啟中秋假期,歡樂自今夕始。

  人間燈火天上月,月光灑滿香江。

  豐富的燈會漸次點亮全港:香港公園內的湖面上漂滿浪漫的水燈,避風塘中安置着幾米高的巨型月球燈,西灣河畔有四川省借展的三星堆面具燈,東涌海濱長廊挂起星星點點數千盞……

  在維多利亞公園,主題燈會將傳統與新意匯聚一堂,玉兔、月餅、粵劇生旦以及熊貓、松鼠、猴子等花燈競相大放光彩。來自法國的克裏斯和女友莎拉剛到酒店放好行李,就被吸引來參觀。兩人默契地選出松鼠花燈“最可愛”。

  克裏斯因為工作常常往來香港,十多年前也曾獨自在港度過一次中秋。“我知道中秋在中國是團圓的節日。”他説,這次很開心身旁有人陪伴。

  一縷咿咿呀呀的吟唱穿破喧囂,原來是粵劇戲班開始了表演。公園內,鮮艷的花牌下搭起戲台,四週還有中式長衫、粵劇頭飾等多項非遺展示。

  應景的佛山綵燈項目被眾多游客圍得嚴嚴實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黃宏宇忙着幫大家答疑解惑。他的手藝傳承自母親,小時候常在過節時目送母親來港工作,而今換成母親留守佛山家中。雖遺憾未能團圓,他也“很開心能為市民增添節日的氣氛”,並且期待跟本地同行互相切磋。

  9月28日,在元朗大橋街市冠香行老店,顧客在挑選、觀賞燈籠。新華社記者 褚萌萌 攝

  仿佛是想分一份月色似的,人們紛紛挑選一盞花燈買回家。

  在元朗大橋街市,近40年的老店冠香行每逢中秋便頗受青睞。近日,幾米長的小巷由頂到壁挂滿花燈,猶如一條絢麗的隧道。顧客熙熙攘攘,店舖直到晚上8點多才打烊。

  老闆娘黃健娣出身燈籠世家,嫁給了燈籠手藝人,如今接力棒又傳給大兒子蔡國浩。從9歲起就在店裡幫手的阿浩,近來中意用老手藝創作新穎款式,許多創意作品一上架即售空,受到追捧。

  月光穿越今昔,照向時光中的變與不變。

  暌違數年後,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大坑舞火龍”民俗活動在今年中秋回歸。小小的街區擠滿了慕名前來的游客。

  月光下,一條近70米長的火龍蟄伏着,藤枝和繩纜構成的骨架上插滿燃燒的香枝。片刻後,“咚鏘……”鑼鼓聲響,火龍在數百名隊員的合力下“活”起來,一會兒“神龍擺尾”,一會兒“喜結龍團”,引得人群發出陣陣喝彩。

  然後,靈動的火龍在大街小巷游走,看客們也緊隨其後,人潮涌動。所到之處,空氣中瀰漫起煙火氣息,令人記起其消病除災的緣起。

  今年的參與者不僅有青少年小火龍隊,月初數十個國家地區的在港留學生還通過工作坊體驗了這一中國國家級非遺項目。

  9月23日,人們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參觀中秋綵燈會。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月光向更遠處蔓延,天涯共此時。

  中秋是亞洲許多民族共通的節日,全港多處設置有杭州亞運直播區的體育館、商場也聚集起一些市民,屏幕內外共襄跨越語言文化的盛會。

  一家位於紅磡的商場裏,連日來的節慶手作活動也融入多元的中秋特色:芒草代表日本的“月見節”,松餅代表韓國的“秋夕節”,水燈籠代表越南融合了兒童節的中秋……名稱各異,美好寓意相同。

  特區政府近日啟動的“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更向海內外展現香港的夜色之美。一眾市集陸續展開,美食、音樂和嘉年華般的氣氛都是相聚的理由。

  灣仔海濱日前開啟的“海濱藝游坊”在中秋夜更是人聲鼎沸:市民黃女士下班後和女兒直奔這裏,一飽口福;來自英國的寶琳娜守在維港邊,目不轉睛地看完了整場光影表演;來港5年的波蘭小夥托馬斯忙着向顧客推介自家融匯世界美食的餐飲品牌……

  在慈善組織朝陽獅子會的攤位上,攤主朱偉明正在義賣由基層家庭孩子們繪製的熊貓手辦,希望籌募善款,讓他們的夢想在幻彩的中秋夜啟航。

  月上中天,夜猶未央。從今晚起,影院食肆打折、公交延長運營、博物館特別企劃……一連串活動推動下,香港旅遊業界預計,內地黃金周期間將有100萬人次訪港。特區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柏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整體“一程多站”旅遊將尤其受到歡迎。

  意猶未盡的人們已開始期待有“追月”之稱的農曆八月十六日。當晚,在紫荊文化集團策劃下,數千架無人機將從維港飛往深圳,把香港的夜色繪入大灣區的全景。

  夜色繽紛,其中月色最明。無論在維港兩岸,或太平山頂,沉浸人間熱鬧時,人們都不會忘記最簡單的節日儀式——抬頭望月,完成月亮和世人的團圓約定: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8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