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撐港青立業 港青促深港融合

來源: 南方日報          發布時間: 2023-10-12

  兩年前,香港長大的孫偉成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試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下,來到深圳發展,成為普華永道諮詢(深圳)有限公司高級顧問,與團隊一起力促深港金融領域的融合,助力數家高新技術企業融資。

  同一時間,香港「新移民」吉浩冉因疫情暫停通關而滯留深圳。他索性留下來,在前海創辦了他鄉寓(深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面向留學生或差旅人士提供中長期房屋租賃,月活用戶已增至4萬多。

  而更早決定從香港來深創業的百泰首席信息官周燦龍和深圳市有好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寶怡,不僅公司獲得長足發展,自身也有了更多社會角色,並希望盡己所能和所長,推動深港青年交流合作。

  8月底,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9月初,《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迎來發布兩周,均讓深港合作再度升溫並進入新階段,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香港青年選擇到一河之隔的深圳發展。

  而團深圳市委也將在深港之間為青年架起更多青春之橋,依託前海、河套等深港重大合作平台,聚焦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四業」問題,通過擴容「展翅計劃」「港澳青年驛站」和實施「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建設深港青年就業指導中心、創業發展基金,舉辦粵港澳青年人才論壇、香港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等,全面深化對來深香港青年的學業支持、就業指導、創業幫扶和生活保障。

  同時,培育「矩陣式」深港青年創業創新空間,在各區建設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深港青年創業創新基地,配套引入創投基金和創業導師團隊,並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學院,構建粵港澳青年國情研修體系,打造深港青年創業創新之城。

  北上拓業

  「這裏離香港近,給青年很多機會」

  1989年出生的曾寶怡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從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畢業後,她回到香港就業,一段時間後便遇到工作上的瓶頸。她想跳出舒適區,自己創業,但現實又讓她心生顧慮。

  「當時香港的辦公租金相對較高,許多行業的商業模式又已經固定,市場內大部分持份者都較傳統,本土創業者缺少關注或缺乏創新意識。我父親就鼓勵我去深圳發展,他説這裏離香港近,但會給年輕人很多機會。」2017年,曾寶怡來深創業,致力於發展汽車租賃行業。此後如魚得水,公司已有車輛200多輛,管理司機人數一度達到500人。

  比曾寶怡小一歲的周燦龍,也從小在香港長大,但父親彼時在鹽田創業,每逢周末母親就會帶着幾個小孩從香港到鹽田團聚,這讓周燦龍對深圳一直有着特殊感情。

  初中畢業後,周燦龍遠赴美國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求學期間就在思考未來發展方向。2014年,他注意到國內互聯網産業的迅猛發展勢頭,遂萌生出回國創業的想法。

  「當時深圳延伸出很多新産業,吸引了全國各地優秀青年人才融入,帶動整個城市多元發展。」周燦龍在百泰集團開始負責「智能珠寶」新項目,嘗試通過科技和珠寶首飾的結合,為行業尋找一個新的突破點和增長點。

  這一過程中,周燦龍和團隊又敏銳地看到了國內設計創意人才的短缺和産品同質化問題。他果斷創立了中谷科技,主導企業加入全球設計院校聯盟,搭建設計師平台。

  「我們希望為國內外設計師提供一個交流和供需一體化平台。珠寶企業既可以在平台上發布設計需求,也可借此與國外院校合作,引進國外優秀設計人才,還可以把中國優秀的文創作品傳播到國外,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原創。」周燦龍説。

  幸運的是,不論是新項目還是新平台,他都獲得了市、區兩級政府和共青團組織的支持,還獲得了上格優秀設計獎,「這對剛來創業的香港青年有着莫大鼓舞」。

  「95後」吉浩冉則是高考後入讀香港都會大學國際商業專業的香港「新移民」。2018年畢業後,他便在港創業,專注於香港青年服務式學生公寓,為在港學生提供青年社區服務。僅3年時間,業務規模即增長至原來的5倍,收穫第一桶金。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企業發展帶來變數。2021年,吉浩冉因兩地久未恢復通關而滯留深圳。他索性將線下業務放在香港,線上業務全部轉移深圳,實現兩地同步發展。2022年,吉浩冉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設為留學生或差旅人士提供中長期房屋租賃的平台。

  「那段時間我去了很多地方選址,聽朋友介紹了前海後,就第一時間跑去探訪。在既沒預約,也沒對接人的情況下,一位工作人員接待了我,不僅詳細介紹了政策,還帶着參觀了兩家孵化機構。我感覺這裏對港澳創業青年的政策體系和配套服務最為完善,回去後便整理資料,決定入駐。」吉浩冉説。

  而前海恰是前海管理局和團深圳市委共同探索成立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區」,已推出青春建功前海「二十條」行動舉措,落實「港澳青年e站通」「港澳青年電話服務專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陣地住房保障專項行動」「港澳台大學生實習專項行動」等政策。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則是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聯和香港青協三方發起成立的深港澳青年雙創基地。目前,以夢工場、X-space國際青年創客峰等示範基地為代表的此類基地,已有23家近85萬平方米。其中,夢工場已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554家,融資額逾30億元。

  全鏈扶持

  「扶持政策覆蓋生活各方面」

  與創業者不同,在香港長大的孫偉成是在2021年香港特區政府試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鼓勵下,來深就業的。

  孫偉成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和法律碩士學位。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時,正在讀碩士的他感到大灣區是國家未來發展重點,心中就此萌芽出到大灣區尋找機遇的種子。

  畢業後,他在香港從事過不同行業工作,接觸到不少內地客戶,這加深了他對祖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認知。看到香港特區政府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後,孫偉成成功應聘普華永道,開始到公司位於深圳羅湖的辦公室上班。

  在孫偉成眼中,深圳是創新和開放的代表,具備高效的科技成果産業化轉化機制與環境。短短十多年間,已孕育出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享譽國際的科技巨頭。

  「香港擁有全球頂級的金融資源,深港兩地優勢又可以相互補缺。去年我們成功幫一家深圳生物科技公司完成數億元融資,現在他們準備申請上市了。」孫偉成説,自己所在的團隊正在力促深港金融領域的融合。

  「來了就是深圳人,我們單位很多小夥伴都來自其他城市,當中也有100多名來自香港,大家工作中都很有拼勁。現在羅湖口岸升級改造、蓮塘口岸開通,又開始發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之間的流動只會更加密切頻繁。」

  在深工作兩年,孫偉成發現深圳為聚攏人才幾乎不遺餘力。「特別是近年來推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覆蓋了港澳人才專才學習、就業、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印象深刻。」孫偉成説。

  比如,去年由團深圳市委與市人才安居集團等多家單位合建的深圳市首個「港澳青年驛站」就位於羅湖區深南東道萬科深南廣場,為來深的港澳青年提供「住宿+就業幫助+城市融入」一站式落腳服務。

  吉浩冉也有同感。「對於初創企業而言,品牌初期的對外曝光十分重要。團深圳市委為我們提供了諸多幫助。比如,邀請我們去錄製節目,讓公司形象有了更多宣傳平台,助力打造品牌。」吉浩冉透露,目前其搭建的平台,月活用戶已從個位數增加到4萬多。

  「我希望能將公司搭建為『長租版』的AIR BNB,為生活在全國各地甚至全球的青年人提供房屋租賃服務。現階段,我們開始大規模的宣傳和推廣,以及進行引流拓客、做品牌曝光。」吉浩冉説,這段時間非常忙碌,「因為平台的發展速度很快」,他計劃以深圳為原點向全國擴散,同時向新加坡、澳大利亞以及歐美市場進一步開拓。

  如今,周燦龍在深創業已有八年之久,他希望繼續提升整個集團的信息化、數字化及智能製造水平。「過去幾年我們與國內知名科技企業進行了多次深入探討和交流,通過搭建供應鏈金融平台,以科技賦能讓生産信息透明化,讓黃金原材料的監管變得更容易。同時,希望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投資黃金珠寶産業,推動整個産業融合發展。」

  周燦龍説,除了市容、交通的變化,他體會更強烈的是政府鼓勵創新、政策惠企的營商環境。「這些創業就業的重大利好,吸引了各行各業優秀人才齊聚鵬城,也更加堅定了我扎根深圳、創業發展的信心。」周燦龍説。

  擁抱灣區

  「盡己所能推動更多港青來深圳交流」

  在香港青年的創業就業之路越走越順之時,他們也都開始自發地盡己所能推動更大範圍的深港融合,許多人主動承擔起各類有益於合作的社會職務。

  活躍的吉浩冉在校時就熱衷於參與交流活動,還創辦了香港大學生交流協會並擔任會長,其主要事務之一就是配合團廣東省委、廣東省海外留學青年聯誼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舉辦活動,推動港澳青年回到大灣區、建設大灣區。

  而來深圳創業後,每次有香港朋友過來,他都會邀請他們來自己的辦公室參觀,並給他們介紹政府扶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的補貼和優惠,以及大灣區的發展。

  為了幫助在深創業就業的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工作生活以及人際交往,曾寶怡希望自己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便擔任了香港深圳青年總會理事兼副秘書長、香港青年發展聯盟理事兼副秘書長、香港坪山青年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社會職務,並當選為坪山區政協委員。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將就業和創業的目光投向內地。我希望未來自己所做的青年工作能夠聯動更多香港社團、創業青年和學生代表來深考察交流,培育優秀青年骨幹,更廣泛地吸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歷、不同背景的有志青年積極投身灣區建設,在發展浪潮中實現個人價值。」曾寶怡説。

  周燦龍則擔任鹽田區政協委員、鹽田區監察委員會特約監察員、香港鹽田青年總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同心俱樂部理事、鹽田區海外聯誼會理事、鹽田區海歸協會理事等社會職務。

  「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有志創業的青年聚在一起,幫助他們打開社交圈子,傾聽他們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的需求,互相鼓勵、分享經驗,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周燦龍説,通過參與組織鹽田區深港青少年國情研究班、港澳僑青少年國情考察等沙龍、文化交流活動,他注意到深港兩地政府都為香港青年來深就業創業提供了多項便利,未來兩地青年將暢享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灣區的政策持續利好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將帶給兩地青年更多的發展空間。我十分期待能與來深創業發展的港澳青年朋友一起奮鬥,持續做正確且有益的事,選好賽道並持之以恒去傾情投入,也期待更多深港青年攜手共進,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浪潮中,爭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有作為的灣區新青年。」周燦龍説。

  事實上,在今年深港恢復通關後,團深圳市委也以青春品牌為切入點,奮力推動港澳青年融合發展,釋放青春「強磁力」。

  其中,開展「知行灣區」考察交流。配合省青聯組織省青聯委員赴深圳二十四史書院、深圳蘭科植物保護中心開展參訪交流;推動「百萬青年看祖國」品牌落地。搭建與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聯絡機制,與香港各大青年社團建立密切聯繫,配合提供深圳研學精品路線,進一步提升深港青年交流能級。

  截至2023年7月,已接待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隊訪深團,以及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深圳香港青年交流促進會、香港新界青聯等單位團體來訪超過20次,深港之間交流和合作日漸密切。

  「小時候偶爾來深圳探親,印象最深的是會在羅湖吃一份蛋肉腸粉,就是那種皮薄薄的、皺皺的,有淡淡花生油香的廣式腸粉。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會來深圳工作,變成一個深圳的建設者、一個大灣區青年和促進深港融合的一分子。」孫偉成説,20年過去,他還是一樣愛吃腸粉,而深圳也擁有了「最香港」的城區形態。

  「未來,我希望能結合個人才能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為深圳産業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會選擇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實現個人理想!」孫偉成説。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8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