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新速度丨小河套,大希望④

來源: 南方雜誌社          發布時間: 2023-12-18

  河套合作區初步形成六大科創産業集群,科創空間的“硬度”與科研配套的“溫度”正同步快速提升中。

  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已有8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研空間陸續投入使用,吸引諸多重大科創項目入駐。

  站在深圳國資國企産業創新中心頂樓的露台向外望,白鷺不時掠過河面,兩岸風光盡收眼底。不遠處,可以看到福田口岸、皇崗口岸以及正在建設中的香港落馬洲地區。

  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河套規劃》),明確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努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如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河套合作區”)進入加速發展期。這塊熱土究竟蘊藏着怎樣的創新能量?走進河套合作區去看一看。

  “巨型科研實驗室”的誕生

  實際上,自2017年深港兩地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至《河套規劃》發布,深港兩地科創合作從未停下奔跑的腳步。

  河套合作區依託特殊區位和政策優勢,正在建設成為深港兩地科技創新合作最密切的地區之一。對此,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副院長白志強有個十分形象的描述:“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院士們可以走路去參加行業論壇。”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在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的周圍,分布着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新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

  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與港方園區共同聚焦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三大領域,初步形成了六大科創産業集群。

  在白志強看來,這種科創資源的高度集中帶來了強大的聚集效應。可以觀察到,研發機構與科創企業也呈正比例增長。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內取得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00家,市“專精特新”企業36家,科技企業及科研機構累計發明專利956件,PCT申請量共計1781件,高新技術産業蓬勃發展之勢盡顯。

  眾多來自香港的博士創業團隊便是看中了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創新的“軟硬體”,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丁克是其中之一。2021年,丁克與其他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一起創建了深圳顯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顯揚科技”),並成為最早一批入駐香港科技大學藍海灣孵化港的企業。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與高端科研機構、高校聯合攻關的需求,有研發成果産業化的需求,有大量技術人才的需求……”談及為何選擇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丁克對這一選擇有着十足的信心。

  如果把河套合作區比作是一個“巨型科研實驗室”,那麼來自海內外的科學家們、創業的青年們正翹首以盼着這場盛大科研實驗爆發出新的能量。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重大平台—河套合作區,正以一種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書寫着深港科創的新篇章。

  國際一流的園區要有國際一流的科創空間

  今年春季,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細胞治療項目負責人謝雍帶着部分研發團隊,從香港搬到位於河套合作區深港國際科技園的辦公室,開始了兩地辦公、科研的生活。

  “搬到河套來,一是因為河套交通比較方便,與位於香港的辦公室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兩地的各種資源,相互合作,各取所長。”謝雍透過窗戶指着一條馬路之隔的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園介紹,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在這裏建有1900平方米的實驗室,裏面有先進的細胞儀等實驗設備。目前,團隊與中心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借用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園的實驗設備,可以為團隊節省一大筆科研成本。

  深港國際科技園原本為單層廠房和多層辦公樓,經過改造升級後,這裏不僅集聚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福田研究院等科研機構,還吸引了元戎啟行、鯤雲科技、華大九天、晶泰科技等科創企業,成為集深港科技創新中心、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區、灣區名企總部門戶等於一體的國際化科學園區。

  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已建成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園、深圳國資國企産業創新中心等11個專業園區。《南方》雜誌記者深入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調研期間,常常驚嘆於這裏科研機構、創新企業、服務機構等硬體設施的密集程度,幾乎是過一條馬路、轉一個彎,就可以發現寫着“創新”“科技”等字眼的機構名稱。

  深圳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港科創公司”)成立於2018年11月,是深圳市為開發運營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而專門設立的平台公司。深港科創公司副總裁黎岩告訴《南方》雜誌記者,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面積僅3.02平方公里,已有8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研空間陸續投入使用,未來規劃科研及配套空間達到360萬平方米。

  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科研空間還在快速增長中,可謂日新月異。9月7日,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正式開園,截至目前18家香港企業、機構組團入駐,這是內地首個由港方運營、適用國際管理規則的科研空間;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集科技研發、實驗室和配套服務於一體的科創綜合體河套科創中心一期,近日也已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一批重量級的國家級平台機構、獨角獸企業和科研中心即將落戶……

  “國際一流的園區,要有國際一流的科創空間。未來10年,公司還將建成300多萬平方米科研及配套空間。”黎岩表示。

  全力以赴為科研人才解決後顧之憂

  作為量子科技國家戰略力量的南方運營載體,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於2021年9月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成立。走進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一樓大廳,正在展示的超導量子芯片等科研成果顯示出這家科研機構的纍纍碩果。而就在記者採訪的前兩天,這個研發機構才剛剛度過兩周歲生日。

  “研究院的快速發展,與河套對於研究院建設的到位服務是分不開的。”提起入駐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的配套服務,白志強頻頻點讚。

  白志強舉例,研究院的裝修涉及眾多實驗室的建設,通常至少要一兩年,但是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相關部門加班加點,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建成了。研究院有200名左右學生,以前分散住在研究院周圍,安全問題難以保障。河套合作區相關部門了解後,很快就協調了一處集中住宿區供研究院使用。

  科研配套服務是可感知的營商環境。當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加快構建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立體綜合服務體系,竭盡全力解決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

  資金是初創型科技企業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黎岩告訴《南方》雜誌記者,深港科創公司與投資方共同發起設立10億元規模的河套合作區首只科創股權投資基金—深港科創基金,目前已成功決策10個項目,總投資額約3.1億元。

  10月12日,深圳市科技圖書館(福田區分館)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揭幕開館;科學家服務平台、智能化體育設施及公共配套服務平台等配套設施陸續建成,提供多元優質公共服務空間;落實專項人才房供給工作,建設河套合作區人才驛站……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科創空間的“硬度”與科研配套的“溫度”正同步快速提升中。

  黎岩介紹,為解決河套合作區商業、居住空間不足的問題,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西翼福田保稅區片區,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集高端商業、商務辦公、文化活動、公共空間為一體的綜合平台河套壹號預計2024年建成;在東翼皇崗口岸片區,河套合作區首個超高層商住綜合體,含10萬平方米辦公空間、7萬平方米人才房及商業配套的“河套東翼-1”項目也在全力建設中。

  未來,一座舒適、溫馨的科創新城將在深圳河畔崛起。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1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