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南海潮頭立 灣區氣象新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4-01-04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中央賦予廣東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廣州南沙新區三大平台成果豐碩,累計形成696項制度創新成果,發布301個制度創新案例,制度創新高地作用更加凸顯,粵港澳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高水平開放門戶樞紐建設成效突出。

  南海潮涌,改革開放先行地勇於立在潮頭、走在前列。

  從一年10萬億元資金跨境看制度型開放高地

  【總書記囑託】

  堅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統籌發展和安全,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推動全産業鏈創新發展,讓自貿試驗區更好發揮示範作用。

  【發展故事】

  2023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7周年。

  7年來,深港通累計成交金額已達74.32萬億元。年均超過10萬億元的資金跨境流動,顯示出深港通這一資金通道的暢通和活力。

  前海,資金跨境流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從首筆跨境人民幣貸款,到率先打通跨境雙向發債、實現跨境雙向股權投資等跨境金融業務,前海一直將推動資金跨境流動便利化作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這是2021年9月8日拍攝的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截至2023年11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6.71萬人,涉及跨境資金115.60億元。

  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説,前海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從便利香港居民開立內地銀行賬戶,到便利香港企業跨境投融資,從提升跨境貿易結算便利化水平,到適度放寬跨境投融資限制……各項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高地的“海拔”正不斷升高。

  2023年8月,《“前海港企貸”業務操作指引》印發,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中,“支持前海合作區內符合條件的港資小微企業在500萬元人民幣的限額內從境外銀行獲得人民幣貸款”正式落地。

  很快,港順(深圳)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創始人、香港青年尤金港在交通銀行澳門分行獲得了200萬元人民幣信用額度,第一筆50萬元境外貸款預計將在2024年1月跨境打到公司賬上。

  港企貸、不落地購匯、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用存款賬戶、新型離岸貿易跨境資金結算……隨着一項項改革扎實落地、一項項制度穩步建立,前海展現出強勁的國際資金要素配置能力。目前,大新銀行、東亞前海證券等332家金融機構已入駐,其中83家是港資外資。

  2023年12月發布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前海是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

  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海將貫徹落實有關要求,加快推動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更高水平金融開放,探索與港澳金融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進一步探索建設制度型開放高地。

  從一年100萬輛次澳車跨境看粵港澳協同發展

  【總書記囑託】

  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産業,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發展故事】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單牌車隨處可見。很多第一次來橫琴的人感嘆:“粵港澳深度協同發展已‘從夢想照進現實’。”

  橫琴邊檢站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橫琴口岸入境人員超過1600萬人次,出入境車輛185萬輛次,其中澳門單牌車超過100萬輛次。

  截至2023年12月,在合作區生活就業居住的澳門居民超過1.1萬人,澳門專業人士跨境執業人數近1300人。每輛車的背後,都有一個琴澳融合的故事。一年超過100萬輛次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背後,是琴澳一體化愈加深入。

  這是2021年9月17日拍攝的橫琴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説,合作區用最大的力度、最便捷的措施為“人”提供跨境服務。通過“跨境通辦、一地兩注”機制,“足不出境”就能實現全流程的商事登記服務。跨境執業的專業人才也同樣如此。

  人氣旺,産業興,建設橫琴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從橫琴新區,到橫琴自貿區,再到如今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橫琴初心不改,活力滿滿。

  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橫琴重點發展的四大産業之一。

  前不久,澳資藥店——廣東橫琴珍禧品藥業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成為合作區5800多家澳資企業之一。

  合作區商事服務局副局長邱潤華説,合作區正為澳門中醫藥大健康産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包括協助澳門企業進行産品開發和技術升級、提升“澳門設計”標誌影響力等,實現從落地進駐到産業化階段全覆蓋。

  有力舉措推動産業增長態勢迅猛。2023年前三季度,合作區澳資産業增加值達14.67億元,增長148.5%。

  從一家企業一年1.4億個包裹跨境看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總書記囑託】

  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高標準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發展故事】

  “我們把所有的倉庫都設在了廣東,目前公司日均發送包裹40萬個,一年大約1.4億個。”拼多多跨境業務TEMU平台負責人劉航説。

  作為公司的一項新業務,成立一年多的TEMU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中國製造的優質産品。公司把跨境業務中心設在廣州,倉庫選在廣東,主要是看中“世界工廠”的強大製造,以及世界級樞紐帶來的高效便捷物流。

  在南沙港集裝箱碼頭,一艘艘萬噸級遠洋貨輪在海風輕拂中進進出出,汽笛聲中,一排排吊機上下起舞。開通外貿班輪航線150多條,通達全球400多個港口,這裏是華南沿線海運航線最多的港口之一,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這是2022年7月28日拍攝的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先行先試優勢,“灣區之心”南沙已建立起通暢的全球通達網絡體系。

  “南沙有15個一類口岸,進口汽車、跨境電商、郵輪、飛機融資等新業態發展很快。”南沙海關南沙港運輸工具監管科副科長石思睿説。

  2022年,南沙外貿進出口規模近3000億元,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業務規模佔全國1/5,門戶樞紐輻射力影響力顯著提升。

  除世界級樞紐港口,南沙還有暢捷的“一港通”。2023年12月初,一票82.5噸的小蘇打通過“一港通”鐵海聯運模式從衡陽南站運至南沙港,直接裝船出口運往菲律賓。無需重複提交單證,不用多次辦理手續,物流周期和報關成本均大大減少。

  自“一港通”2020年推出以來,南沙已開通19條相關線路,形成了以南沙港為樞紐港,多個珠江內河碼頭和貴陽、株洲、衡陽多個內地鐵路陸港為支線港的港口群。

  高水平開放門戶正加速構建。近年來,除跨境貿易新模式改革、物流通道加強聯通國際,南沙還出台了“南沙離岸貿易10條”、啟動南沙“離岸易”綜合服務平台、發布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標準等措施,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國際金融論壇(IFF)20周年全球年會……2023年,全球政要專家學者多次齊聚南沙,共商全球治理議題,南沙作為全球對話平台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

  “我們將着力構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南沙區有關負責人説。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2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