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故宮文博館,打開法國百年時尚長卷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4-07-08

  踏入幽暗的展廳,仿佛進入時光隧道。頗具年代感的背景音樂中,一束束追光燈聚焦在年代久遠又華麗精美的服裝和配飾上。屏幕上,一些經典老電影的片段在無聲地循環播放。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內,近400件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法國歷史服飾收藏精品,如同一幅百年時尚長卷,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細述關於時尚和服飾的故事。

  這是6月25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拍攝的展覽現場。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講述法國時尚百年演變

  法國作家莫泊桑在他的小説中有句名言:「在巴黎,寧可沒有床,也不能沒有禮服。」

  在策展人、香港故宮文博館副研究員楊悅庭看來,法國服飾時尚曾深刻地影響了世界,其演變也受到多文化交融的影響。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香港故宮文博館與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日前聯合舉辦的「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特展,展出1770年至1910年期間最具代表性的法國服飾,包括十八世紀的宮廷禮服、十九世紀中期的裙撐,以及「高級定制之父」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斯設計的裙裝等珍藏,回顧時代變遷下法國時尚潮流的百年演變。

  這是6月25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拍攝的展覽現場。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比如為了勾勒出符合當時審美的身形,貴族女性的緊身胸衣和裙撐對女性身體進行了極致的約束。為避免過度勒腰引發缺氧,貴族女性通常會隨身佩戴香料盒,通過芳香氣味來提神。同場展出的香料盒,小巧精緻,配以金色鏈條方便攜帶。

  「法國的時裝設計也有不少是從中國文化中獲得靈感。」楊悅庭説,展品中不少服裝、瓷器和圍巾都模仿或參考了中國元素。展廳裏,一件18世紀法國男性貴族穿着的紅色半長外套,吸引了不少觀眾。這件薄夾襖採用法國絲綢面料,圖案紋飾卻帶有濃郁的「中國風」,表明當時中法之間已有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成立的初心就是致力推廣優秀中華文化,促進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香港故宮文博館館長吳志華説,希望觀眾來到這裏,既能了解法國百年服飾時尚,也能看到其他展廳的中國古代宮廷服飾和珠寶,通過跨文化跨時空的對話,感受中外文化薈萃之美。

  香港故宮文博館館長吳志華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6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他透露,文博館今年底還將與法國凡爾賽宮合作推出特別展覽,這兩大特展是香港故宮文博館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精心準備的大禮。

  首度在亞洲地區展出

  為了這次特展,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從館藏140萬件藏品中精選出最具歷史價值的法國歷史時裝收藏精品,首度在亞洲地區展出,其中不少作品此前從未在法國境外展出過。

  「希望中國香港和內地的觀眾有機會能欣賞到這些珍貴的展品。」該館首席研究員丹尼斯·布魯納説。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是一家已成立160年的老牌博物館,他們在合作中對香港故宮文博館表現出的「專業和卓越」刮目相看。

  策展人馬蒂厄·魯塞-佩裏耶説,這些文物級展品的存放、運輸和陳列對於溫度、濕度、燈光等指標要求很高。展出之前,法國的文物安保人員專程趕赴香港,對相關設施設備一一考察,以保證展品安全。考察結束後,他們撰寫的報告給予香港故宮文博館很高評價。「此前沒有一家博物館獲得過如此高的評價。」他説。

  「這些服裝都是古董,非常脆弱,我們接觸時特別小心,布展時間大大超過以往。」楊悅庭説,要為特製的「模特」穿上一套服飾展品,最長需要花費一整天時間。

  這是6月25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拍攝的展覽現場。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展廳的燈光非常講究,既要保證觀賞效果,也要避免衣物照射過度。團隊精心測量和調整每盞燈的照射角度和亮度等,嚴格控制相關指標。她説:「要讓燈光照亮主要細節,也要讓觀眾眼睛感覺舒適。」為了讓觀眾獲得沉浸式觀賞體驗,她和同事們從大量經典電影和音樂中搜尋合適的片段在現場播放,營造氛圍感。

  為妥善保護這批珍貴文物,今年10月中旬,在香港為期三個半月的展覽結束後,展品將全部送返法國「休眠」。

  「星」音導賞創意滿滿

  「太精美了!」站在展品前,歌手莫文蔚忍不住連聲讚嘆。她對這些展品嚮往已久,終於「一睹真容」。

  應香港故宮文博館邀請,莫文蔚為此次展覽錄製了粵語、普通話及英語三種版本的語音解説,分享她喜愛的展品,將個中故事娓娓道來,供觀眾在現場或網上收聽,相當於當了一回語音導賞員。

  她笑説,接到這份邀請,既深感榮幸也十分享受,「好玩,有創意,不僅是我喜歡做的事,還能從中學到很多」。

  喜歡逛博物館的莫文蔚為家鄉有了香港故宮文博館而深感自豪,「香港就是這樣一個獨特的地方,中西方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帶來了許多創意和靈感」。為了觀展,她特地穿了一件在上海定制的藍色絲質旗袍,「旗袍很東方,而袖口和領口裝飾了法國蕾絲,這樣的搭配也是一種碰撞,會産生不一樣的感覺」。

  「星」音導賞的創意讓觀眾驚喜。香港故宮文博館正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更多受眾。

  「通過創新表達方式將傳統與現代連接,這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吳志華説,古今對話已成為國際博物館界的潮流,香港故宮文博館推出的展覽,既有傳統文物也有現代藝術,觀眾正在慢慢習慣這種新表達,「兩年來我們接待了超過250萬人次,觀眾掏錢買票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在仔細觀看一件圖案紋飾帶有「中國風」的18世紀法國男性貴族穿着的紅色半長外套(6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吳志華在思考如何進一步深化中外文化交流。「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他説,比如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館藏拿到國外展覽,或是聯手國外博物館,將雙方的藏品聯合展出,讓中外文物和文化藝術同場對話,「這會很奇妙」。

  「交流就是有來有往。」莫文蔚説,如果將來再有機會,她非常樂意參與其中,將中國文化推介到國外,「希望可以讓全世界的人更了解我們的文化」。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7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