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公平正義 增進人民福祉——從公正司法看新時代改革開放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24-07-17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這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原則之一。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為牽引,以落實司法責任制為抓手,推進公正司法取得新成效,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需求。

  保障和服務改革發展,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時代以來,司法機關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確保改革有序推進。

  着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兩份意見,釋放穩預期、強信心的積極信號:最高法制定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7條意見,最高檢制定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3條檢察意見,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環境。

  一組數據,記錄司法機關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實步伐:2023年,人民法院推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執行到位金額187.8億元;檢察機關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辦理相關案件3866件。

  把依法平等保護原則融入司法政策、落到個案辦理;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持續清理涉企「挂案」,堅決糾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經濟糾紛……司法機關以法治的確定性助力提信心、穩預期、促發展。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

  堅持嚴格保護的司法理念,才能以公正司法激發創新活力。

  「要加大知識産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是「烏蘇」還是「鳥蘇」?烏蘇啤酒在國內啤酒行業有較高影響力,但一些企業通過「搭便車」「傍名牌」方式生産銷售倣冒烏蘇啤酒的侵權産品。通過跨區域訴訟,法院全額支持了烏蘇啤酒的賠償請求,保護了企業知識産權。

  「我們在新賽道上不能掉隊」。

  為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設立知識産權法院;為充分發揮司法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等職能作用,增設互聯網法院……通過強化知識産權保護,推動新領域新業態科技成果運用,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昔日,網箱滿湖、水質惡化;今朝,風光旖旎,山清水秀。」辦案檢察官工作日誌裏寫道。作為首例由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萬峰湖專案凸顯了檢察公益訴訟正成為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法治手段。

  發布司法服務「雙碳」指導意見;對弄虛作假、情節惡劣的「環評報告販子」終身禁止環評執業;最高檢直接對長江干支流船舶污染問題以公益訴訟立案……新時代以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司法守護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同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着十分緊密的關係。」

  全面深化改革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利益調整。司法公正高效權威,依法化解各類風險和矛盾,做到處置依據和程序合法合規、處置結果可預期,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不枉不縱守護平安。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嚴厲懲治境內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守護群眾「錢袋子」。

  寬嚴相濟促犯罪治理。檢察機關主動適應刑事犯罪結構變化,協同各方推進輕罪治理。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2023年,超過90%的犯罪嫌疑人在檢察環節認罪認罰,一審服判率96.8%。

  抓前端、治未病——

  「要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

  「在中國可以試試『中國式調解』,有事先商量。」在外籍調解員傑克勸説下,因糾紛被法院限制出境的外商安東尼欣然答應。浙江義烏法院啟動涉外糾紛訴調對接程序,「洋娘舅」傑克參與聯合調解,花費3天時間就調解成功。

  最高法與有關單位建立「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推動糾紛從「解決得了」向「解決得好」轉變;檢察機關嚴格規範落實「7日內程序回覆、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者結果答覆」,持續鞏固深化群眾信訪「件件有回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有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明規則、促治理——

  「要堅持公正司法,發揮司法斷案懲惡揚善功能。」

  今年全國兩會上,「正當防衛」「刑法第二十條」成為「兩高」報告的關注熱詞,「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來,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持續落到實處,使司法活動既守護公平正義,又弘揚社會正氣。

  依法遏制高額彩禮,最高法制發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讓彩禮歸於「禮」。堅決懲治網絡暴力「按鍵傷人」,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指導意見,維護公民人格權益和網絡秩序。在履職辦案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有效促進了法治社會建設。

  護航人民美好生活,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什麼我們的改革發展能夠有序推進、社會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時代以來,司法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法維護人民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把司法便民利民惠民落到實處——

  「法律不應該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眾工作。」

  為了解除25年有名無實的婚姻,廣東居民李愛珍走進最高法第一巡迴法庭的大門。

  此前因過了訴訟時效,一、二審法院駁回了李愛珍撤銷結婚證的訴訟請求。「案結」但「心結」沒解,巡迴法庭反覆與廣東法院協商,最終依法解除李愛珍多年困擾。自2015年起,最高法先後在深圳等六地設立巡迴法庭,「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就地為民解憂。

  司法為民,枝葉關情。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立案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國四級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解紛成本顯著降低;針對藥品説明書「字小如蟻」影響用藥安全,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推動適老化改造……

  落實司法民主,保障群眾參與——

  「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繫群眾,如果不懂群眾語言、不了解群眾疾苦、不熟知群眾訴求,就難以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場檢察聽證在河北張家口某區舉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擔任聽證員。「胡某雖有用消費券誤導消費者購物的行為,但罰款30萬元過重了。」在聽取各方意見基礎上,檢察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落實「過罰相當」原則。

  從公開聽證、人民監督員制度等,不斷拓寬群眾有序參與和監督司法的渠道,到人民陪審員參審質效逐步提升,到司法每一環節均可在公開渠道查詢……一項項改革舉措推進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公開透明的司法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觸手可及的正義。

  新征程上,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找準司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結合點、着力點,主動融入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讓公平正義之光普照,必將助力「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8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