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協辦的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日前在香港西九文化區閉幕。與會人士表示,此次論壇不僅展現香港貢獻公益慈善事業的決心,也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本屆論壇以「行公益 結碩果」為主題,會聚20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慈善家、業界領袖、政策執行者、非政府組織和專家參與,共同探討如何把公益慈善工作的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效,並為本地、區域以至全球層面的公益慈善事業注入新動力。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在閉幕式上致辭表示,為徹底善用亞洲公益慈善團體的合作力量,此次論壇上宣布啟動了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該研究計劃與10家亞洲頂尖基金會攜手合作,致力構建「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慈善生態系統,以加強亞洲慈善業界的能力。
推動慈善事業專業化
本屆論壇的重要議題之一是如何通過管理評估的方法和準則來確保慈善效益,使成果更持久和深遠。多位講者提出,利用科技賦能和不斷完善慈善體系與制度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澳大利亞前總理、惠康基金會主席茱莉亞·吉拉德在首日的主題演講中表示,慈善家在科研資助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她認為,由於資助科研項目的效益往往是長期的,慈善家應與政府建立良好合作,更有效地推動研究成果轉化與應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彭斯在分享捐贈經濟學時表示,儘管慈善事業無法替代政府在衞生、教育、收入和財富分配等領域的作用,但在適當激勵措施下,慈善仍能發揮重要影響。他認為有必要設計出能夠為支持減貧和公共衞生等事業的捐贈者帶來聲譽和網絡效益的制度。
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認為,亞洲的慈善事業正快速發展,需要有能適應區內不同政治、經濟與文化背景的模式和方案,釋放亞洲區慈善事業的潛力,這對有效應對區內社會和環境的挑戰至關重要。
全球攜手普惠社群
論壇期間,有關如何通過慈善配合解決青年發展、長者安老,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成為熱議話題。與會人士探討了跨國合作與資源共享的重要性,以期實現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和可持續發展。
陳江和基金會長期以來致力推動在兒童早教與發展、基礎教育、未來領袖培訓等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項目。該基金會行政總裁李嘉昌表示,合作是實現更大目標的關鍵。他舉例説,陳江和基金會在內地推進幼兒福利中心建設時,所有行動的落實都與當地政府、非政府組織及社區密切合作,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參與能夠帶來多樣化的觀點和解決方案。
香港特區政府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文慧妍是香港一家關懷長者社企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論壇上,她分享了其企業採用嶄新的互動教學方式,培養安老生力軍,課程結合樂齡科技與自主照顧,拓展安老新模式。
談及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洛克菲勒基金會健康倡議高級副總裁納溫·拉奧認為,氣候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産生深遠影響。因此有必要收集相關數據並分析如何補齊在醫療方面的短板。在制定政策時,也應全面檢視健康、交通和城市生活等各個方面,根本性地增強人們抵禦氣候變化的能力。
充分發揮香港優勢
本屆論壇的舉行也為香港「公益慈善周」揭開序幕。與會人士普遍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多元文化背景,使其成為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理想平台。
2023年,香港特區政府發表了《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明確指出致力於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
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通過視頻致辭表示,特區政府的願景是為慈善家提供各種工具和平台,使他們在管理和增加財富的同時,將資源用於最具效益的社會項目。目前,香港已有2700個家族辦公室,預計這一數字將繼續增長。
2023年9月,香港賽馬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並策略性撥款68億港元作為研究院的種子基金,以助其履行使命。香港賽馬會發言人説,研究院立足東方,面向國際,致力與各基金會及公益慈善持份者等夥伴,在本地、區域和全球層面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構建以亞洲為基地的交流平台,從而加強香港、全國、亞洲甚至其他地區慈善業界的專業化。
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説,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作為全球通往內地的樞紐,不但促進跨境公益慈善,更可以推動香港本地與國際慈善組織的合作。同時,香港擁有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可以為推動慈善活動提供穩固基礎。因此,他對香港在慈善領域的未來充滿信心,期待進一步發揮其獨特優勢。